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2018-04-03张美钦
张美钦
(闽侯县第三中学,福建 闽侯 350109)
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发挥化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新修订的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了基础教育要着力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立足于课堂,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分析、推理、质疑等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发展,重视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化学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下面以“乙烯”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问题引领促进证据推理能力养成
证据推理是通过观察实验或已有知识经验,获得相关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并得到相关的结论,从而完成知识、能力建构的过程。它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本技能之一,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恰当的问题,如“为什么”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关系性问题和思路性问题,是发展学生化学思维、培养据证推理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催化剂”。
如在“乙烯”课堂教学中,首先展示了身边的乙烯,通过视觉冲击、趣味催熟动画,感受乙烯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引发推理的欲望,乙烯性质与学过的乙烷性质相似吗?教师提出问题:乙烷可以燃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而在组成上同样只含有碳氢元素的乙烯,是否与乙烷有相似性质呢?基于以上猜想,再组织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充分收集证据并加以验证,从而获得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具有可燃性的证据。由此,学生会产生两种物质性质有差异的矛盾冲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去深入推理,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性质差异大,而结构决定性质,乙烯和乙烷应该在结构上有着差异,乙烯有怎样的结构呢?学生通过搭建乙烯球棍模型,结合断裂1mol碳碳键所需能量,通过合作学习,推出断裂碳碳双键中两个键,所需要的能量大小并不一样,一个键强,一个键比较弱,容易发生断裂。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结合结构,从碳碳双键角度,小组探究反应中的化学键变化情况。已知:反应生成物为1,2二溴乙烷。小组很自然地推理出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如下汇报:乙烯中有两个键,其中一个键断键比较容易,更容易断掉的那个键,断裂了,分别接上二个溴原子,形成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无色透明的,因而导致了溶液的褪色。教师追问:溴溴键呢?学生再答:溴溴键也断裂了,然后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到两个碳原子上面。师生共同总结加成反应,完成该知识的建构。
这种问题引领的教学,教师不是以一味灌输的方式生搬硬套塞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些循序渐进的问题,引领学生想象、探究、推理,自己寻找证据得到结论,在预测验证推演式的学习过程当中,片段性的知识间建立了联系,他们的认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推进证据推理科学思维发展,促进证据推理能力的养成,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关注课堂评价推动证据推理能力发展
关注课堂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认知的结果等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生的感悟、困惑或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能力等,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敢于表达,乐于合作,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推动学生据推理能力的发展。
在乙烯性质教学中,当学生解释完乙烯与溴反应原理,教师适时评价:这组同学结合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非常完整。其它组还有不同的见解吗?非常完整,肯定性评价,结合数据资料,是一种方法的评价,这种课堂评价是及时、有针对性的,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明确了思考重心,导引思考的方向。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就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角度。例如,至于怎样断键,我们小组考虑用手中的乙烯模型来演示,乙烯通过断开它的双键中一个键,其中两个碳原子分别与一个溴原子连接上,然后形成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所以溶液褪色。还有的小组想到了用人体表演进行表达:解释这个现象,我想请我们组的三位同学进行人体示范来帮助我们来解释。中间那位双手抱胸的同学是双键,旁边两位手拉手的同学是溴原子,中间同学双手张开,然后分别牵起另外两位同学,主要的过程是因为乙烯双键中一个键断裂了,分别连上两个溴原子。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表述,促进了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深刻理解。
恰当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肯定学生有效思考的同时,诱使学生进一步比较证据、推理解释,学生对“碳碳双键”这一重要结构的认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为今后有机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课堂评价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描述,尽量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生思维外显的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追问,提供证据去反驳学生思维的漏洞,然后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丰富了他们的认识角度,拓展了认知深度,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指引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
三、融合信息技术助力证据推理能力提升
教学中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将会开启一扇证据推理能力发展的新大门,能高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化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升证据推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机物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对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理解有机反应有一定困难。在探究乙烯的结构特点、断键情况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了乙烯和溴反应过程。在整个界面中简洁地呈现富有动感和立体感的乙烯分子和溴分子,它们慢慢地靠近、相遇,缓缓地打开各自的键,连成新键。之后进行了是否为取代反应的讨论,小组汇报:这不是取代反应,因为乙烯的氢原子是四个,而1,2二溴乙烷的氢原子还是四个,它没有取代氢原子,所以不是取代反应。教师引导:从反应形式上分析,如果是取代反应,则还会生成何种物质?学生补充:会生成溴化氢,很明显没有溴化氢,应该不是取代反应。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应该是一个反应物的一部分和另外一个反应物发生交换,它应该生成两种产物,可是最后就一种产物,所以它应该不是取代反应。随后还进行了用动画模拟乙烯的加聚反应的教学,画面上只见一个个饱满的乙烯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各自打开双键中一个键,相邻分子柔柔地接起来,形成长链的物质,从而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加成反应原理及官能团的认识。
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融合信息技术,提供了常规教学难以获得的证据,把抽象的反应机理推理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降低了结构抽象思维的难度,使复杂变简单、使深奥变浅显,学生的再现性思维得以发展,学习体验不再是凭空死记硬背,而是变成了直观、富有活力的建构知识的活动,学生对有机分子的结构形成了立体化的认知,有利于学生从结构上分析、理解乙烯结构特点和反应原理,深化学生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实现推理思维的再活化、再碰撞,有利于学生证据推理能力更深方向发展。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并不断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交流、讨论、评价等来优化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真正从学习过程中收获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效地优化和提升教育改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