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家汪淇《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
2018-04-03张舰戈
张 舰 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西游证道书》是《西游记》流传中的重要底本之一,是最早加入唐僧出身故事的百回本通俗小说,也是清代较早的评点本,在《西游记》古代版本研究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其作者汪淇提到的“大略堂《释厄传》古本”也成为《西游记》版本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疑案之一。
一、汪淇及其书坊与刻书
因为《西游证道书》的作者主要是汪淇,黄周星只是起了辅助性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汪淇。汪淇,又名汪象旭,字右子,号憺漪,生于1604年,约卒于1669年,是明末清初小说家、书坊主、刻书家。汪淇祖籍安徽休宁西门,后迁居杭州,以“还读斋”“蜩寄”为名刊刻多种书籍。目前所知汪淇及其书坊编刊了诸如尺牍总集《尺牍新语》三编、小说《吕祖全传》《西游证道书》、医书《济阴纲目》《本草备要》、科举应试类书籍《武经七书全文》、经商书《士商要览》、诗选《西陵十子诗选》等各类书籍三十余种。其校勘、批注、刻书种类广泛,经、史、子、集无不刻印。
汪氏书坊刊刻的书籍在后世流传甚广,值得我们研究。如《西游证道书》,是清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首次将唐僧出身的故事加入其中。此书问世后,不仅成为《西游记》点评本的范本,更成为清代所刻各种版本的唐僧出身故事的蓝本,在《西游记》研究中占有一席之位。又如《吕祖全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通俗小说,颇值得重视”[1]351。仅这一点而言,其在中国小说史上即占有一席之位。此外,医书《本草备要》有后世翻刻本八十余种,《医方集解》有翻刻本四十余种。可见,汪氏书坊及其刻书在江南书坊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汪淇及其书坊在刻书稿源和编辑上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稿源的选择。汪氏书坊的刻书稿源十分丰富,如总集《尺牍新语》三编,包括了征稿、引用、约稿等稿源渠道,并用评语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且不常见于记载的有关征稿的效果——投稿的相关情况。其次是自创。除积极搜罗相关稿件外,汪淇还采用自创的方式编刊小说。汪淇的自创小说《吕祖全传》是明末清初书坊主自创小说的代表,和余象斗、熊大木等早期书坊主自创小说有明显不同,表现出了更细致、更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三是编辑群体。嘉靖、万历以后,在书坊周围出现了一批由书坊主负责组织、下层文人负责创作的编辑群体。他们在书籍的创作、编写、编辑、出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书坊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汪淇自身即为落第士子,是下层文人中的一员,在其周围还聚集起一批以查望、徐士俊、黄周星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他们在汪氏书坊编书、刻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形成了以还读斋和蜩寄为中心的“编辑群体”。
所以,汪淇的书坊既具商业性质,又有文人气息,是明末清初文人型书坊的典范,也是展示明末清初下层文人生活状态的重要窗口。
二、《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
现存最早的《西游证道书》为康熙二年(1663)蜩寄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内阁文库分别有藏,其中日本内阁文库本是《古本小说集成》丛书之一种,影印而成[2]2。
国家图书馆藏本,正文题为《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后署名为“西陵残梦道人汪憺漪笺评、钟山半非居士黄笑苍印证”。正文每半页九行二十五字,四周双边,无鱼尾,无行格,有圈点,版心下题“蜩寄”。首页有万历己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原序》,次页有《丘长春真君传》和《玄奘取经事迹》两文。次目录,题“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另写“钟山黄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共一百回。配图十六幅,分别为:《悟征菩提真妙理》《九幽十类尽除名》《八卦炉中逃大圣》《心猿规正》《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木叉奉法收悟净》《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观音慈善缚红孩》《车迟国猿王显法》《黄婆运水解邪胎》《性正修持不坏身》《心王夜间修药物》《金殿识魔谈道德》《姹女求阳》《寇员外圣显幽魂》《功成行满见真如》。每幅图配《悟真诗》一首,并在图画版心下方刻有名称与章节回目对应,由此得名为《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
