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诊治价值分析
2018-04-03王冬凌
王冬凌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600
胫骨是支撑身体重量的重要承重点,分布于小腿内侧,而干骺端与胫骨近端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即为胫骨平台[1]。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共同组成人体下肢膝关节,是支撑膝关节负荷生理结构的一部分,该部位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行走功能与膝关节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次实验研究的全部患者均确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检查方法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男女比例为 47/29,平均年龄(43.07±19.62)岁,平均就诊时间为(11.34±9.32)h。其中包含 8例摔伤患者、5例砸伤患者、1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以及47例交通事故伤患者。
1.2 纳入标准
患者通过X线检测后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的治疗均在该院内进行;患者与患者家属知晓全部的治疗流程并签字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有明确外伤史;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神经功用障碍患者。
1.4 CT扫描
将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调适完毕后,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将患肢固定,从患者膝关节间隙出发,向胫骨骨折线端扫描,根据X线片选择具体扫描范围。扫描参数:图像重建间距1.0~4.0 mm,扫描层厚2.0~4.0 mm,电流200 mA,电压120 kV。完成扫描操作后,向工作站传递原始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表面阴影遮盖、多层面重建等。
1.5 观察指标
该次实验研究参与阅片的医师均来自放射科,以Schatzker分型指标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对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分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1.6 统计方法
对全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等方面的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记录,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χ2检验的方式进行组间对比,以Kappa值来表示一致性分析结果,在Kappa值大于0.6的情况下记为可靠度优。
2 结果
纳入该次实验研究的全部76例患者中73例患者经过手术后确认患有胫骨平台骨折,72例患有经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确认患有胫骨平台骨折。CT检查共取得98.6%的灵敏度水平,66.7%的特异度水平,98.6%的阳性预测值,66.7%的阴性预测值,共达到97.4%的准确率水平,Kappa值为0.6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创作性骨折的一种,该位置结构相对复杂,在受到暴力冲击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在对胫骨平台骨折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若治疗方案存在误差,则会造成患者康复受到延误,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以往所采用的常规X线检查技术在应用上已经十分成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具有经济、便捷、无创等方面的优点,能够对骨折疾病的诊断与检查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2]然而,X线检测技术无法帮助医生对病患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高清晰度的观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水平。
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能够在CT扫描结果的基础上对患者病患部位进行三维重建,为医生提供立体、清晰的三维图像,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确认,对骨折损伤程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最终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通过螺旋CT扫面重建图像能够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线走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生成一个可供直接观察的三维VR图像,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手术入路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去除软组织多余部分,将胫骨平台情况以及立体图像的形式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将平台骨折情况以各种不同的视角进行展现,以丰富的影响学依据来制定手术路径[3]。根据以往的临床实践经验可知,常规的X线检测技术无法将胫骨平台骨折状况全面地显示出来,在视觉效果上存在着比较大的盲区。而采取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像资料,使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结果,进一步充分发挥手术治疗的效果。该次实验研究发现,纳入该次实验研究的全部患者共取得91.6%的分型准确率以及97.4%的诊断准确率水平。
常规CT诊断技术虽然能够显示出软组织损伤以及胫骨平台等方面的情况,消除X线检测技术在影像重叠方面的问题,然而却无法多层面、多角度地对胫骨平台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对于粉碎性骨折、轻微骨折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64排螺旋CT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容积扫描,该检察技术能够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等方面的特点,图像处理能力十分强大,将碎骨片、骨折移位等方面的细节展现出来,根据64排螺旋CT检测结果所制定出的治疗方案更加切实可行。该次实验研究所采用的三维重建技术具体包含VR、SSD、M PR等,其中MPR是各种三维重建技术中一种比较基础的成像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等方面的应用特点[4]。MPR能够将碎骨片的大小、位置以及骨折线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缺点在主要体现在无法提供立体图像。SSD属于一种集合立体图像,能够通过旋转操作获得各种不同的观察角度,然而SSD在容积资料量上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无法观察无明显移位、细小的骨折。VR则能够将容积内的全部结构显示出来,但在立体感方面不如SSD,通常应用于骨折深部结构与复杂结构的呈现。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直观、全面、立体地呈现出胫骨平台骨折情况,为手术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