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8-04-03朱芳辉
朱芳辉
(郑州图书馆, 河南郑州450000)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世界地位的恢复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各行各业也紧紧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建设,期望把握住“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完善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社区用户素养与国家软实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文化层面为“一带一路”服务,图书馆需要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内容与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一带一路”倡议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提高了自身文化传承能力,并进一步顺应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完善了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国际化特色服务新格局.
1.1 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提高文化传承能力
文化的渗透力跨越国界,穿越时空.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促进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积极打造一条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明互鉴、文化包容的共赢路线.图书馆是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集散地,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新丝路沿线各国实现文化传递的中坚力量,故此图书馆应该主动响应国家战略,承担起传承我国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深化人们对国家战略政策的了解,理顺沿线各国的文化软通道,推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向国际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2]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图书馆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将国家战略方针与人民日常文化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2 顺应新媒体发展环境,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无缝传播和跨空间共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读者用户迫切地想要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历史和现状,需要在图书馆查阅相关内容,因此,图书馆要顺应新媒体发展环境,在完善传统实地馆内咨询和图书馆借阅的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向网络平台延伸,为读者用户打造无边界、无时差、无限量的资源供应,使读者的阅读行为从单一向多元化拓展.此外,图书馆服务体系要通过网络渠道的方式,使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国家和人民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为不同文明的交互搭建桥梁.
1.3 打造丝路数据库,形成国际化特色服务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更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的充实上.作为跨越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也日益深入人心,图书馆要结合这样的大背景环境,提升服务体系格局,在数据库内容上,不仅要充实原有的地方化和普适化资源,还要打造丝路数据库,加强特色数据建设,同时,图书馆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服务体系与方式,更新检索系统、增加外语服务等等.总之,“一带一路”促使图书馆拓展了服务方式,也深化了数据资源特色化建设改革.[3]
2 “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多维构想
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包含了服务理念延伸、延伸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触角等多个维度,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对图书馆上述三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1 延伸服务理念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思路,促使图书馆引入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现有服务,向国际化迈进.要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首先要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来规范文献互通、馆际互借与数字资源建设等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其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延伸还表现在构建合理优质的馆藏资源结构.一般来说,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区域内的读者,因此更加关注区域的特色资源和当地读者的实际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提高了图书馆的定位与服务格局,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资源布局,图书馆立足国际视角,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有关中亚、欧洲的文化知识内容,拓展读者用户的眼界和知识面.最后,图书馆受到“一带一路”影响,主动为读者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有的放矢的组织馆藏资源文献并高效实施服务.
2.2 延伸服务内容
图书馆除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资源、阅读自习等服务之外的内容,一般都被归纳为延伸服务的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促使图书馆服务向虚拟平台拓展,例如构建数字图书馆或构建数字资源库等等,这些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服务,读者可以登录图书馆主页自行进行资源检索和下载,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除此之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延伸还包括特色服务的创新,以往的图书馆服务更多遵循“提供什么读者接受什么”的模式,而“一带一路”提高了图书馆服务主动性,更加强调“读者需要什么,图书馆提供什么”的服务要求,根据读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阅读需求,郑州图书馆大力挖掘本馆人力物力资源,调动了广大专业研究人员的服务积极性,打造了包括馆际互借、图书流动车等特色服务,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2017年10月16日,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等领导出席援建斐济图书馆签字仪式,提出增强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服务宗旨,郑州图书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为斐济读者打造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平台,推动中国与斐济文化交流的纵深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中国与斐济友好关系,可见图书馆在落实“一带一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郑州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比例逐渐增加,“一带一路”影响着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内容,引领着我国图书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2.3 延伸服务触角
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并不仅限于馆藏资源这一方面,更表现在先进的、灵活的、多元的共享机制.如本省、市内的区域资源互通、网络覆盖下的文献共享机制等等,通过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延伸,可以实现不同级别和不同特色图书馆之间的互帮互助,发挥各自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这种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上,有利于图书馆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优质和上等的服务.[4]实际上,图书馆的服务和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依据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主要由社区、物业共建、单位共建等构成,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街道众筹、企业捐献等,由于图书馆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参与的社会力量也不断壮大.
3 “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策略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的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需要从宣传力度、服务水平、服务方式及服务体系四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做好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工作;加强“一带一路”相关资源建设,大力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促进“一带一路”环境下国际合作,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特点,打造无围墙的服务体系.