《西游证道书》是汪淇在古本《西游记》基础上,用道教思想解释玄奘取经故事的章回小说。其最大的贡献在于,相比明代百回本《西游记》,《西游证道书》增加了唐僧出身的故事。这一改变在清代《西游记》评释、改编中得到了普遍认可,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对于其增加的唐僧出身故事的来源问题,在现代《西游记》研究中引起了激烈讨论。
目前对此书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西游证道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
对《西游证道书》作者的怀疑,首先是由黄永年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西游记》前言中认为,“知名的文人兼遗民黄周星是《西游证道书》的主要编纂评点人”。书中的评点、包括每回开始的“憺漪子曰”等评语都是黄周星做的。黄永年先生提出此问题后,学术界对此也出现了一些讨论,但大多数观点与黄先生相反,普遍认为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汪淇,黄周星做了辅助工作。
王辉斌的《憺漪子是黄周星吗——为〈西游证道书〉正名》[3],针对黄永年先生的说法提出质疑,并从汪淇曾出版过多部书籍角度分析后认为,《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者憺漪子是汪淇,而非黄周星。
张莹的《〈西游证道书〉评点者辨析》[4], 亮点在于从语言文字解释出发,提出此书的评点者是以汪憺漪为主、黄周星为辅的观点。现代学者之所以对此书评点者有疑虑,主要疑点之一在于此书后有黄周星署名的跋文。跋文中称“单阏维夏始邀过蜩寄,出大略堂《西游》古本,属其评正”。一般学者将“其”解释为“他”,这样理解的话,跋文的作者好像应该是汪淇。张莹认为,此处的“其”按古汉语也可以解释为“说话人本人自称(我)”,并举《孟子》中相关例句证明。这样一来,此句就可以理解,跋文的作者也是黄周星无疑。
对于成书时间,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基本是在康熙初年。王欲明和文革红在此基础上作了详细考证。王欲明的《〈西游证道书〉成书年代考》[5],根据汪淇编著的《分类尺度新语》和《尺牍新语广编》中相关尺牍提及有关编写、刊刻《西游证道书》的内容判断,此书的成书年代应该在康熙二年至康熙七年之间。这一判断应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文革红则更加明确地将此书的成书时间断定为“康熙二年”[6]。作者简单地通过书中不避“玄”讳判断此书应该刊于康熙初年。但是否为康熙二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关于《西游证道书》具体内容的分析。
李慧、张祝平的《〈西游证道书〉插图、图赞源流考》,考证得出书中的“插图继承了李卓吾评本,其图赞来源于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7]。
曹炳建的《〈西游证道书〉评点文字探考》,从考证本书的评点文字出发,认为“其中固然有宣扬道教金丹大道的内容,但亦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不平,揭示《西游记》的哲理性内涵,赞美《西游记》的奇幻特色、诙谐幽默的艺术笔法和情节结构的感人魅力”[8]。
李蕊芹的《再论“李评本”与〈西游证道书〉评点的宗教归属问题》[9],从二书评点的内容、特征入手,分析其中的宗教观点和倾向。文章指出,“李评本”没有明确的宗教倾向或立足点,《西游证道书》虽更倾向于道教,但也兼及仙佛同源并涉及儒学。
竺洪波的《论〈西游证道书〉的艺术修补》[10]认为,证道书对明刊本的艺术修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删除了绝大部分重述性文字和诗词偈语;二是修正了一些错误和缺陷,“有效地提高了《西游记》作为文学文本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其三,也是最大的贡献在于增补了唐僧出世的故事,“增加了全书情节的完整性和结构的严密性”。
对此书具体内容的考证,多从文学角度出发,考察书中的评点文字、插图、删改等,并尝试分析评点文字内容所反映的作者汪淇的相关思想。
第三,关于《西游证道书》版本来源的考证。
此书版本来源的考证是研究此书最繁荣、成果最多的一部分。讨论的重点在《西游证道书》的渊源、底本及汪淇在序中提到的“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到底是否存在等问题。
