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 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与学
2018-04-03周承金
周承金
(福州市亭江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6)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1]初中化学学科有效的情境创设可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可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在课堂上做到做中学,可使抽象与具体相转化,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学习。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人的认知结构的发展除了与自身智力等内因有关,还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认知主体不但吸收外界环境信息,甚至会因外界环境信息而逐步改变自身认知结构并取得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内部动机与外部信息相互作用,驱动个体主动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是学生接受学科信息的主阵地,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有个简单易懂的比喻是:食盐是重要食品调味剂,当给你一药匙固体食盐,你将难以下咽,但把这一药匙的食盐放入菜汤中,你将觉得美味可口,差别如此巨大,仅是因为“汤”这一介质。课堂上有效情境创设好比“汤”,知识处于情境之中好比食盐处于汤中,让汤变得美味,让学生乐于品尝,易于吸收,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要点
1.情境创设紧贴教学内容
不同阶段有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它也是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需求设置的。情境创设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故初中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入门阶段化学科特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多来自生活素材、来自探究实验、能反映知识的本质与发展。
2.情境创设考虑教学对象
情境的有效创设极具创新性,特别要注意初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思维发展状况、情感的可接受性,创设的情境基于学生的共同经验,力求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原有信息,吸收新信息。
3.情境创设注意客观有趣
如果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2]情境在学习中起到载体的作用,一定要客观真实少虚构,让初中学生易于接受,毕竟真实的东西更可靠,更有说服力,当然加入一些趣味的要素,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4.情境创设导出有效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易于导出教学目标中的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到其所需解决的问题,在特定环境信息中,原有的信息与现有的问题发生冲突,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最终到达学习目标。
三、初中化学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与方法
1.借助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实验,因此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学科特点构建实验教学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现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也可用微视频向学生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复杂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辨容易混淆的化学知识、反应规律、化学方程式,同时也能够全面地激发初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境,向学生播放生活当中常见的各种燃烧现象,比如:燃烧的木柴、燃烧的蜡烛等。然后再进一步提出情境问题“除以上燃烧现象,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印象深刻的燃烧现象?”“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燃烧?”其次,创设实验情境,演示红磷、白磷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最后,教师再创设视频情境引入“生活当中的火灾扑灭”情景,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火灾,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可行的灭火措施?”学生纷纷回答出不同情况下灭火方法,如用沙子扑灭、湿抹布扑灭、用水浇灭、锅盖盖上灭火等。通过情境创设,易于将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使学生掌握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基于生活内容设置情境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特别是初中化学,研究的物质主要是生活中常见物质,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利用学科特点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事物进行详细的观察,并有效地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当中常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回答涉及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同时增添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例如,学习金属材料章节时可创设实物情境,展示生活制品电热水壶,问:哪些部位是金属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被应用是利用其什么特性?学习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物质时可联系教室里洁白的墙壁,它是工人用生石灰和水搅拌生成熟石灰后抹上墙,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石灰石,形成白色且硬的白墙。
3.拓展探究问题生成情境
九年化学教材中探究活动是化学科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启蒙阶段,探究一个问题后仅凭已有的知识基础较难再产生新的合理性问题,这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若此时能在课堂上在探究实践基础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导出新的有价值问题,使科学探究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就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如通过探究活动“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学生不难获得黑色物质不是烟灰而是铜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但对新物质是氧化铜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此时,创设一个情景,提供稀硫酸和相关信息,让学生获知氧化铜是黑色固体且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液体。再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铜在空气中受热变黑,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这样基于原探究活动创设新问题情境,就可避免学生被告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的被动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4.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积极手段方法,是传播和处理教学信息的工具。一般认为,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另一方面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技能形态的技术。[3]而初中化学传授的知识比较繁杂、琐碎、抽象;如元素性质、元素化合价,原子结构,微粒之间的变化过程,化学语言等都非常枯燥、抽象,会让学生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科入门教学,此时能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体情境,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展示学生感知不到的化学事实,则学习效果定会立竿见影。例如,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将数据转化为课件上的图线,让学生移动相关图线寻找联系,归纳规律,就能使学生学习感知具体化。学习原子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科学家移动原子排成汉字“中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微观领域的真实性。学习化学变化原理时,可应用多媒体将分子、原子制成卡通人物,根据不同的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得到变化后的生成物,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