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观照及其有效性提升路径*
2018-04-03杨兆强何云峰辛艳伟
杨兆强,何云峰,张 丽,辛艳伟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的建设。”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席。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性存在,话语问题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1]。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研究,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涵,洞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症结,进而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路径,应该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关概念释读
准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首先必须理清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关的概念。
(一) 话语与话语权
话语是语言的外在形式,任何语言都需要通过话语来表达。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实践了的、现实的意识[2]。话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人们遵循相应的规则,在交往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理念等传递给他人,以达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目的。可以说,话语一旦产生就传递着一定的价值理念[3]。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将话语与权力交织在一起,并首次提出话语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始人之一郑永廷教授也认为:“权力与话语密不可分,权力是需要通过话语来实现的。”[4]话语权是指特定社会团体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使本团体的利益最大化,依据某些成规并通过话语方式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从而使广大社会成员在思想、情感等多方面认同该团体的意义存在。话语权的运用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绝非通过强制性而实现的[5]。事实上,强制性的话语权效果欠佳,而且会导致话语霸权,有悖于特定社会团体的初衷。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中国共产党在初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非常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效果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凝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法宝,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丢失其意识形态属性,更不能偏离应有的“轨道”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语境,在遵循语法规则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种种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架构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进而使教育双方能够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表征等方面达成一定意义上的共识。
(三)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要不断地彰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体现和反映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归根到底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性,在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维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对于筑牢我国意识形态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广大社会成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实现的,其深深地打上了阶级性和政治性的烙印。因为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需要将反映其自身利益的主流价值观念通过外在的话语形式传播于社会成员之间,在支配社会成员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尽可能掌握其精神生产资料,最终使社会成员能够接受统治阶级的主体意志,承认统治阶级的政治合法性与合理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的困境
在“话语丛生”的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需要,更是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堡垒的需要。审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面临的症结和瓶颈,有助于构建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匮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和贡献中国智慧,要让全世界了解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实践过程中理论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地位、功能、目的、原则、任务、主体、环境、载体、方法等方面研究较多。但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匮乏,诸如缺乏翔实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流变的历史考察,缺少对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思考等等。因此,想方设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从根本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话语描述和话语效果等三个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开展深入研究,成为学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务之急。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贫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的内核性因素,内容与形式相比,内容更为关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话语内容较为滞后,并且远离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接受实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大多源自中国共产党在初创、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的教育内容,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明显,总体上呈现“又红又专”的特点。教育者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政治性、灌输性、宣传性话语较多,比如经常出现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的“爱国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等等被一些教育者当作了“顺口溜”“口头禅”和“万金油”,其结果,官样话语偏好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离散化”[6]。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将大量的官方话语和文件话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应该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立足受教育者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问题诸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性研究等传授给受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兴趣,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中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不当
思想依赖于表达[7],表达不同,思想传递的效果也会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它所要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所要传播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性色彩非常浓厚。由于政治性话语准确度高,严肃性强,话语比较生硬,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本色,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又被学界广为诟病,比如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看作有待盛满的“器具”,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实际等等。模式化了的话语苍白无力但又占据着教学的大量空间[8]。毋庸置疑,灌输式话语没有过多地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对立起来,效果当然不会理想。此外,沈壮海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原初内容(思想理论本身)和讲义内容(出于教育需要而编写);刘建军教授认同此观点,认为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分为原初话语和出于教育需要的话语。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涉及原初表达和“二次表达”。但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二次表达”过程中,由于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经验、年龄等方面优于受教育者,教育者往往利用自己的优越条件采取命令式、控制性话语来达到教育目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被动,主体性得不到释放,致使教育者话语错位和受教育者话语缺位。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方式失衡