张莹的《〈西游证道书〉考辨二则》[11],主要对《西游证道书》中《丘长春真君传》的可靠性和“唐僧出身”故事的源头文献进行考证。提出以下两种观点:首先,书中所列《丘长春真君传》是汪淇等人结合了《广列仙传》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两部书对丘长春的记载而编的,目的是为了迷惑读者,以证明《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丘长春。其次,汪淇、黄周星所编《西游证道书》实则是以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为底本,参照朱鼎臣所编的《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而成的。同时,汪、黄所谓的“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就是《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文章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比较令人信服,但第二个观点认为“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就是《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仍值得继续商榷。
吴圣昔的《“大略堂〈释厄传〉古本”之谜试解》[12],从故事情节、人名地名、语言句子等皆相同,证明《西游证道书》第九回与朱本有“血缘关系”,《西游证道书》是继承朱鼎臣所编《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版本而来,又作了更精致的加工和续写。其他九十九回则是金陵世德堂本的删节本,“而且不是牵动情节和细节的伤筋动骨的删节,而仅仅是很简单地在世本全书的每回每节中删去一些单字、词语和段落,特别大量删去那些非情节性的诗词偈语,如此而已”。由此来证明《西游证道书》实际是据金陵世德堂本和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本改变而来的,可能参考了李卓吾评本;修正了作者早期认为“大略堂古本”可能是已经失传的版本的说法,认为所谓“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充其量不过是指朱本的大略堂版而已”。文章对《西游证道书》与朱本、世本的承袭关系分析得十分详细,论证充分,十分具有说服力。
吴圣昔的《〈西游证道书〉撰者考辨》[13],针对黄永年先生提出的四条论据,逐一反驳,认为此书撰者、评点者应该是汪憺漪无疑。
吴圣昔的《〈西游证道书〉杂考二题》[14],第一题考证清代以后的《西游记》第九回应该是根据《西游真诠》,而不是根据《西游证道书》改编而来。第二题考证刘一明《西游原旨序》中提到的“蔡金辈”注解的《西游记》,实则为蔡元放注解,借金圣叹之名,于乾隆十五年翻刻的《西游证道书》。
王辉斌的《〈西游记〉祖本新探》[15],对金陵世德堂本和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本的渊源提出新的看法。文章从唐僧出身的故事出发,指出金陵世德堂百回本不是《西游记》的祖本,朱鼎臣本亦不是的金陵世德堂缩略本,金陵世德堂和朱鼎臣本应该属于同一系统,从同一系统的底本中改变、缩写而来。那么二者同属的这一系统、依赖的同一底本,即为《西游证道书》的底本“大略堂《西游释厄传》”。他的其他两篇文章,《四论〈西游记〉的祖本问题——吴圣昔“兼谈”“错位”二文批谬》[16]《五论〈西游记〉的祖本问题——兼评吴圣昔〈论《西游记》的“前世本”〉一文》[17],主要针对吴圣昔先生的文章,逐一作了反驳。力证“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应该是存在的,而且是文献资料的记载中的存在,而不是实物存在。
对版本来源的问题,吴圣昔研究最为突出,考证的内容也颇为扎实,逐渐修正自己原来提出的不妥之处。王辉斌研究推翻了过去学术界的部分结论,但论据方面还需进一步,以便搜集加深研究。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汪淇的《西游证道书》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清代学者钱大昕、纪昀提出:“古本《西游记》作者不是元代的丘处机,应该是明代人。”这一结论和汪淇的《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的说法相矛盾(《西游证道书》中说明古本《西游记》作者是元代道士丘处机)。由此,涌现出众多的《西游证道书》研究争论。从总体上来看,以汪氏小说、刻书为整体对象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从各种研究论文或文献来看,对汪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部小说方面。对汪淇刊刻的总集、经书的研究都有待加深,对汪淇小说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展,如《西游证道书》宗教思想以及章节处理方式等研究,对汪淇编辑刊刻的其他类书籍,应该以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医学等视角,审视作品在原创性、版式特点、稿源、预期读者群体等方面加以解读和研究,一定会得到丰硕的成果。因此,关于汪淇《西游证道书》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