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2018-04-03曹均学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

万 言 曹均学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一、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内涵

(一)确立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妥善维护政治稳定。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良好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应在保持其特有的属性的同时,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迎接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不断的与时俱进。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我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领导作用,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党是执政党。应该说,党的领导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受了损害。回复我们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1](P120)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浩劫下,制度性、阶级性、先进性逐渐在丧失,他早在1975年恢复工作以来就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党的整顿方面,“只有抓住整党这个中心环节,各个方面的整顿就不难”[2](P27)。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邓小平更加注重加强对党制度建设。他主张党员干部应当要政治思想好、党性强,又有见解、有本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党员干部,要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他们转变。

2.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有效管控社会各项事业有序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反革命集团通过制造各种反动言论企图破坏国家秩序,致使我国各项事业都处于混乱和停摆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有序进行。邓小平临危受命,他通过对铁路以及钢铁工业的整顿后发现:“相当一部分地方党的领导没有建立起来,党的领导削弱了。各级都有这个问题。没有党的领导怎么行?”他主张建立省委一级的领导,通过省委把中央的政策下达到地方,各个地方也通过省委这个“桥梁”与党中央取得联系[2](P56),有效地保证了党的领导地位。

(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维护思想稳定的前提。

1.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全党。近代中国曲折的历史明确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认为只有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并经过我们几辈、几十辈人的努力,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就会实现。

2.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行动之源。文化大革命以及曲折的人生让邓小平了解到,对思想理论的正确认识,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邓小平首先确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随后,他强调,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真正地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驱动力。中国的改革起始于农业,农业是维护社会公平,摆脱贫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封建社会广大肥沃的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只拥有少量贫瘠的土地,再加上自然条件的束缚,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建国后,农民虽然拥有了土地,但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错误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越公越好,试图通过人民公社、大队等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组织来发展农业生产,最终导致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产量较低。邓小平深入研究国家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他发现,只有解决人的吃饭问题,摆脱贫困才指日可待。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国人口80%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安定。他经过对农村发展的调研以及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后,认为农业改革应当主要放在对于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冲突上。因此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排众议地肯定了安徽凤阳村梨园社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先富带后富,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打破传统的方式,提出可以允许农村一部人先富起来,利用先富带动后福,逐渐摆脱贫困的状态。随后他又认为,因为农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对农村开放后,获取其发展改革经验,进而转到城市,把农村的经验利用到城市的建设、改造中去,从而形成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邓小平还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下,还允许一部分个体经济的发展,他认为,这种少量的个体经济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现,同时他认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这样利用一部分地区的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的人,逐步实现共容富裕。

(四)打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1.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民主与法制建设理念创新就需要摒弃传统僵化思想和观念,塑造一种具有科学性的进步、合理的观念,以此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P146),我国的法制民主建设还有尚需完善解决的地方,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正常化。[3]邓小平谈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2](P189)

2.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邓小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动乱能深刻理解到法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一再坚持用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新时期我们对民主的理解还处于较低的层面,并且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有能力通过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来提高民主意识,加强民主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深刻的战略要义。

1.与周边国家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邓小平了解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结合这一现实情况,他希望借用30到50年的稳定来发展生产,并凭借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制和封锁,让邓小平认识到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他分析到中国是处于第三世界的国家,需要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共发展,只有与第三世界国家保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关系,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生产,中国落后的局面才有可能改变。

2.利用外部资金发展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搞生产。邓小平逐渐认识到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1984年,邓小平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就强调“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1](P82)希望通过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才、技术、资本发展自己。这就要求中国时刻要把周边安全战略摆在首位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合作就成为中国对外总体战略的抉择。

二、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与意义

(一)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价值。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邓小平在理解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结合列宁所提出的相关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体系。“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P97),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相关思想充分阐述了,我国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安定团结的局面。只有保证社会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可以正常进行。现今,我们党应在邓小平相关理论的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实现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新理论。

(二)对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背景下形成的。他通过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予以反思,明确地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在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结合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重温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启示。同时,维护社会稳定,不仅仅是当代中华儿女的向往,更是汇聚了几代、几十代先辈的心血。新时代,重新把握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旨和要义,有利于我们党正确的处理阻碍社会稳定和谐的相关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4]

(三)对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时期,重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对于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只有在充分理解邓小平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思想的主旨要义,我们党才能在带领广大中华儿女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有所指引。

