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参与农村扶贫的路径分析
2018-04-03陈新芝邓天丽
陈新芝,邓天丽
(昭通学院 管理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一、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教育扶贫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实现全社会成员共同脱贫,走向小康社会,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因此,对农村孩子实施教育扶贫是帮助农村实现从根本上脱贫和促进农村长期发展的必要环节。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教学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落后,致使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缺乏电脑、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设备,图书、书籍也极其有限,导致长期的信息闭塞,不能让农村孩子充分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理论信息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的知识除了教材还是教材,知识面非常狭窄,极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发展,致使农村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各种国家统一考试中农村孩子缺乏竞争力,上线率特别低,导致了很多农村子女失去上学的机会,成为世代打工族的现状。
高校是开展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机构,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高校在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等。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农村教育所缺乏的,但是又必须使用的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参与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就应当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把部分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中去,如定期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定期到农村支教,为农村的学校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以及各种书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农村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上课能够用上多媒体,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了解国家的最新动态和社会的热点信息,为广大的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平台,缩小城乡孩子的教育差距,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孩子的升学率,确实从教育上促进农村孩子命运的转变,改变农村世代打工的现实状况。
二、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
扶贫要扶根,要帮助农村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就要从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入手,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关键还是要靠技术。在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较大,不仅免了农民上缴粮食的义务,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国家为农民的生产提供农药化肥等补贴,这些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依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群众的生活依然很贫困。因此,国家提出扶贫开发战略,要求各行各业按照扶贫攻坚的要求,把农村扶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帮助农村地区脱贫。作为高校也不例外,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有效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但对于高校而言,只有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发展农村的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和指导,转变生产观念,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高校要选派具有农业科技技术的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宣传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农村种植户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生产力。其次,高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培育更新优质的新品种,研发新种植技术和生产新设备,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最优质的品种,最新的种植技术和最好的生产设备,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靠天吃饭的落后状况。
三、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开发是一项惠民富民的重大举措,也是涉及民生的基础工程,是党中央的扶贫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长期复杂的扶贫工作中取得成效,需要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然而先进理论的形成需要大批高等人才深入农村实践,不断探索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路径和方案。高校是高等人才的聚集地,有着优质的人才资源。因此,高校在参与扶贫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选派一批优质精干的人才参与到农村的扶贫工作队中,通过实践总结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扶贫脱贫之道。只有大批的人才深入到农村,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感受农民致贫的根本原因,并按照不同的致贫致困原因加以实施帮扶,尤其是分析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比如高校选派的教师是否具有帮扶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否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扶贫的实效;参与扶贫的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扶贫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扶贫工作队的组成是否科学高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扶贫工作任务;扶贫工作任务安排高校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教师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然而,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高校的人才在扶贫中不断实践总结,探索合理的解决之道。理论源于实践,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可以总结上升为高校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的新理论,以供高校开展扶贫工作的参考。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人才资源必不可少。只有投入大量的人才资源,并在扶贫工作中深入实践,才能进一步把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并上升为能够指导扶贫开发的理论方案,为高校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高校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扶贫的实效。
四、发挥科研优势为解决脱贫问题提供经费支持
高校不仅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的地方,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基地。高校研究的课题包括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各类项目。这些项目不仅研究国家的发展问题,还研究各省、各市、各地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党中央提出扶贫开发战略以来,很多省级、市级课题都是研究关于各地方的扶贫开发。国家为了支持各项研究,投入了大量的项目研究经费。通过项目研究确实解决各地方的发展问题。其中,高校就是这些项目的主要研发机构之一。很多项目都是高校的科研团队在做研究,高校的科研人员就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研发者。因此,高校参与农村扶贫要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借助扶贫开发项目的研究和项目研究经费的支持,大力支持农村扶贫工作。比如,在昭通市的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中就包含有关昭通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精细化扶贫、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小企业发展、乡村基础教育等)、推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示范点建设、民族地区教育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等)等相关问题的项目研究。这些项目切实研究昭通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其中,关于扶贫开发就有多个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研究能够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确实解决昭通的扶贫开发的问题,并且这些项目都有各自的研究经费,这些经费能够让我们的研究人员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的经费确实用在课题研究之中,这样不仅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在研究过程中为农村的扶贫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充分运用这些项目经费确实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科学研究和经费的支持推进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扶贫的队伍中去,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共享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高校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走在时代的前列,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研优势等优势支持扶贫工作,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扶贫,争取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引导困难群众从走脱贫之路向走富裕之路转变,实现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美好社会目标。
[1]晏丕振. 发挥农业高校整体优势做好科技扶贫工作[J]. 农业教育研究, 1999(2):38-40.
[2]胡坤,徐军伟. 高等院校聚力精准扶贫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17(6):53-54.
[3]余从. 中国高校在“扶贫”[J]. 教师博览, 1995(11):19-21.
[4]张海涛. 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效用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25).
[5]薛涌. 世界一流大学是怎样扶贫助困的[J]. 教师博览, 2005(10):8-9.
[6]朱湘虹. 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 2004(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