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的少数民族“两后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专业为例

2018-04-03李国锋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生阿克苏国语

王 莉,李国锋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工程系,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1]。职业教育作为推动新疆南疆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举措,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但南疆地区的职业教育尚存在专业师资短缺,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设置重复,脱离当地产业需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实训硬件设施缺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两后生”生源复杂,培养难度大,培养与就业脱钩等问题,影响了南疆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专业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南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南疆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力量薄弱

南疆的地缘决定了人才引进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造成师资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梯队的培养。目前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不同专业转岗而来的,定期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措施没有落到实处,骨干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缺少,实践教学没有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实施,影响了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设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无法满足教学和实训指导的需要。

2. 学生流失严重

在新疆,“两后生”是指初中、高中毕业后,经过内高班、内中班、普通高职选拔之后,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2]。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两后生”有90%来自农村,“两后生”生源较复杂,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以下简称国语)水平较低[3],学生交流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听懂专业课程,跟不上教学进度,使他们逐渐失去信心进而逃课。进入实习阶段后,由于“两后生”年龄偏小,部分学生实习期间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进入纺织企业后无法适应工厂环境,导致实习脱岗、无故旷工而被企业辞退。

3. 教育理念落后

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照搬执行教育管理部门设置的课程和课时安排,片面理解工学结合,没有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接受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导致学生理论不理解、技能没掌握。

4. 校企合作的理念存在偏差

新疆阿克苏地区吸纳了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巨鹰服装有限公司等168家纺织服装企业,建成了210万锭纺纱、3 300万件服装家纺、2 860台织机、1 720台袜机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意愿。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主要从生产和经济利益出发,较少考虑学校和学生利益;而学校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企业后,减弱了对学生的管理,将实习管理的责任推给了企业。校企双方理念的偏差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二、 “两后生”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按照“牢固思想基础,学好通用语言,掌握基本技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办学思路,加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德育工作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保障。这有利于强化南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突破职业教育中国语能力的瓶颈,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施递进式能力培养,实现实习与就业紧密对接。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国语基础较差、理论理解困难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考虑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语教学,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习相结合,学制3年,总学时为2848,实施“1+0.5+1.5”教学模式。这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即将3年的学习分为三段:第一学年主要在学校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素质培养;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在企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开展技能培养,保证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占总学时的60%。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分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3年的职业教育后,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成为有知识、有技术、有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工人。

三、 “两后生”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措施

1. 牢固思想基础,学好通用语言

第一学年在校内重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语强化教育。“两后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重点开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等5门课程和“消防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知识教育”课程,共计312学时,占总学时的11%。此外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发声”“亮剑”等活动共同筑牢思想基础,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爱国爱疆、遵纪守法的思想。

针对“两后生”国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基础较弱的情况,入学后对新生进行HSK(汉语水平考试)模拟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快(20%)、中(40%)、慢(40%)班开展国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国语水平开设国语课程,共计568学时,占总学时的20%。国语课程教学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和设计考核标准,给教师增压,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校内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教师课堂指导、学生课外借助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采取一月一主题、月底一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国语口语交流能力。此外,还通过举办口语演讲比赛,创造讲国语、赛国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国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加强专业教育,开辟“第二课堂”

将养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将企业文化上墙,建设文化长廊。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第一学期学生一入校就开展特色展览、文化活动、创新设计等,吸引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手工艺如刺绣等方面的天赋,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爱专业、学专业、融入专业。培育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眼界,丰富校园生活,使中国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第二学期开始,定期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开展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校企联谊等,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企业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增强学生自信心。养成教育通过考察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总结材料进行考核。

3. 引校入厂,提升基本技能

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增加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国内培训、进修和企业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向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在坚持“校企合一、产训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引校入厂”合作模式。第三学期将教室搬进工厂,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将基于纺织生产过程的职业行动领域课程教学和阿克苏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炼纺织服装生产、工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7门,形成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提升了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我校纺织工程系成立以来,在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阿克苏巨鹰服装有限公司2家企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415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保持不间断强化国语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在企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要科学安排国语、德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全过程用国语开展专业课教学,通过校内教师教理论,实习企业提供教学场所和设施,企业师傅传技能,双方负责抓管理,开展学习和实训交替,考核方式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在企业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场所、生产现场、教学设备、生产设备、技术技能等优势,为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4. 共建实习基地,服务产业发展

制定统一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从认识到操作,设计一个台阶式流水线培养过程。第四学期开始,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能力递进三阶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依据“专业对口、就近安排、集中实施、便于管理、服务产业、脱贫攻坚”的原则进行,通过学生和企业双向互选,集中安排,力求学生实习稳定。学校和企业本着互利双赢、友好合作的原则,建设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与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巨鹰服装有限公司、阿克苏疆渝织造有限公司、阿克苏优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订单人数为988人。企业通过设立订单班奖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面达到60%,2017年发放华孚奖助学金3万多元。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企业扩大了知名度。通过“二落实”途径,即在企业实习阶段由企业“落实企业文化宣讲、落实企业宿舍安排”等,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实习任务,使实习任务标准对接企业产品,用实习作品评定学生实习水平,由作品成绩(40%)、日常考勤(30%)和实习报告(30%)组成最终的实习成绩。学校定期委派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和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考勤由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请销假由校企共同管理。过程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实习待遇,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落实就业,订单式培养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零距离”对接,使“两后生”有学上、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家庭共赢的目标。

四、 结语

通过实施“1+0.5+1.5”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纺织服装专业“两后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更明确,教学针对性更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实习专业对口,尚未毕业就与实习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95%的学生和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学生实习、就业一站式服务。实践表明,“1+0.5+1.5”“两后生”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解决了工人短缺的难题,部分“两后生”尚未毕业就实现了家庭脱贫,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后生阿克苏国语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二后生”的传说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军休干部捐资助学惠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