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三元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2018-04-03郑仁荣
郑仁荣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2)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练习者通过形、意、气“三元”的锻炼,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而阅读同样是人们愉悦身心、丰富精神的重要营养品。阅读者广博涉猎,吸收精华,健全人格,实现灵魂的净化。随着生活内容的逐步丰富,人们生活越来越有色彩,但过快的脚步和过急的节奏也让人们静心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热爱读书的孩子也在逐年减少。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二类高中,很多学生不知道余光中、徐志摩等一些文学名人,甚至连四大名著的基本文学常识也不懂,出现了新时代“文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下面谈谈太极拳的三元结构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形”为“先”,搭建阅读框架
形,是太极拳的根本,是太极拳的首要结构,包括太极拳的演练套路以及视觉能感知到的身、步、手、腿、眼的状态。[2]太极拳的形体动作首先是一个整体,“以形为先”,实质就是整体协调和配合,不可过分追求某一动作的高难而破坏整体的协调。阅读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以“形”为先,阅读教学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搭建好一篇文章的框架,让学生从“形”上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太极拳通过形体的演练状态,给人留下宏观的印象,每个招式一动而动全身,一静而静全身,是练功的要领。阅读教学从“形”上,教师要宏观把握,搭建好阅读框架。学生要初读背景资料,通读梳理思路。一篇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掌握“写什么”是“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基本前提。通读,“通”的是文章的层次结构,读的是文章的人物、事件、特征、主旨、关键词、中心句等内容。而“思路梳理”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后学会分析综合,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点。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难以准确归纳要点,这主要是因为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缺乏训练。针对这些阅读问题,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读文章的能力训练必须要像练太极拳一样,从“形”入手,反复训练,方能得心应手,把一套拳术的套路或者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摸透。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初读时,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详实背景,如郑国为什么会被秦、晋两个强国围攻,退秦师之后如何,“退避三舍”“秦晋之好”典故何来。这初读正如练拳前的准备运动,对本次的练拳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接着,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提要钩玄,梳理思路。从文章整体上看,从郑国危在旦夕到烛之武临危奉命,再到劝退秦军,最后郑国解除危机,思路清晰,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整体。而本文的重点自然就落到第三段如何“退”,这里也有小层次,第一层“郑既知亡矣”,第二层“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层“君亦无所害”,第四层“唯君图之”。通过关键句,学生可以体会到烛之武劝说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推心置腹,精妙无穷。由此,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框架的梳理,就犹如一套拳的动作整体和每个动作的具体分解。只有这样,以形为先,通过循序渐进和持续不断的训练,方可达到阅读和练拳的极佳境界。
二、以“意”为“本”,确立阅读核心
“意”即意念、意识,通俗地讲就是“想象”,也就是用想象配上太极拳的身体招式。古人曾云,“意为令,气为旗”,可见“意”是太极拳的灵魂、核心。首先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某个幻境中,让大脑毫无杂念,进入物我相忘的状态。如可以想象自己是高大甚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的内容可因人而异,天马行空,无边无际,从自己内心感受出发。其次,具体的动作想象也是练拳“意”的重要内容。如练习“云手”,可以想象手臂在茫茫无际的天空中拨云弄月;练习“揽雀尾”两手下划,可以想象伸手把一座拱桥从天空揽下;练习搂膝挪步,可以想象把壮阔的海浪送往辽远的天边。意,也就是“想”,要跟着动作走,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肢体的变化,达到“形意”的完美结合。
而阅读的核心也是“意”,是想象。阅读教学尤其需要想象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的想象,文章读起来自然趣味良多。想象的介入,可以让枯燥的文字产生灵动的艺术效果。太极拳可以让每一个练习者通过自我想象每一个动作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阅读也可以让每一个阅读者通过自我想象每一个词句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首先是题目想象。每一篇作品,题目常常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如可以点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写作的起因,奠定情感基调,表明题材等。因此,题目想象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法。以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想象题目的信息,它包含了“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等基本信息。通过想象,学生根据题目就可以先勾勒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了开始对烛之武这个形象的基本想象,当学生读到“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就更能体会出烛之武临危受命的崇高,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无疑更立体了。
其次是语境想象。太极拳通过文字展开动作想象,阅读教学一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展开想象,从而产生别有洞天之感。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第二段郑伯与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就很有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对话语境进行想象,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情境来想象这个场景。课堂上,印象最深刻的一组是,学生想象二人此时正站在高高的城楼上,面对秦军的包围,听到秦军此起彼伏的攻城声,郑伯心急如焚,召烛之武商讨。烛之武面对国家的危难,面对君主的重托,说出了内心的隐忧。在郑伯诚心的道歉下,烛之武才接受重任。一个是知错就改的君王,一个是大义凛然的大臣。这场君臣间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境想象中显得如此生动,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想象自然演绎,仿佛也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如临大敌的危机感,接受使命的壮烈感,在这想象场景下油然而生,想象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想象是阅读教学的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才能更加顺利地畅游文学世界。就像太极拳通过想象,慢慢就可达到“意练太极,神打拳”,达到身心慧智的至高境界。阅读的想象同样可以让阅读者在阅读中达到“逍遥游”的无上境界。
三、以“气”为“重”,明确阅读理念
太极拳中的“气”可以维持生命运转,犹如身体的能量源,也是身体的动力所在。当一个人气血旺盛时,身体素质好,精力自然十足。反之,一个人气血不足时,身体就较虚弱,精力就容易懈怠。可见,气可有先天赋予的,也有后天练就的。而通过后天不断练习太极拳,可以让人体的“气”更加充足旺盛,气脉相通,精力充沛,从而养生健身。“气”就是提升身体素质的根本。[3]
阅读中的“气”就犹如一篇课文德育渗透,学生能够时刻从每一篇经典的文章中吸取精神能量,化成自己行动的准则,自然而然长成为“一身正气”的人。正如孟子所说的“善养浩然之气”,学生不断地从阅读中积累和汲取,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就越丰富,就能慢慢保有由内而外的气质。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除了培养学生文本的解读、技法的探讨外,更应该注重精神之气。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担当教育,从教材拓展到学当代生活、身边实际,拓展到这个新时代的中国梦。对于精神品质的熏陶,教师可以小论文、演讲、辩论等形式之“气”渗透完成,从而升华品质,洗涤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