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地方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高职特色专业共建模式的实践
——以服装与服饰设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2018-04-03曾建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婴童服装设计服饰

曾建华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1)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彰显高职教育优势、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我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产业布局,服务地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与地方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开展特色教育,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培养地方特色经济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2012年以来,依托荆州市岑河针织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岑河工业园区)与园区内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叶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特色专业建设。2013年我校与红叶公司共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高职学院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在与地方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特色专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以我校省级特色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婴童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为例,就与地方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特色专业展开系统的研究。

一、 特色专业的确定与分析

特色专业的确定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为指导思想,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遵循四条遴选原则:一是专业建设有良好的基础,二是地方产业发展有需求,三是企业生产有岗位,四是校企合作有保障。

1.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有良好的建设基础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果丰硕的首批重点专业之一。40多年来,本专业在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学术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切合服装设计人才职业发展实际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与实践教学相契合的体系,正逐步发展并完善成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装设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2009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被遴选为校级教学团队,2010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遴选为校级试点改革专业,2012年被确立为学校重点专业,2013年与岑河工业园区共建湖北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高职学院特色专业,2017年经湖北省教育厅验收合格。2017年获批学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并探索与红叶公司合作成立红叶服装学院。2010年以来,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取证率达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年终协议就业率达95%以上,在全省同类专业中比较优势明显。

2. 地方行业有需求、企业有岗位

荆州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纺织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基地,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荆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纺织服装列为重点支柱发展产业,先后以荆州开发区为主体,设立荆州纺织印染循环工业园区、荆州岑河针织工业园区、监利纺织工业园区、公安青吉纺织工业园区四大纺织产业园区,2017年生产总值达120亿元。这为荆州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岑河工业园区是全国“针织名镇”,园区内有32家企业,以针织内衣、婴童服装设计和生产为主,年工业产值达50亿元。2017年荆州市将岑河工业园区打造为“中国婴童服装城”,成为集婴童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集散地。园区内的红叶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宇风宝贝”,并与著名品牌“南极人”合作婴童服装项目,年销售额达1.2亿元,2015年初又与猫人集团签订婴童服装项目,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潜力巨大,企业人才缺口明显。我校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顺应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形势变化及发展的要求,服务荆州“壮腰工程”的实施,加快荆州振兴步伐,建成主要服务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最具实力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职业教育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3. 校企合作有保障

在地方经济发展巨大需求和企业人才缺口的推动下,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把握时机,依托岑河工业园区,与红叶公司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开设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2012年成功申报湖北高校省级服装设计(婴童服装设计)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成功申报“楚天技能名师”,2014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高职学校首批特色专业。2017年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与红叶公司共建红叶服装学院。

二、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实践课程教学,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因此,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应立足地方经济建设,链接产业、牵手行业、对接企业,将培养目标与行业对接、培养规格与企业对接、培养技能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与行业企业共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地方学校特色的优势特色专业。

1.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接地方产业的总体布局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岑河工业园区,瞄准荆州市政府将岑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婴童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基地的目标,与红叶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建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确立了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建设成为婴童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婴童服装设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目标,以适应地方产业的总体布局。

2.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接地方企业的生产特点

婴童服装的设计、生产与成人服装相比,在面料选择、图案设计、色彩设计、款式设计、功能设计上有很大区别,最终消费者为婴儿和儿童,但消费行为以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成人为主体,因此婴童服装也具有明显的成人取向。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对针织婴童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开展了广泛的调研,确立了以功能设计、面料选择为主,图案设计、色彩设计为辅助,通过对基本款式的创新,将特色专业建设与地方企业生产特点紧密结合,建设特色专业。

3.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就业导向,对接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行、企、校多方联动机制,开放式办学。坚持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为依据,根据地方行业企业的特点,以婴童服装加工型企业、婴童服装品牌企业以及婴童服装营销企业的职业领域分析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职业能力核心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确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有地方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特色专业依托岑河工业园区,加强与婴童服装品牌企业合作,瞄准婴童服装这一荆州最大的服装产业群的需要,共建湖北高校省级服装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对接地方行业企业对婴童服装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以婴童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为重点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接企业的真实项目

特色专业建设的“特”重点体现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上,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培养地方行业企业急需的专业专门性人才。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南极人”婴童服饰、“宇风宝贝”品牌设计以及品牌婴童服装电子营销两个真实项目为基础,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项目引领、学做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婴童服饰项目QQ平台以及“南极人”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开展以“四大能力”(服装设计能力、服装制版能力、服装制作能力、服装营销能力)和“五大方法”(学做结合、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为主体的课程内容改革,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了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有效对接。

5.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双证融通、工学结合,对接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志之一,也是彰显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能力目标与职业能力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鉴定标准结合,职业能力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对接职业发展的需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以证代考、双证融通”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坚持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思想,将服装缝制工、服装制版师、服装设计师(中级)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融入课程体系中,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仿真教学实训,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相互融通。

