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家校合作方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8-04-03王海军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王海军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2015年,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出了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的重要决策,明确了“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这是彰显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标志性文件。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而对中小学家校合作方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合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的社会结构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质家校合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人格形成和个性社会化的基础。学校教育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但是,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感染和教育,[2]因此,家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重智轻德、重智轻能、重智轻体,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学业上;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或溺爱纵容,或强制压服,导致孩子缺乏社会生活能力,经不起挫折与风浪。只有学校与家长能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发挥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确保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优质家校合作可以强化教育效果

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发展规划和成才目标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拟定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对个别学生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合作,能使这种认知差异逐渐缩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互相协调,共同把孩子教育好,使孩子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给学校,学校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交流能力、优点缺点等反映给家长,同时,家长还可以在教师的指点下,有方法、有步骤地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进行监督指导,还可以根据获知的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有益的意见建议。家校双方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交流沟通,有效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优质家校合作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据了解,有些家长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一切教育就应该由教师负责,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面对这些现状,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适当增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使之逐渐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充分把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利用好,最大限度优化统一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统。

二、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以及家校合作被边缘化、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校合作被边缘化

目前,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还是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升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网络互动或家访;学校也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抓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基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角度进行的家校合作。也有很多家长虽然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但是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方法,没有意识到与教师良好沟通的重要性,自身又不具备相对完善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只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最终使得家校合作流于形式。

(二)家校合作责任边界不清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家长、社区的智慧和资源,进而促使教育内容和方式更丰富、更完善。在合作共育过程中,家长也确实可以走进学校,提供课程资源,或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学校服务和管理,但这并不是简单地让家长代替本该由教师完成的部分工作,否则就可能引起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反感,甚至降低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对此不可不察。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无论是从实践性还是专业性角度来讲,都应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并不代表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处于支配地位。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及家长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有的学校从批改作业到值日保洁、早晚自习值班甚至监考等,让家长直接代替教师的工作,把家长当成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3];还有的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超出学生现有水平,最终只能由家长代劳……当然,不排除有的家长自觉自愿来学校替教师做些工作,但学校不能随意向家长布置任务。无论家长的越位是主动或者被动,都可能造成教师在教育中的缺位。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明确自己在家校共育中的准确定位和责任分担,划清边界,否则就会违背家校合作的初衷,应引起注意。

(三)家校合作内容方式缺乏实效

在当前的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过程中,家校合作的形式仍是以家长会为主。尤其是学校在中考、高考等升学压力下,大多数家庭更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师资力量配备、学校的教学效果;学校对家长汇报的内容首要的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其次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对于学生的业余爱好、心理健康、德育发展等则较少提及,最后提一些学习和管理上的要求;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沟通也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在家中完成课下学习等等。除此之外,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式还有班级QQ、微信群、学校留言板等。虽然网络交流和沟通比较方便快捷,但是这种方式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常都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家长群发信息,与家长进行单独详细全面的沟通很少。家校合作还有一种主要机制,就是家长委员会,但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长委员会的存在,还有一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都是由教师担任,使之很难充分发挥其价值。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家长会变成成绩通知会,QQ和微信成为发送作业的平台,有的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

(四)家校合作的活动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有部分学校在家校合作工作中组织开展很多活动,如亲子活动、学校开放日、举办家长学校等。这些家校合作的活动表面上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与家长却没有真正的深层次的交流。有些学校开展的活动前期并没有精心策划,既不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还会影响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长学校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缺少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现在许多学校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学校评优的项目,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家校合作最直接的受益人是学生,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因此,各种活动如果不能合理策划,高质量开展,就会失去活动本身的意义。

三、家校合作方式的对策探讨

(一)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观念,应该包括学校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观念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看到学校教育,或者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那就还停留在一个传统教育观念。[4]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必须认识到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是学校自身发展所需,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与学校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有家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首先,作为家校合作中的主体,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合作的重要性。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提升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的高度。学校还应进一步认识到,家长是教育的宝贵资源,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合理参与管理、参与监督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有助于学校从封闭的自我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管理。

其次,家校合作中另一个主体就是家长。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也应是家校合作的主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理性地对待教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认真地与教师交流,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此外,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起着主要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是家校合作是否能成功的关键。除了平等的沟通之外,班主任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及不同的家庭生活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同时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换位思考,体谅、宽容家长;要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二)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形成共同育人格局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健康心理,使之养成良好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对家校合作的准确定位,是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组成内容之一,应当具有和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特征。因此,形成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新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当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帮助双方进一步了解事实,化解矛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同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都需要学生的配合、理解和支持。当学校、学生、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时,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会随之显现。

(三)探索现代家校合作新形式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5]因此,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家长委员会是一种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但如何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配合学校教育中关于学生成长的主导任务,并在学校的指导下,引导家长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学校要将家长委员会机制纳入到学生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使之具有教学管理和师资力量管理评价的权限,能参与到学生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当中。家长委员会本身也要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吸收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家长,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监督。

其次,建立畅通的家校合作交流平台。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并进行定期交流反馈。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见面会,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交流;可以组织教师与家长的一对一交流。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和教师建立QQ群、微信群等联系方式,保持家校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促进家长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的内容不应单纯侧重学习成绩,应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重角度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最后,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形式。学校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可策划举办亲子活动,如清明节踏青游园、六一儿童节亲子同庆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节日气氛浓郁的活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参观科技博物馆、参观消防队、设立家庭读书日等亲子活动。此外,学校应探讨以补发津贴或补放假期的形式,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创新家长培训方式,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等,减少甚至避免由于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研究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校合作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家长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长委员会对孩子教育的天然优势,才会信赖并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