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18-04-03白丽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精准党组织

白丽丽 张 媛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确保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完成重要保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主要领导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一一线指挥部门。基层党员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发挥突出的模范作用,体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增强凝聚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业务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

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业务素质水平,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能力。精准扶贫是识别干部和考验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重要途径。从精准扶贫的一线吸纳优秀党员干部,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

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能够丰富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和指导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材料。

一、折桥村党建和精准扶贫基本现状

甘肃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省份。有甘南藏族和临夏回族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地方约占甘肃省面积的40%,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对全省乃至我国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甘肃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发布的《2016甘肃发展年鉴》中“甘肃省2015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排行”显示:临夏州以16508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一。

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甘肃省目前有贫困人口400多万,贫困村6220个,97万贫困户。其中陇南、临夏州、甘南州的贫困人口高达85.7万。呈现贫困人口大片区和插画区并存,贫困的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的特点。其中,折桥镇精准扶贫呈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的特点,精准扶贫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折桥镇大庄村2017年11月贫困退出工作成功验收,但其他村插花式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贫困性质由过去的普遍性贫困到特殊性贫困。少数民族村返贫困的任务比较重。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致贫现象依然存在。

临夏折桥镇属于少数民族乡镇。折桥镇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郊,现有人口20443人,少数民族5800人,是一个东乡、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村。经笔者实地问卷调查,折桥镇现有基层党支部数量为9个,分别为甘费、折桥、祁牟、大庄、苟家、慈王、古后城、陈马8个行政村党支部委员会和1个折桥镇机关党支部。党员605人,其中男性414人,女性191人;本科及以上75人,大专88人,中专高中436人,初中及以下 4人;30岁以下 132人,30~40岁 81人,40~50岁 116人,50岁以上276人(占46%)。党委领导班子共有17人,男性15人,女性2人(占12%)。30岁以下1人,30~40岁7人,40~50岁8人,50岁以上1人。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折桥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由于外出务工和教育移民现象的影响,导致折桥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问卷调查得知折桥镇40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人数的65%,50岁以上的占46%。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手段。中青年党员既要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又要首先自己脱贫致富,所以他们长期在外务工,几乎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近年来临夏市折桥镇受村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人口流动较大,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出务工数量多,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为老人和妇女。而且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是家中文化素质较高,劳动力较强的青年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同时由于农村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先天的教师资源不足、教育资源软硬件的匮乏、教学水平的落后,出现了“教育移民”现象。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折桥镇学生家长,随子女到教育资源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的市上租房买房陪读。

折桥镇党委领导班子共有17人,其中9人为40岁以上年龄。这对基层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能否满足和适应新形势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严峻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要想当好领头羊和排头兵,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提升带领民族地区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部分党员,甚至是村党支部干部年龄老化,受教育程度低,就会在工作中出现创新精神缺乏、思维僵化、工作方式方法老套的弊端。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年龄老化,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不重视农村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未形成各个年龄阶段的优势互补,势必限制党员和党员干部发展,从而影响农村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的发挥,降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二)基层党组织队伍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合理。受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是家中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受甘肃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下、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使得折桥乡党员队伍文化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偏低。高中以下学历占党员队伍的73%。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女性由于受传统“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女性受教育人数的不足,也造成了妇女参与社会工作、参与党政工作的人数比例较小,女性党员仅占党员总数的32%,党员干部中女性比例仅为12%。同时也受伊斯兰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认为宗教教育比政府学校教育更加重要,女性党员中的是少数民族就更少。使得折桥乡党员队伍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没能撑起“半边天”,未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发挥出女性在计划生育、文艺演出、精神文明宣传、协调农村矛盾纠纷、关怀留守儿童等工作中发挥特有的性别优势。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要相适应,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不适应,势必会阻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影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有碍于甘肃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三)折桥镇基层党组织生活缺乏创新。通过笔者对折桥镇部分党员的访谈,针对“当前折桥镇党建党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大部分党员反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党员组织生活缺乏创新,没有吸引力。组织生活活动内容沿用老套路,按部就班,比如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等单纯的上传下达形式,机械的开展组织生活。第二,党员组织生活注重形式,忙于应付数量和形式的规定,脱离农村工作实际,使得大多数党员被动参加,对组织生活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怠慢情绪。第三,组织生活脱离党员自身和单位的实际,讲大话空话,满足不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发展需要。

基层党组织生活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党群关系的融洽,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降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生不利影响。

三、折桥镇抓党建促脱贫的建议

(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业务素质水平,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能力。精准扶贫一线是识别干部和考验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重要途径。笔者从金融扶贫、传统产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折桥镇“六合一”精准扶贫模式。

1.开展金融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折桥乡贫困呈插花状特点,产业发展首先得解决钱的问题。根据甘肃贫困特点付息周期与贷款农户生产周期不相匹配,大力宣传和推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即每户贷款1~3万元,期限1~3年,零利率贷款,由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实现付息周期与贷款农户生产周期完全匹配。

2.优化传统产业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契合点,充分发挥农村党建工作为经济工作的服务功能。支持折桥镇传统鸡、羊、牛等畜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富民、农牧稳州”为主的脱贫政策。提高畜牧业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进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临夏州清真牛羊肉以网络和电商为平台,线上线下销售,把拓展销售市场转州内向州外,销往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外省区,争取打造民族品牌。