马克思指出:“就人的本质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人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必然要进行交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在以语言为交往中介进而达成共识的行为,而语言交往必须遵循可理解性、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四个原则。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话语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交往,进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根据哈贝马斯语言交往的四个原则,教育者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真诚性话语和可理解性话语还不够。真诚性话语不够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目的性过于凸显,就是要使教育效果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很少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程度和实际诉求;可理解性话语不够是指教育者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生搬硬套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度、解释力、说服力不够。此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采用的是直接性陈述,陈述性话语较多。直接性陈述的话语虽然能够准确、快速、无误地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治国理政的措施与经验等传播于受教育者之间,但是存在生硬、呆板、强制、机械等弊端,易导致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触。可以说,教育者始终处于“上”的位置,受教育者始终处于“下”的位置,“上”与“下”的位置错位必然导致教育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中失衡。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以上症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发展过程中应及时做出回应,与时俱进,积极进行话语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间性原则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盛极而衰的产物。主体性哲学存在“我是主体,他人便是客体”主客二分的弊端,而主体间性强调主体与主体在交往实践中、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型主体间共生关系,主体的一方不把另一方当作客体对待。雅斯贝尔斯也曾说过,教育不过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充满人性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双方的主体性尤其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张教育双方是作为主体的“我”与作为主体的“你”的关系,强调“师”与“生 ”的交往对话。教育双方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通过话语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0]。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对话和充满温情的话语,应是教育双方在彼此认同双方主体性基础上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生活世界原则
“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它那玄妙的自我深化在门外汉看来正像脱离现实的活动一样稀奇古怪。”[11]马克思看到了西方哲学的短板和不足,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创立了不同于西方哲学从理论到理论进行逻辑演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础之上,不能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不能臆想建立一个独立的远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王国”,而是应该引导人们在生活中亲近自然,走近他人,进而感受自然之美,感受人性之善,彻底抛弃虚无缥缈的“思想政治教育王国”,重视教育的“此岸性”。
(三) 意识形态教育原则
意识形态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对统治阶级具有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传播于社会广大成员之中,使社会大众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系列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目的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说到底是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前提是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设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话语在社会大众之间的传播,巩固思想根基,凝聚众人共识,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能够直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若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应在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基础上,从增强话语理论自觉、转换话语表达方式和积极应对话语争锋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自觉,就必须要保持理论的清醒和理论的自信。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谈及了“理论掌握群众”“理论说服人”以及“理论的彻底性”等问题,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就是说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彻底性”,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群众,进而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清醒,要求教育者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得过且过、将就凑合和敷衍了事,而是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有深入的认知,能够从学理上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流变、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要素间的关系、话语描述与评价、话语效果以及话语和谐共生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的环节,能够从思想和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核心价值,从而在行为方式上吻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自信,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黯然失色,相反会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其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会不断增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源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保持自信的思想动力。
(二)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实际上是教育者出于教学需要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即为原初话语)的“二次表达”。教育者话语表达不同,教育效果也大小迥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错位和话语表达呆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改变这种状况迫在眉睫。对此,教育者要充分区别话语表达对象,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传播具有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例如,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对学生党员和干部以及普通学生的教育就要体现出不同的教育风格。教育者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就要讲得深一点,知识面拓展得宽一些,除了让学生党员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尽可能让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诸如马克思为何在青年时期转变思想投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态度、马克思是如何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系等。教育者对普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形式要有所变化,不能用对待学生党员那一套话语对普通学生进行教育,而是应该结合普通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和行为变化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对学生开展语言柔美、表达温和、内容活泼和乐于接受的通俗化、生活化、柔性化的教育内容。此外,教育者可以运用数字表达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于受众之中。比如,教育者在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时,可以用一些时政数字或者数据来解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教育者也可以用通俗易懂且含有深刻寓意的语句传递教育信息,比如“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些语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思想,简单易懂但又不失深刻。
(三)积极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争锋
话语是在交流中完成的,没有交流,话语只能沦落为自言自语,而自言自语最大的弊端是缺乏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必须与其它话语进行对话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除了要借鉴吸收其它有用话语“为我所用”外,还应该积极应对其他话语的挑战,在与其它话语的争锋中使受教育者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追求,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写道,不读唯心主义的书、形而上学的书,就不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学懂、学深、学透、学精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多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书,通过对比,找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各国文化交融交锋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积极应对诸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民主社会主义等话语的争锋。通过对话,揭示这些话语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及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认识到新自由主义背后的政治经济诉求、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性、普世价值观的资本主义价值导向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非科学性,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努力营造主流话语的浓厚氛围,赢得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1] 刘建军.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八个转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3-1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3] 侯丽羽,张耀灿.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J].湖北社会科学,2016(8):166-171.
[4] 郑永廷,曹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权与主导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3):45-48.
[5]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8.
[6] 林振东.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现代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37-140.
[7]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及其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397-403.
[8] 张丽,何云峰.高校课堂场域中教师语言的育人作用微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6):100-103.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10] 向绪伟,张芳霖.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J].湖北社会科学,2015(9):189-193.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