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生成、内容和价值*

2018-04-03向玉珍殷文贵李平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向玉珍,殷文贵,李平贵

(1.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0-4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涉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理论与现实的多维度思想体系,有其深刻的生成背景、丰富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的当代价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进行系统阐释和剖析,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和把握其理论本质,更好地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生成背景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21世纪时代变革与调整的产物亦是如此,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生成背景。

其一,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变革潮流是客观要求。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已经成为一个深度交融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远朋还是近邻、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球村”之中。在这个历史与现实共同交汇的时空里,亚马逊河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阵龙卷风;美国华尔街打个喷嚏,足以导致全球金融系统感冒;突尼斯小贩的一根火柴,使得“阿拉伯之春”一发不可收拾……凡此种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变得日益密切,显得日益重要[3]。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种类繁杂、规模庞大的全球性问题,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多。而中国作为世界上鲜有的文化大国,既蕴含“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兼容并蓄”“重义轻利”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优秀革命文化,还涵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为解决当前不断凸显的国际难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和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站在现实和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高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其二,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构建文化强国是现实需要。如上所述,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相互联系、相互交融、难以疏远的全球性时刻。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各领域的竞争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场成员众多、阵容浩大的国际力量较量中,经济贸易实力、科技信息实力、国防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固然重要,但以文化、精神、价值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外,新时代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错的关键阶段,许多严重的问题制约和阻碍着文化软实力的崛起。譬如,优秀传统文化未得以充分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能力不强,主流意识形态遭受全球思潮冲击,等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41同时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这些思想和理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潮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价值诉求。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不仅要求我们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富足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中华民族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坚实的文化资源、价值底蕴和思想基础,是我国繁荣富强的精神力量和重要保障。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许多场合频频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理念,而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旨趣所在和题中应有义。另一方面,从全球发展的视野审视,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不断迈向世界前列,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新殖民主义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荒谬论调一度甚嚣尘上,给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于回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和污蔑,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一个健康有利的外部环境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思想体系。通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它主要涵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第一,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入新时代,在海内外多种社会思潮的交织和冲击下,我国社会思潮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既存在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即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红色地带;也存在着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等非主导性社会思潮,即所谓的黑色地带;还存在着进步与落后相互交织的中性思潮,即所谓的灰色地带。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5]这是牢牢地掌握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中之重。面对社会思潮领域中的黑色地带,要坚决不留情面地加以打击,使其“大大缩盘”。面对社会思潮领域中的有两面性特征的灰色地带,我们要积极争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而对于“红色地带”,需要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巩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等等。唯有如此,方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此以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作用、方向、路径等作出充分表达,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这些重大部署,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拓展和延续,也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充分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秉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理念,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重要抓手,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心态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尺。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不断提升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从思想上和道德上改造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拓展中国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水平,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为之奋斗的目标。得益于此,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否认,思想道德建设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常态性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思想道德建设,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整体向好,但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思想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42-43。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艺作品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无法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文艺发展史。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兵等诸子学派使中国历史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时期。20世纪初,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创新风潮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中国正史无前例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和发展有效原则和路径,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

第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物质资料的需要,也是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不仅仅需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也需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向而行、协同发展,才能为人民提供足够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其次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构建以社会效益为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再次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文化设施,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最后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进文化共生,以求“天下太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的强有力思想武器。进入新时代,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蕴含着鲜明的当代价值。

首先,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一个抛弃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和国家,不可能发展和强大起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不断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思想和举措。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二为方针”到邓小平倡导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想和主张,可以说这一系列“坚定文化自信”的方针和理念归根到底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对更加丰富的精神粮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3-44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价值诉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旨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进而能够更好地汇聚合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有助于丰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放眼未来,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牢牢紧扣时代脉搏,在总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国方略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重要抓手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扬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风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构成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次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观点。不论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或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无不彰显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层面,无不体现着新时代建设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这些理念和主张,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和理念,共同构成了党的最新成果的“四梁八柱”。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出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最后,有助于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近代以来,争夺权力和利益堪称国际关系的常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权力(霸权)和利益(资本)的驱动下,罔顾道义、原则和底线,对贫穷落后的亚非拉国家进行了长达百年之久的侵略、奴役和压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生灵涂炭,而帝国主义间持续不断的争霸战争更是使各国人民雪上加霜、穷苦潦倒、无以聊生。由此可见,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开启人类文明曙光的同时,又建构了传统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延续到今天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所主导的国际体系。然而,时至今天,虽然过去那种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无不冲击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使得国际社会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威胁。尤其是以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严重困扰着国际社会,阻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新型文明观,是新形势下对国际关系行为准则和南南合作理念的创新,完全跨越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超越了狭隘的利己主义和虚伪的道德空谈,修正和克服了唯利是图的现实主义外交理念,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导航。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包含深刻的生成背景、丰富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的当代价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