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致脱甲症43例临床分析
2018-04-03顾小莉梁晓菊
顾小莉,梁晓菊
1.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儿科,甘肃白银 730913;2.庄浪县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平凉 744600
手足口病为急性传染疾病类型之一,该病是因多种肠道病毒所致,常见于年龄≤5岁的儿童,发病后可累及患儿手、足以及口腔与臀部等部位产生疱疹,临床上多数患儿可于7 d内自愈,但亦有继发心肌炎、肺水肿或者无菌性脑膜脑炎等方面不良情况,也见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快速发展而致死的报道,同时亦见手足口病愈后脱甲的研究结果,并指出手足口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便是脱甲症。故该次研究旨在对手足口病致脱甲症患儿临床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纳入43例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致脱甲症患儿,其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19例;年龄为1~4 岁,均值为(2.16±0.34)岁。 纳入标准:纳入手指/脚趾中1个/以上甲板存在1横向断裂、近端甲板脱失而远端甲板连接在甲床上的患儿;纳入发病3 d内出现口咽不、掌趾及/臀部出现斑疹与水疱的患儿;纳入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相关内容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的患儿;排除合并创伤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调查43例患儿的基本情况,详细询问患儿家长/监护人关于患儿的具体情况,弄清患儿手足口病、脱甲症发生的相关情况,记录患儿的个人信息及其手足口病史、甲脱落情况,将所获各方面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全面分析。
2 结果
2.1 43例患儿脱甲临床症状分析
43例患儿脱甲时未见局部疼痛、瘙痒或红肿与全身不适的情况。患儿病变初期可见甲根白色裂纹、之后便出现与甲床断裂的情况,随后便出现甲板从里往外脱落、逐渐长出新甲,脱落后甲床未发生结构异常变化、渗出的不良情况,长出的甲板未见增生状况,可见其表面光滑并无肥厚状,未见对患儿造成其他后遗症。
2.2 43例患儿手足口病后至甲部病变时间分析
43例患儿中病后至甲部病变时间最短25 d、最长50 d,均值为(33.74±4.01)d;时间为 25~29 d 患儿17例、30~34 d患儿 9例、35~39 d患儿 9例、40~44 d患儿3例、45~49 d患儿3例、50 d患儿2例。
3 讨论
脱甲症为指甲板由甲板开始与甲床分离至全部脱落,在指甲板脱落后其甲基质组织并不会出现异常情况,可再长出新的指甲。现代医学认为脱甲存在先天性、后天因素所致的不同情况,通常后天因素主要是甲伤、感染或者甲营养不良等方面问题,比如常见因素为放射性皮炎、重病剥脱性皮炎或者大疱性药疹等方面情况。目前,医学界对脱甲症与手足口病有无关联并未明确界定,但有些许研究结果显示:脱甲症是手足口病患者愈后的远期并发症,亦见托幼机构报道了关于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聚集性脱甲症暴发情况的报道,但我国并未有该类事件报道[1]。故该次研究旨在对手足口病致脱甲症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上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有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患儿中约3.5%会出现脱甲症,但未见更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该次研究中纳入对象为该院2017年4—2017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致脱甲症患儿,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后可得:患儿脱甲时未见局部疼痛、瘙痒或红肿与全身不适的情况,病变情况为甲根白色裂纹、与甲床断裂、甲板从里往外脱落、长出新甲;详细观察脱落后的甲床情况可见:未发生结构异常变化、渗出的不良情况,新甲板未见增生、表面光滑、无肥厚;对患儿身体状况详细检查后未见留有其他后遗症。同时患儿手足口病后至甲部病变时间在25~50 d之间,17例(39.5%)的患儿在手足口病后 25~29 d 出现脱甲症,30~34 d、35~39 d 内各为9例(20.9%),其他患儿则于40~50 d出现脱甲症。该结果与相关报道的39、42 d间隔期稍有差别。
有研究结果指出:相关肠道病毒感染对脱甲症的发生有着相应的影响,比如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手足口病致脱甲症患者后得出:有多数脱甲症患者肠道病毒感染主要是CoxA10、CoxB1或者CoxB3等肠道病毒感染[2];故临床上诊疗时可从该方面着手考虑,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全面的防治。但脱甲症和手足口病有无确切关系,医学界未给出明确界定,而纵观诸多文献报道可得:脱甲症和手足口病确是有着相关联系。可认为脱甲症不是感染性疾病,其为甲、甲周围感染所产生的一种后遗症。但关于脱甲症是因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直接导致,或是肠道病毒引起人体甲基质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所致,亦或者与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有无予以高强度卫生措施所致,上述几方面情况当前医学界并不能真正确认。而有学者认为:手足口病会对低年龄患儿的基本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引起机体指甲生长时间停滞,并导致脱甲[3]。
综上所述,该次研究结果提示:手足口病后期会出现脱甲症,但该症状存在自限性,通常在2个月内恢复,亦不遗留后遗症。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需明确辨别不同型别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并根据所获结果为患儿进行相应的防治;并需注重做好个人、家庭以及托幼机构卫生工作,强调全方位预防手足口病传染;对患儿及家长均需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长虽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亦可自行康复,但也会对患儿造成相应的不良影响,比如患儿愈后出现脱甲症,使其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扩散/重症病情患儿;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意识,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孩子去公共场所的次数或滞留时间,加大手足口病的预防力度;而各级卫生教育机构亦需不断增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则即刻予以正确处理,及时遏制疫情扩散与大范围暴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