APP下载

好莱坞式“功夫”:张艺谋的中国述说

2018-04-03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张艺谋功夫长城

刘 涛

(绥化学院体育系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按说,凭张艺谋的世界影响、艺术造诣,他与好莱坞三年的打磨,市场不断期盼的《长城》会给他带来更广泛的世界声誉,然一声“张艺谋已死”的微博呐喊,舆论的焦点已然不是《长城》好不好的判断问题,而是《长城》的中国述说仍然不是很清楚、明白,整部影片明显感觉是太迷恋动作了,必要的文戏表达被遮蔽掉了,该有的故事情节被弱化了,登场到位的人物变得怪异十足,难不成是为赴死而来,图的就是个热闹。因此我们看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只有群像没有个体。那么,如何去理解《长城》的好莱坞式“功夫”呢?一直被批评为“早已向西方世界竖起白旗”的张艺谋导演又会藉此影片完成怎样一个中国述说?

一、“中国人”:被贴上标签的种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张艺谋凭其执导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直活跃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眼尖的人一眼就看到张氏心中潜在的观众是谁,也基本判断得出他在为谁创作。“好莱坞工厂生产出来的各式形象在凭借声、光、影像强烈地冲击着全球观众的感官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努力扩大着美国的政治、文化影响。”“诸如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1]

《长城》中,极具东方意义的“中国人”仍然被表达得很奇怪,这种奇怪,我们很容易在好莱坞《魔戒》等电影图表中快速找到类似的言说,只是因为有了张艺谋的存在,使得这种奇怪变成了一种没感觉。请看,误入了某个充满异域风情的部落的两个冒险者所见到的、所体验的是像中国初中的团体操一般的出征方式,士兵们穿戴整齐、口号统一、规范井然地赴死,整个族群似乎失去了个体意识,所有人类必须拥有的情感在这里一股脑被消解掉了。影片中的女兵首领很难觅得一丝微笑,这显得极不正常。客观来讲,这个女兵首领早已在故事形成之初即被贴上种族的标签,稍纵即逝的滚床单情节也因为文化输出的需要而被无情地删除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食欲、没有情感、没有性欲、被设定好标签的“中国人”就这般兀自行走在影片中间,观赏起来虽然有那么多的不舒服,却难抗美国文化霸权的严重输出。

另外,种族酋长的被保护的故事桥段,是否也在言说“中国人”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状态?这是否在隐喻一种设定状态下的社会结构的固化模式?难道说,士兵们如此赴死保的是酋长的家,卫的是酋长之国不成?更何况,影片已然将此酋长设定成一位贪生怕死、话语失准的庸人了。这样的隐喻难道不是明白无误地告知我们,“中国人”的制度是腐朽的,没有生命力的,使得好莱坞的美国文化推介又再一次乘机袭入,于是,我们又一次明白了五位好莱坞编剧的良苦用心了。

还有就是对“长城”的贬毁。影片中的长城并没有抵御怪物进攻的功能,按理说,长城是现实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象征体,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庞然建筑在冷兵器时代是很难依凭外力加以破坏的,然饕餮怪物一顿啃噬,竟然打出洞来形成突破。观影到此,你难免心生此片意在做掉中国元素视为珍宝文化作祟的思考。

二、“功夫”:商业助推下的中国故事

《长城》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好莱坞电影,其运作方式、制作阵容、特效技术、演员编剧无不纳入好莱坞制作轨制当中,特别是五位编剧在编造此影片时,决然离不开好莱坞思维模式,他们要放低故事性支配地位,任凭让一个“谍影男”融入到这场中国打怪攻防战中,展示其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气概。

于是“功夫”就成了讲述中国故事的美国电影及中美合拍电影首选范式。君不见《功夫熊猫》系列、《功夫之王》及《功夫梦》此等影片对中国功夫之言说,这俨然成为好莱坞讲述中国故事的一种电影类型。客观来讲,“功夫”的被重视,电影类型被明确,还是因为此种故事像极了中国元素,“功夫”电影中的目的性明确地融入大量的中国元素,那是因为容易讨好中国观众观影之需,更何况,中国人群历来对中国“功夫”青睐有加,有发自心底的喜欢,对此种电影类型,观众从消费心理出发,再一次满足一下心理惊艳,做一次超现实状态的武术探秘。而作为合作电影,此类故事文本又以西方文化为核心,可以做到从西方人的视角来看东方(中国)[2],在西方人群中受欢迎程度较高。

虽然“功夫”的意义广被提升,但一旦回归到作品,可能有些走形。《长城》中,“功夫”不折不扣地成为张艺谋们首选的中国元素,整个《长城》团队力求通过“功夫”打通一切所有观影者的心理壁垒,但在实际的回报中,“功夫”仅成为一个徒有中国元素的空壳,使得《长城》快速地“成长”为没有中国灵魂的美式英雄与美女的爆米花电影,视觉上,张艺谋依旧是“印象长城”及中国特色团体操那些套路,属于美学透支,无任何新意,它拥有的是场面的宏大、特效的喧宾夺主,真正的“功夫”,其武术精髓是荡然无存的。这一点上,张艺谋是无心发力的,也根本发不上力,因为他离“功夫”太远。

