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的教学策略
2018-04-03黄美文
黄美文
(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 长乐 350200)
美术是一门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人文学科,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中把美术课程的“视觉性”放在了课程性质的首位,凸显了“视觉性”是美术学科最本质的特征。而关于“视觉性”在美术教学全过程的贯穿与体现,则是美术教师应该着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丰富教学资源,享受视觉盛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与深入,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欣赏、绘画、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甚至媒体艺术都出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之中。[1]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曾谈到,中国的美术教育是“由单一的美术内容发展到今天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异常丰富的学科教学门类” 。[1]可见,现代美术教学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只靠书本上仅有的一些图片是永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更快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由于秦朝距离现在历史比较久远,学生对兵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对雕塑特征和艺术手法全然不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课前笔者在网络上收集了秦始皇简介、俑的知识、兵马俑简介的视频和各种造型的兵马俑图片,并配上一段兵马俑的音乐——《兵马俑幻想曲》制作出图文声像并茂的精美课件。当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规模宏大的影像场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时,立刻就把学生带到了久远神秘的秦朝时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分析秦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时,教师通过展示兵马俑的高清图片:士卒俑、军吏俑、将军俑、跪射俑……这些图片既有兵马俑整体的形象,又有局部放大的画面,将秦兵马俑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全方位地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和雕塑的魅力。在短短的一节课里,丰富的形象清晰、色彩细腻、动感强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情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还能创造出良好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氛围,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影响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视觉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品格。[2]
二、借助白板示范,增强视觉效果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许多知识和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教师有效的现场示范,使学生获得直观视觉信息,学生才能掌握具体的绘画技巧、技法或手工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而传统的教学示范常受到材料与时间的限制,不但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教师示范时学生大多只能看到教师的背影,影响了示范的视觉效果。但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现场示范,就可以弥补这些传统教学示范的不足。电子白板强大的资源,提供了多种不同样式的画笔和丰富的颜色,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现场示范,不但能增强视觉效果,激起他们的动手欲望,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掌握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水平。如《春天在哪里》一课,电子白板中多种型号的画笔和鲜艳丰富的颜色,可以让教师的示范更丰富、更完整地展现出线条和色彩的美,给学生带来了视觉性的震撼。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画笔和粗细的线条直接在白板上勾勒出春天的景物后,就在工具栏中选择“填充”功能,在白板中选取各种颜色,轻松的为画面填涂颜色。在填涂颜色过程中,教师还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对作品的色彩进行换色修改、调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哪些颜色的搭配更能体现出春天的色彩,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一幅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的画跃然眼前,仿佛“春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整个教师示范过程,不但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还不遮挡学生的视线,让教师的每一步示范过程和作品都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多种感官经验,丰富视觉体验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3]这鲜明地表达出这样的一个观点: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说就要摒弃其他的感官体验。如果视觉能和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补充丰富视觉体验,使视觉感受更为生动、准确,甚至还会因为感觉的对比使视觉性更为突出,使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小小水果店》,笔者以“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先请几个小朋友用眼罩蒙上眼睛,用手摸一摸水果,感知它们的形状,触摸它们的质感,再闻一闻水果的香味,凭经验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水果。然后取下眼罩观察它们的色彩和造型的细节,教师切开水果让学生尝一尝它们的味道,同时想象可以用什么样颜色表现水果的味道。学生感受得越多,积累的感知材料就越丰富、越具体、越全面,这些都为创作独特的造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作业展评,精彩视觉呈现
课堂上学生作业的展评是促进教与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激励和启发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让作业进行创新展示,如预先设计好背景或情境,然后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其中,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整堂课在情感上有所升华。如《折剪蝴蝶》一课,笔者对学生的作业展评进行创新展示,教师课前准备了一幅开满各种鲜花的花园图片,创设了花园里举行蝴蝶选美大会的展示环境,请学生做好的花蝴蝶来参加比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到漂亮的花园环境,感受到能参与选美大会的激情,所有学生都兴奋不已,赶紧动手制作。当一幅全体学生一起合作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彩蝶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时,学生都异常兴奋。教师问到“哪只参赛的蝴蝶最漂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参与感十足。这样创新的视觉直观呈现的课堂学习成果,不仅让学生展示自我,收获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美术作业展示形式充满了艺术美感,享受了集体创作的视觉盛宴。
总之,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视觉性”进行美术教学,通过“视觉”的有效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产生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功效,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