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研究
2018-04-03
(莆田学院保卫处 福建 莆田 351200)
0.引言
新时期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新形势下和谐稳定社会建设的关键内容,是与整个社会稳定有关的中心问题。高校的安全稳定,不仅仅与高校自身生存、建设和发展有关,而且还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长久治安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有关。现阶段,党和政府对高校的稳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在新时期下构建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成为了目前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影响高校安全保障机制的原因,并且探讨了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1.新时期导致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受影响的原因
在新时期下,能够导致高校校园安全受影响的原因有许多,既包括高校的内部原因,也包括高校的外部原因,同时还包括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必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高校校园安全保障的原因,进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是内部原因。造成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受影响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高校学生的个人问题以及内部管理不当上。高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是以塑造学生无私和服从的性格为目的,并且没有注重树立大学生的现代人格,进而导致高校学生缺乏良好品格,成为对高校校园安全保障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青春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没有成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缺乏一定的法治观念和冷静情绪,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举止。
其次是文化原因。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形成了高校校园较为复杂的文化氛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文化种类也是多元化的,例如追求个人自由的文化、宗教文化、利己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民主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种类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成为了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潜在隐患之一。除此之外,一些媒体网络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将事情夸大其词地报道,对高校学生造成恶劣的影响,进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对高校校园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再次是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在经济原因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进步,高校的发展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困难,并且也转变了师生员工的人生观、利益观以及价值观。一旦与自身利益相关,就会造成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举止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中主要包括的问题有入党评优、奖助学金的发放等问题,而一旦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叛逆和不满,进而对高校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在政治原因上,高校是诞生和汇集各种思想的地方,并且高校师生作为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思想是无法避免被西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西方生活方式与主流意识形态开始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思想之中,赋予他们行为举止的个性化,进而导致高校传统的管理失去了作用,同时很容易被敌对分子所利用,对高校校园安全造成糟糕的影响。
2.新时期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2.1 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构建严肃学术氛围的需要
严肃的学术氛围能够要求学术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保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到不被外界事物所诱惑,同时不能学术造假、急功近利。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有助于预防与治理学术腐败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清除研究人员中的学术造假人员,进而维护高校与师生的名誉。
2.2 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需要
人际关系的处理不仅仅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也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和谐人文环境的基础应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高校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之上,高校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也对高校有信任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表现在高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协调上。为了构建和谐人文环境,高校应形成一个安全的公共环境,而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是实现其的主要方式。此外,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师生之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互动和沟通。
2.3 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构建有效的校园管理模式的需要
高校法治在高校实践领域中是最能够体现国家法治理念的,充分强调了高校主体与法治主体的双重性。高校所建立的法治平台能够有效地维护高校校园安全。建设高校法治应以维护高校安全和秩序为目的,构建完善的治校模式,进而实现对师生正当权益的保障,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
2.4 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确保校园良好秩序的需要
为了保证高校内部机构和部门运转顺利,必须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来维持其良好的秩序,进而督促高校师生遵守所指定的规章制度。校园内部保持良好的治安秩序,不存在违法犯罪的现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师生也会感觉到较强的安全感,对高校的信任感也会更高,进而让高校师生更加安心地在这种秩序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3.新时期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畅通的后勤保障机制
保障高校校园安全的关键部分也包括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工作既包括大学生的生活作息、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相关方面,又包括学校日常的学生课程安排、财务以及行政等内容。但是现阶段的后勤工作依旧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威胁高校学生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事件。因此,需要通过建立畅通的后勤保障机制来维护高校校园安全。首先,加大管理高校食堂卫生的强度。高校师生日常用餐都是在食堂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对全校师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关于食堂卫生安全的问题,并且定期消毒和清洗干净食堂的餐具。另一方面,高校应经常培训食堂员工关于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并且建立专门的食品监督部门,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提高食堂的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对管理学生宿舍的严格程度,确保宿舍人员的安全。宿舍是后勤工作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可以通过现代化科技的引入来确保宿舍的安全,例如实名登记、安装监控、执行刷卡制度等,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的生活素质,进而有效避免和降低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时常举办宿舍文化活动,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减少高校后勤工作的难度。
3.2 建立完备的行政协调机制
首先,构建统一的外部行政协调机制,进而更好地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依旧处在时间滞后性、空间封闭性以及主体单一性的危机应对之中,缺乏由媒体、社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等组成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造成信息的孤岛状态。因此,各大高校之间应保持联系与交流,进而形成有效的高校校园安全联动机制。此外,政府部门也应高度关注高校校园安全,将其视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和训练高校的相关人员,从而储备一定的人力资源。其次,协调好高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必须将其主体地位充分显示出来,并且处理好学生之间的,让其了解自身在维护高校校园安全上的责任。与此同时,保证学生自身的知情权,以及信息的公开与透明。除此之外,造成高校校园安全威胁的往往突发性的事件,且具有较强的紧急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所以,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借助命令的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协调机制,以此更好地进行配合,确保高校行政组织的正常运行。
3.3 建立有效的自杀防控机制
首先,对马上毕业的学生开展抗挫训练。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社会环境比校园环境要更加的复杂,在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在人际交往和求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挫折,造成心中理想与现实生活的严重差距,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开展抗挫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形成相关的预防制度。通过制度的形式有效预防大学生的自杀事件,并且在各项的高校规章制度中细化预防措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除此之外,设立相关的心理辅导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心理救济制度等,进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校办学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内人员的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也有所提高。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是促进新形势、新时期下高校安全、稳定发展的辅助手段。所以,必须深入了解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其自身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高校自身的稳定和和谐。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高校校园安全保卫部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开展以服务为手段的服务性工作,进而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维护师生员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