所以我们还是把对“功夫”的理解移植到影片的预告片就足够了,因为在那里我们足以领略宏大的叙事场面、扣人心弦的战鼓、整齐划一的五色禁军、漫山遍野的饕餮......等我们再想心平气和地欣赏一下《长城》时,才发现“功夫”离我们的期盼也是渐行渐远,眼目前的,已然是科技奔腾的大宋朝、“花木兰”、中国长城、火药及典出《山海经》的饕餮等所谓中国文化名片,最终杂糅成影之怪兽《长城》。以为先前祭出《环太平洋》这等怪兽电影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会有《长城》这第二次顺利登陆,并期冀藉“功夫”的美名会产生更具排山倒海的优势。于是有了五色禁军与饕餮的大战这一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战争奇观,有了西方人再一次看中国故事的机会及观察视角。反映在影评方面,则是“大型团体操”“五彩版黄金甲”等尖刻评语的大面积喷发,能把一个奇幻打怪的故事硬生生说成是表现“功夫”的影片则显得不太厚道了,因为此“功夫”非彼“功夫”,缺少的正是它难以具有的文化底蕴。虽然《长城》反复强调信任、牺牲,但一旦将其纳入“功夫”体系当中,其渲染力则大打折扣,观众能觅到的就剩下一场接一场的打怪战斗而已,这又和“功夫”有什么关系呢?

三、文化话语:张艺谋的中国述说

人类价值观有一致性,即坚持正义与真理。好莱坞大片无一不是围绕这一主旨去打造的。《长城》作为中美合作生产的影片极具隐喻性,它利用饕餮这一怪兽来警示世人重视自身的恶习。一场接一场的人兽大战,其目的还是要揭开人性本质部分的面纱,影片的功能就是再一次提示人类要经常与自身的贪婪作斗争,这客观上把影片的价值判断引向了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哲学范畴。虽然执筒导演《长城》对张艺谋来说是被动接受,但在对中国文化元素的使用上他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他在片子中还是比较在意利用经过认真筛选的那些元素表达中国的价值观,并力争将其与世界接近与相通。影片中,中国文化元素的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中国山水画般的雾锁长城、漫天飞舞的孔明灯、无影禁军的五种颜色的行军盔甲、女兵的花式击鼓……它们充分显示了影片对展示中国文化话语的强烈兴趣。这是一部好莱坞用力打造的极具中国元素的商业大片,张艺谋利用自己的身份借助影片的展演形式大胆地向世界述说有关他了解的中国故事。作为一名敏感度极高的导演,张艺谋熟知平台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的述说一定要凭付奥运会、G20、大电影等平台的倾力推广。

可以这样讲,《长城》中所呈现的足够有水准的中国元素代表了中国文化话语,这部分是西方世界一些明白人也难以理解的,这些元素的批量存在更多是作为一种吸引观众视觉奇观来完成,是塑造“神秘古老的东方”的一种需要。反复揣摩影片,我们破译出的答案是张艺谋不需要西方世界的明白人真正明白这些文化元素的真正含义,因为这些文化符号本身能以此形式得以广泛传播就足以让人满意的了,不断展演的过程,就是在向西方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过程,一次次的述说也给了那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看到,《长城》难成经典,其所暴露出的是美国编剧写中国故事的荒唐不经,五位好莱坞编剧绝好地利用了好莱坞思维(即美国文化霸权)已然将《长城》的剧情扼杀掉了,整个影片难掩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及特效不成功试水的硬伤,除了中国人,谁能懂得《大风歌》和《出塞》在《长城》里的作用;孔明灯的场景很唯美,又有多少西方人熟谙中国这一民俗、这一特色。好在张艺谋“并没有死”,他在述说中国文化话语上是不愿意随便收手的,他在为影片放进更多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变换角度突破中西方种族关系。较之前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形象的无理塑造,视为一种“黄祸”,《长城》中的无影禁军则凭藉中国文化中“功夫”的武装有了精神与正义意义上的突围,这一方面说明,影片在追求一种全世界都在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让影片较好地回归到对人性和价值观的赞美和对正义理想的坚持的理性状态,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影片的文化话语表达,它是代表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起步,因为西方世界很少言说我们的文化多么有影响力,那么我们用影片传递这样的影响又有何不妥,哪怕是那么微不足道的言说也是一种声音的传导,更何况像《长城》这样一部非常标准的好莱坞影片呢!

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张艺谋在执筒导演《长城》被动的情况下为中国乃至世界送上的一份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格的视觉盛宴,影片传递的思想和观念完全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命题,在价值观上是向善向美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多少好故事、精彩的传说、瑰丽的文化,正是我们言说不尽的瑰宝。因此,我们在批判张艺谋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张艺谋本人的争辩所表达的思想:“我看中了这里面的空间,希望它不只是一部纯粹的好莱坞大片,而是能带来1+1的效果——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国元素,这样我才能有创作激情。”[3]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接受中国文化并加快提高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或更多的平台,而张艺谋就在利用他的电影打造这样的平台。《长城》所寄寓的文化话语,表达的正是我们一直想向世界传递的故事述说,我们希望这些元素符号被全世界所关注。

结语

说实话,《长城》是有瑕疵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很少有剧情完爆观众智商的,这当中表现最为严重和厉害的是美式文化霸权的输出,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让我们有了“失语症”的不自在情绪。《长城》故事出自传奇影业CEO的点子,张艺谋接过导筒,完全是好莱坞想拍一部面向中西方主流电影市场电影的需要,客观来讲,话语权还在好莱坞一方。《长城》的出现,给中国电影抓住战略思考的机遇,给走向工业化、走向世界带来一定的启示,它引发了更多关于中国电影发展路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因此说,作为一部中国电影转型发展语境下的探索之作,我们应当给以理性的评说才好。

参考文献:

[1]王占峰.“更有胆量拷问美国权势的商业根源”——读马修·阿尔福特的《好莱坞的强权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2014(11).

[2]李亦中.聚焦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衍变与创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张艺谋谈《长城》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EB/OL].人民网,2016-12-19.

猜你喜欢

张艺谋功夫长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