3.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当地特色产业,吸引本村在外优秀青年回乡创业。结合折桥镇西南片山阴区地理优势,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草药种植模式,建立当归、党参、柴胡、黄芪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结合折桥镇本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突出发展少数民族庭院经济和草莓种植特色产业。临夏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草莓的条件,在扶持传统的马铃薯、玉米、蔬菜种植业的同时,大力推广草莓种植,引入外商投资,发展创意农业临夏草莓示范园、草莓采摘园。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模式,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根据消费者需求“以需定产”实现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实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首,全体农民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4.推广技术扶贫措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钱,有了订单还不够,关键是要让农民掌握技术,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培养贫困户自主脱贫致富的能力。发挥高等院校智力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技术帮扶。与农业院校达成种植技术合作,农业院校成立中草药种植指导小组,带动农户发展“科学、绿色”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良种繁育、牲畜圈养、全膜双垄沟播等农业实用技术。与商业院校达成市场运营合作,帮助农户分析市场供求信息,掌握农产品、中草药产品销售技巧。同时与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砖雕、木雕、拉面、电焊等生存技能培训,拓展贫困户就业门路。

5.实施教育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针对部分民族贫困地区因学致贫的现状,国家大力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雨露计划、贫困生助学金政策,从教育经费角度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毕业生贷款、求职补贴政策,从就业角度解决贫困大学生求职困难。用范先佐先生的话说贫困地区儿童上学目前费用已经不是最大困难。那么贫困地区最大的教育困境是什么呢,就是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缓解贫困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和师资短缺的困境。甘肃省教育厅和各大高校展开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培训,尤其是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培训。同时选派优秀教师赴贫困地区支教,2017年选派1200名优秀教师前往甘肃省58个连片特困地区和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折桥镇将苟家村和祁牟村设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村推进项目。从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文化广场、养殖小区、种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修建提水灌站、农村主干道路、搬迁学校、建立标准化卫生所。苟家村2015年开展了幼儿园建设工程。

(二)加强农村班子建设,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基层党组织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主要领导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一一线指挥部门。基层党员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发挥突出的模范作用,体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可以增强凝聚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业务能力,也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从精准扶贫的一线吸纳优秀党员干部,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

1.优化组织设置,明确职责任务。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为: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基层党组织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战斗堡垒和主要领导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一责任主体。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严格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从上到下:从乡镇党委、支部委员会、到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开展乡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工作、村党支部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和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组织农村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高党员政治素养。进一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真正做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发挥乡镇党委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火车头作用。要想火车跑的快,还得车头带。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车头,作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要求规范农村党务工作内,熟悉农村工作。带领群众顺利完成农村各项工作,就要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经济和改革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把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技能学习相结合。重视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妇女干部,优化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队伍。选派各直属部门单位各级党员干部到各乡镇挂职,当驻村干部。在了解挂职地区扶贫体系的前提下,开展党建、扶贫“两位一体”的帮扶工作。运用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从乡镇、企业、高校党校,到村、街道社区的党员活动室的党员电化教育网络教育。

3.体现基层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进性。“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最终形成一支年龄梯度上有承接,文化和性别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把真正做到扶贫的精准。针对折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党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农村流动人口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吸收思想政治素质高,又能在本职岗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农村青年入党。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面向村级干部、农村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做好在优秀的在外务工、经商、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队伍建设,积极从农村吸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农村优秀青年,大力发展有专业、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技术骨干和优秀青年入党,作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储备军,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一支年龄梯度上有承接,文化和性别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解决基层党组织队伍后继乏力的问题。结合折桥镇的实际村情,充分吸纳女党员,发挥女性在农村工作中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安排农村优秀女性党员参与农村计划生育、文艺演出、精神文明宣传、协调农村矛盾纠纷、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等农村事务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激发女性党员工作热情,为女性党员和女性党员干部的发展提供实践平台。

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推进精准扶贫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因此,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正确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党员组织生活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上着手,创新工作理念。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把规范党的民主生活会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征求党员们的建议意见,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观看爱国主义纪录片、参观红色旅游基地、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与先进老党员开展访谈交流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歌咏比赛、观摩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议、开展党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变党员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建设中对巩固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活力的积极作用。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因此,折桥村村党支部委员会和镇机关党支部要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依托,深入践行“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专题学习教育成果。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折桥镇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村实际,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微信、易信、QQ群、书籍材料、手机报、电视栏目等丰富的资源,拓展农村基层党建的组织活动方式。引导全体村民党员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阶层的党员,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开展不同方式的党员学习。对于折桥村大多数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党员,采取观看视频、看栏目、看电影,听事迹、听讲解、开座谈、考察参观等门槛低、易于接受的学习形式。文化程度较高和年轻的党员则采用手机报、网络、微信、易信等新媒体方式。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按时上好党课。

结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群众实现脱贫攻坚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担负着脱贫攻坚的重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着坚强保障。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又是检验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选拔的有效途径。总之,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党支部工作手册》编写组.党支部工作手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宋福范.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J].中国共产党员,2004(11).

[3]赵以实.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4]李桂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以南京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J].领导之友,2017(1).

[5]王红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1(6).

[6]吴爱军.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0(4).

[7]胡红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

[8]李海鹏.精准扶贫环境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以山东省D市N县X镇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精准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精准的打铁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