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全人格视域下小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
2018-04-03周明环
周明环
(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21)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反应。[1]据相关报道,近年来小学生因受挫自杀的事件频发,这些自杀事件大多是因小学生受挫导致过激反应引发的悲剧。它们的发生折射出当前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缺失挫折教育。小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低下,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由此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孩子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要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为其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一、当前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受挫力水平的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挫折认知有偏差。“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活中常见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变着花样夸孩子“认识这么多字了,真棒!”“会数到10了,太厉害了!”“会背古诗了,小天才!”……如是,小学生习惯于正强化,难以理解负强化对自身成长的帮助,因而负强化往往引起小学生的挫折感导致过激行为。其次,适应能力有欠缺。适应能力是受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爱护,在家自主权、自由度都很高,当离开家来到学校后,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学校集体生活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再次,应对挫折的方式不当。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挫折心理表现。遇到挫折常焦虑不安,更加的固执和敏感多疑,不愿与同学交流,产生攻击性行为或消极地自暴自弃。这都表明小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不当。
(二)挫折教育的内容
一是挫折合理性的教育。挫折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因小学生年龄段难以理解挫折存在的合理性。挫折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无法选择。学生在认识到挫折存在的合理性后,调整心理预期,树立应对挫折的信念。二是挫折认知偏差的矫正。挫折认知偏差的矫正是挫折教育的基础。挫折认知的偏差主要是将希望与现实等同,当希望与现实不一致时过度失望,以至无法客观分析不一致的原因。矫正挫折认知偏差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理性面对,分析原因、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轻和避免消极影响。三是挫折应对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防卫机制,如发泄法: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方式排解发泄自我情绪;移情法:通过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兴趣点,以减轻心理压力;补偿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以自身所得弥补自身所失,用成就感弥补挫败感等。[2]
二、小学生挫折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基于健全人格的培育,可以从知、行、意、情四方面考虑:
(一)知:挫折认知的矫正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反省,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经历挫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不足。但挫折认知偏差易使自我意识的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小学生以部分挫折完全否定自己,阻碍自我成长。挫折认知的矫正能够帮助小学生客观认知挫折的利弊及挫折的原因。小学阶段,挫折的自我归因能够帮助其对自我的能力、品德、行为等做出评价。
(二)行:挫折应对的实践探索防范人格扭曲
人格扭曲是指极端的人格,通常表现为语言、行为异于常人。现在研究发现极端人格的一类人,童年时期大都经历变故,这些变故可等同其童年挫折。小学阶段是童年时期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帮助学生成功应对挫折会最大程度减轻挫折的不良后果。当学生以破罐子破摔、逃避等方式消极应对挫折时,极易导致癔症型人格。不断进行挫折应对的实践探索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度过童年时期影响人格形成的重大挫折,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
(三)意:受挫意志调和人格形成阶段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人际关系升级带来的挑战、考试测评的失利、食宿的不适应、环境的陌生等带来的变化和心理落差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造成巨大挑战,常出现叛逆、沟通不畅、心理不成熟等自带特征,这些挑战的本质是小学生人格形成中自立与依赖、期望与失望、愿望与行为的矛盾,这些矛盾极可能产生双重人格障碍。而受挫意志的培养能帮助小学生积极应对固有挫折,克服小学阶段在学生人格形成中的挑战,在众多矛盾中寻找支撑点,主动调和成长中的矛盾。
(四)情:关怀的感知利于调控自我情绪
情绪控制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指标,激烈的情绪反应是学生逃避成长矛盾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生轻生事件就是小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难以控制情绪导致过激行为发生。挫折教育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教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自身一定能够度过挫折。对教师、同学和家人关怀的意识可以让学生感受成长中的温暖,明白自我激烈情绪的不合理性,更好调控自我情绪。
三、健全人格视域下开展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
(一)推进家校协同,促挫折教育同一性
学生的挫折教育,教师和家长都要把握好时度效,保持同一性。如就学生的跌倒行为,教师可事先与家长沟通,明确跌倒不急扶、撒泼胡闹就批评,事后及时反馈教师等规则,共同教育孩子独立面对挫折。学校要通过家访、家庭信息采集等多种方式建立学生家庭信息“安全台账”,重点关注经济条件差、单亲、留守的学生,并与家长保持良好互动,协同家长掌握正确的挫折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
(二)推动课堂与心理辅导创新,以利于不良情绪宣泄
课堂教学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主阵地,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将挫折教育相关内容通过案例直观引导或情境设置到第一课堂,并将第二课堂作为有效补充,开展主题班队、校运会等一系列集体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如多鼓励和肯定自信心不强的后进生,多分享励志正能量的故事,助其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多引导“光芒万丈”的优等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多分享先苦后甜的成功故事,引导其正确认识困难,宣泄不良情绪。
(三)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挫折教育具持续有力的影响。小学校园中有歌唱比赛、手工绘画艺术、体育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对活动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正能量,帮助小学生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的心态,从而塑造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抗挫折的意志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锻炼学生耐挫品质,提高其挫折耐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