(四)对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需要几辈人,甚至几十辈人为此做出努力。邓小平在中国处于历史伟大转折时期,对社会各方面进行改革,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日后中国40年来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需要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提出中国治理方案,因此,中国更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引领世界各国走向和平,才能紧密将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命运相连,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格局。

(五)实现中国梦应具有问题导向意识。1975年邓小平再次临危受命,负责整顿阻碍社会安定团结的各项事业。他发现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造成了社会的多项基础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尤其是铁路交通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邓小平一恢复工作,就首先对铁路交通事业进行了整顿。邓小平的问题导向意识给予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启示。现今,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仍然受到如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创新经济发展道路,如何在改革动力的支持下保持社会稳定,如何在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背景下让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的更加充分,如何在三股势力的威胁下保证社会安定团结,如何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中心的前提下,维护我国的利益、增强我国的话语权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我们党应当保持问题导向意识,为实现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三、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在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砥砺前行。

(一)加强党的领导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相统一,创新执政党领导方式。

1.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全党。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我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5]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结合中国发展实际,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新纪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应当牢牢把握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特征,在正确理解指导思想含义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阶段发展特征的政治路线。

2.纠风反腐提振党心与保障民生凝聚民心相一致,创造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权力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反腐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目前,我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蔓延势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初步完成,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新时期,习近平对推进党的先进性、廉洁性、纯洁性做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如果再不能在历史转折的重大时期认识到整顿党务、党风廉政建设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所带来的危害,就会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会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付之东流。全面从严治党要从严治风开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现今,最大的民生就是我们党带领6000多万贫困民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因为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我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党员干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在新时期确保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成功的应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路上的一切挑战。

3.破除沉疴积弊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创新社会规则体系。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党的大政方针惠及民生,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所盼,是取得新的历史时期伟大梦想的攻坚战胜利的政治保证和组织前提。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6个春秋,通过消除党和国家的内部隐患,逐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肃清混浊的党内的政治生活,建立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局面格外重视。尤其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了首位,把“照镜子”“出出汗”“洗洗澡”作为党的政治生活的常态。因此,我们党应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立核心与集体领导紧密结合,集中统一与党内民主紧密结合,看齐中央与积极作为紧密结合,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中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其次,要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在于强化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最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应完善党规党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二)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1.强化改革动力与保持社会稳定相协调,创新社会运行机制。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的关键时期,市场与政府这两只手的矛盾日益凸显。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5]如何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们应该探讨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的特殊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让商品经济在市场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政府应该对在其市场经济中对不规范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督,起到一种“裁判员”“监督员”的作用,逐渐形成一种“大市场,小政府”的格局。

2.中高速发展与中高端水平相匹配,创新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原来以注重人口红利以及依靠资源类型的粗放型经济,导致了某些生产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的状况发展。甚至某些以仿制起家的一些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党的十九大极其重视创新发展,强调建立创新产业链条,创新发展道路。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和谐因素。例如,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因为大量投资向某些行业集中,结果造成严重产能过剩,同时由于创新能力水平不够,不少高端产品或高端环节产能严重不足。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粗放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弊端日益暴露,人口红利优势消失,投资规模与速度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也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既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营发展模式的调整时,要淘汰落后产业,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把从增量为主的集约型经济转向更加注重科技研发、高质量、高要求的经济转变。同时,原来那些因为大量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的企业,要通过资源要素重新组合利用,使资产重组调整再分配。

(三)大国治理与全球治理相配合,创新治国理政方略。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党中央领导核心的英明决定,才有了中国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极大地彰显了中华儿女建设美丽、富强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夙愿。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结合,把“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合成一盘大棋来下,秉承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坚持遵守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导向,为世界各个国家发展提供“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经验”。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金砖国家投资银行等项目的规模,中国积极地维护世界秩序,力图打造一个和平、公正、共享的世界格局。然而,世界和平发展仍然存在不同的声音,某些世界性大国极力阻挠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历史可以证明,中国是通过世界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发展壮大对于世界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力图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国际新秩序、人类社会新发展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世界各国的命运连接到了一起,吸收多元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容纳,打破因为地域、意识形态等因素而导致的文化冲突的局面,营造一种在交流中共发展,共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现今,中国正积极地将大国治理理念转化成大国成果,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思路,将中国成果不断地输入到各个国家,让各个国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唐铁汉.邓小平领导和决策实践的本质特点[M].理论探讨,2004(1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N].人民日报,2016-05-10.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