3.1 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做好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工作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图书馆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契机,图书馆要吃透“一带一路”的内涵,主动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精神,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全方位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一方面,我国的“一带一路”是一种人文事业,需要图书馆发挥其文化传播作用,拓展服务辐射面,使更多的读者用户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传统文化与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图书馆主动为读者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也是为自身服务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途径.自2002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启动了“上海之窗”项目,该项目以向国外图书馆捐赠国内出版物、组织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多维度、立体式地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2016年夏,“上海之窗”摄影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开展,很多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悠闲地徜徉在镜头里的上海光影里,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了形象可感的认识.目前,“上海之窗”的文化交流形式已从单纯的文献输出向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作品征集、展览讲座等多个维度拓展,其中已举办四届的“相聚上海”征文活动已成为系列品牌活动,向全世界读者征集和中国文化主题相关的文字、声音与图像作品,吸引全球中国文化爱好者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上海故事与中国记忆.新丝路沿线国家的读者投稿非常踊跃,热烈响应此次活动.中国文化的活力与美丽得以再次彰显.由此可见,文化交流势在必行,图书馆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通文化传播最准确、最迅捷、最有效的国际软通道,开拓全球文化交流的新空间.
3.2 加强“一带一路”相关资源建设,构筑优质信息资源体系
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图书馆意识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资源文献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特色数据库应运而生,例如我国第一个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的数据库——《区域研究数据——一带一路》即由北京图书馆构建,此外,银川市图书馆于2015年牵头启动了“一带一路”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上海市图书馆也在2015年启动了“一带一路”数字图书馆工程.[5]“一带一路”相关资源建设具有极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尤其对于经济带范围内的图书馆而言,强化“一带一路”相关资源建设,也是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发挥地方优势的好机遇,依托“一带一路”,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数据库,增加图书馆的辨识度,结合目前我国“一带一路”资源构建现状来看,只有打造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才能使有限的资源被更多图书馆无限利用,才能使更多的读者用户通过专业渠道体验“一带一路”背景下图书馆延伸服务.
3.3 促进“一带一路”环境下国际合作,拓宽新型文化服务领域
“一带一路”下,图书馆要重视与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国际合作,主动倡导读者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历史,这就需要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环境,主动贴合读者习惯的阅读方式,如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合,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项目“走出去”.首先,可以举办、参与文化交流合作论坛.2016年,上海图书馆举办主题为“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的国际图书馆论坛,希腊、印度、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派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其次,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增强文化交流,拓展文化服务领域.上海图书馆与塞尔维亚“东方之家”协会合作,将中国文化带到新贝尔格莱,让当地小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神韵.“东方之家”协会也将“上海之窗”放置于其主页上十分显眼的位置.2015年3月,辽宁省图书馆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图片展”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拉开帷幕.2017年10月16日,郑州图书馆援建斐济图书馆中国图书阅览区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在郑州图书馆举行,援建斐济图书馆中国图书阅览区项目是为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增进中斐友好关系、加深中斐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开展的援建项目,该项目将推动中斐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为斐济人民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再次,开展交流互访.国家图书馆与印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国家图书馆开展交流互访.最后,在海外设立图书馆分馆.2016年4月,山西省图书馆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等在毛里求斯开办山西省图书馆分馆,以此为依托开展主题展览、公益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依托“一带一路”,图书馆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结合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风民俗,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拓宽了文化服务的领域,成为国家间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6]
3.4 依托“一带一路”的开放特点,打造无围墙的文化学习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国与地区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界限,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当主动承担起倡导与引领全球读者公平阅读的神圣使命,保障全球读者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利,以此来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共享,成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共同构筑“丝绸之路读书梦”的重要阵地与坚实后盾.[7]图书馆本身就是天然的无门槛限定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场所,具有很强的聚合功能和包容性,世界各国读者不受国籍、种族、政治背景和身份地位的限制,都可以走进图书馆,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与信息服务.故此,我国图书馆界要依托“一带一路”的开放特点,将自身打造为一个真正无围墙的文化学习中心.当下,“互联网+”先进技术与图书馆行业融合的日益紧密,图书馆把握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深度挖掘多媒体优质资源,完善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无缝对接,探索构建起一个集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与多媒体共享空间于一体的多维智能空间.让渴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读者在这个虚实一体、协同互动的无围墙的文化殿堂里尽情徜徉,体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感知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3.5 结合“一带一路”机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
“一带一路”为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图书馆文化事业的拓展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故此,我国图书馆应借助此契机大力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图书馆人才,构建起一只专业优质的馆员队伍.我国图书馆可以与沿线国际与地区的图书馆合作,开展交流互访与业务培训,还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学科馆员团队、聘请对方的高级馆员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国际化业务交流.譬如,可以定期选派业务人员到国外图书馆开展业务交流.另外,可以加强馆员的多语种教育,开展国际化讲座,在尊重各国民俗和主张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为馆员提供了解他国文化与风俗的机会,同时开拓图书馆馆员的视野、更新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理念.[8]总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图书馆优质人才,有利于创新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国家之间文化的无障碍交流.
结 语
综上所述,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平台优势与人才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新型文化传播媒介,跨越语言、时间、空间的障碍,打通文化传播的软通道,推动不同阅读文明之间的对话.具体而言,图书馆要以其系统、丰富的信息文化资源参与社会文化的塑型与传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共赢理念精神,既要发挥文化传播枢纽的优势,又要切实满足各国读者的阅读需求,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与宣传,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