通过几年的特色专业建设,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形成了以婴童服装设计为重点的校企互动、分层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引领、学做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展了以“四大能力”“五大方法”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改革,实施了订单培养、过程管理、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为探索具有地方行业企业特色、地方学校特色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三、 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理论上有轧实的基础,而且在实践技能上有深厚的功底。如果专业教师不能在行业企业当“师傅”,那么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得不到落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2004〕16号)文件就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60%以上。湖北省教育厅开展的“楚天技能名师”评选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千人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也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平台。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通过下列途径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1)建设了一支以“楚天技能名师”领衔的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2)通过实施“教研活动下企业”“一个教师联系一个企业”“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活动,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3)通过湖北省“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千人计划”,培养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4)通过校企互聘专业技术人员,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设置专任教师工作室,在学院设置兼职教师工作室等措施,提升了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

四、 校企共建理实结合、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这为高职特色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岑河工业园区等地方产业,牵手红叶公司等品牌婴童服装设计、生产企业,采取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模式,建设理实结合、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引企入校,以婴童服装设计为特色,建设仿真实训、理实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

(1) 通过与香港肇丰集团港惠针织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投资25万元建设针织服装实训室。

(2)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整合实训资源,提升装备水平,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建设能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梭织服装缝制、针织服装缝制、服装款式设计、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手针技法及服装设计作品展示的集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工艺实训、服装品牌运作于一体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3) 以婴童服装设计、生产项目为载体,与红叶公司合作建设婴童服装设计实训中心及服装电子商务仿真平台,其中企业投资比例为50%以上。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湖北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功能,与岑河工业园区开展婴童服装项目的广泛合作,协助园区打造江汉平原婴童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基地,为园区的建设提供人才、设计、培训、品牌运作保障,与园区企业开展互聘互派、人才交流、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员工培训、产品研发等全方位合作。

(1) 从六个方面与岑河工业园区开展合作,即学生实习实训、毕业就业、技术人员互派互聘、新产品研发、企业员工培训、科研合作,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 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成立婴童服装设计项目小组,实施项目双负责人制度,设立项目QQ平台,共同研发著名品牌“南极人”婴童系列服装。

(3) 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制度建设,确保校外实训基地运行顺畅,加强学生校外实训管理,实现校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4) 以职业技能为目标,构建以企业为主导、强化实习实训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三方联动、四方参与、多位评价”的评价机制。“三方联动”是指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联动,对实习实训进行评价;“四方参与”是指师傅、教师、家长、学生四方参与对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评价;“多位评价”就是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多方位、多指标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评价。

五、 深入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典型特征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宗旨,也是实现“产教融合、学做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校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促使企业积极参与高职人才的培养。对企业而言,有利于获得高素质专门性人才;对学校而言,有利于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增强对合作企业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1)与福建七匹狼集团合作,开设“服装营销——七匹狼高级店长订单班”,培养七匹狼全国连锁店服装营销专门性人才;(2)与江苏南京舜天集团合作,开设“西服设计与制作订单班”,培养西服设计、制作、生产管理专门性人才;(3)与香港肇丰集团合作,开设“就业特色班”,培养服装生产管理与跟单专门性人才;(4)以岑河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为支撑,以“南极人”“宇风宝贝”等品牌婴童服装为重点项目,开设“婴童服装设计订单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服装设计方向),培养婴童服装设计、电子商务专门性人才。

六、 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基础搭建平台,建立可靠的运行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式教育资源极大地改变了教育与学习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上不断求新求变,催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开发与应用。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基础,开发微平台,是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特色专业的必经之路。

1. 将技术与信息联系起来,搭建校企信息化合作平台

(1) 以信息化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企业、特色专业一体化课程的需要,搭建资源共享、共同管理的信息化校企合作平台。

(2) 以微平台如“婴童服装项目QQ平台”“微信婴童服装设计平台”为基础,加强企业、教师、学生的横向沟通,提高参与意识。

(3) 开发以工学一体化为主体的微课堂,满足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

(4) 开发制作企业服装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视频和学校课堂教学视频,将学生技能实训与职工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2. 以慕课开发为主,建设汇聚海量名师名课的特色专业教学平台

(1) 以特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主,汇聚学院名师开发“婴童服装面料设计”“婴童服装设计”“婴童服装电子商务”“婴童服装制版”等网络课程。

(2) 以特色专业典型工作(职业岗位)为主,汇聚企业能工巧匠开发“婴童服装制版与修版”“婴童服装设计与调整”等网络课程。

七、 校企共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1.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为目标,引导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建立“三方联动、四方参与、多位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开展以毕业生就业质量,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为核心的调查,提升高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信力。每年对外公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让社会、行业企业、家长、学校及时掌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态。

3. 建立高效的毕业生信息跟踪调查制度

以网络、微信、QQ、手机通信为平台,以家长参与、企业参与、学校跟踪服务为基本方法,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确保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100%,毕业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0%,毕业生协议就业率高于80%,毕业生当年就业率高于9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八、 结语

与地方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特色专业建设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点,以构建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为特色,以地方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改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具有地方行业特色、地方学校特色、信息化教育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特色专业。

猜你喜欢

婴童服装设计服饰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第19届CBME孕婴童展举行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19中国玩具、婴童、幼教和授权四展图集
2017中国玩具婴童大展之CKE中国婴童展汇聚3000品牌、100000新品、70000买家之行业盛宴!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