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策略

2018-04-03陈洪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办互联网+院校

陈洪华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的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借助“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责无旁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已从原来局限于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模式发展为在线开放式的“慕课”平台的使用,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随着“慕课”平台的出现,微课视频、翻转课堂等被引进到课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改变,从原先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转变为注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这些转变都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优势,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以新技术融合线上与线下课堂。概言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现状及问题解析

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学生和学校两方面造成的,学生自身缺乏社会经验、缺少创业决心及较差的思维能力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本文主要从学校方面对问题展开分析。

(一)教师体系不完善

1.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

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普遍存在。从《光明日报》2016年的数据统计来看,我国深圳多所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虽然都组建了自己的创业教师队伍,但专任教师较少,基本上以兼职为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共有创业教师39人,但专任教师只有9人,仅占23%;就北京市教委统计,北京市创新创业教师人数不足500人,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和其他学科相比,创新创业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高质量教师人才数量同样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创新创业课程直到2012年才在我国大面积展开,在几年间难以让我国众多高校找到合适的教学人才。[1]

现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在国内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势在必行,但诸多民办本科院校对此依然较为疏忽,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仍旧相对薄弱,专任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照本宣科、运用远程教育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方式甚至还留下许多后遗症。

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理念与技术水平迫切需要提升,除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外,还应兼具一定水平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普遍缺乏此类才能的合格教师。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亦从企业或各大名校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成功学者到学校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但此类教学模式的不系统还是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忽略互联网背景的重要性及其技术支持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教师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并没有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无法充分融合互联网知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没有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落后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这也是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2016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相关通知,即要求所有高校需在2016年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要求高校将此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当中。[2]对此,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太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够系统。

课程设置不科学是导致课程指导缺乏系统性的主要原因,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普遍没有顾及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忽略了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的创造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文化艺术知识等,与此同时,高校并没有融合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教育课程,这就使得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展会受到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限制,会受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难以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同时,这种不够科学的课程设置很难形成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也就使得学生很难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很难在大学生活中产生创业热情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模式不理想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业热情、创新意识进行激发,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个体能动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误解,认为创业并不能提高自身能力,因而忽视对教育教学能力、思维及精神等方面的学习,而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也会让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受阻,这会让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激情,进而使得教师教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高校中,大部分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都偏向于形式主义程序化教学,学生缺乏自由探索空间,而分班授课制度更是让学生素质养成及自由探讨空间受到压缩;在教学方式中,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学都偏向于教条主义,这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利用灌输式的讲授方法时,难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学相章的和谐学术氛围,可能会让师生的沟通交流受到影响。

二、“互联网+”视域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策略

(一)借助“互联网+”产业模式思维,构建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可以得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要是对当前教育方式及理念进行转变,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3]自2016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新的阶段,“互联网+”理念的出现势必会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依照互联网时代思维来看,其主要给改革提供三种方向:

第一,平台模式。民办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体系。(1)民办本科院校可安排专职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观察并学习实际产业模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达到促进教学的目标;(2)民办本科院校亦可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理念,从而加快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水平的步伐,推进民办本科院校“教育、产、学、研”一系列进程。依据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特色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打造新型的“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推进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形成。

第二,用户理念,在“互联网+”视域下,民办本科院校可以在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中应用多种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教学定制化,互联网时代里,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主体是人,其主要理念是“以用户为本”,对此,利用定制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习模式得到创新,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黏性得到增强,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三,大数据背景。在“互联网+”视域下,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及处理等工作,可以让大数据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可以让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变得更为丰富,进而有针对性的提供给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二)转变思路,强化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力求做好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饱含创新创业决心及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强化民办本科院校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鼓励并组织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开展互联网范畴内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经典实例学习,逐步在专业领域内提升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创新理念及创业能力。首先,民办本科院校应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需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面向国内民办本科类大学生的重要举措,它既是民办本科院校搭建互联网智慧化校园的本质,也是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故具备最佳创新创业素养的优秀教师才能承担此项工作。

其次,民办本科院校意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应提升专职教师的综合素养,并将此项工作任务纳入到民办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鼓励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2.民办本科院校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以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同师生间思想交流、经验传授。由此扩大该校师生视野,丰富师生见闻。3.民办本科院校应加大投入,为教师提供国内或国际创新创业领域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掌握创业实战经验,拓宽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三)设置网络教育课程,提高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需求与自身学习规律进行深度了解,进而开设分层分类的网络教育课程,提供给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能力教育、意识教育及实践指导,需要保证网络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践维度与理论深度。

在能力教育中,主要包含了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的培养;在意识教育中,该层次主要是对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素质教育为重点教育内容进行培养;在实践指导的初级阶段,主要为讲授知识点,而随着层次的逐渐提升,知识点讲授比例被逐渐弱化,变成以实践指导为主。

(四)凭借技术指导,运用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学生占有核心地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认知结构进行了解,并对此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互联网+”视域下,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利用在线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及能力教育,在实践孵化当中,利用项目驱动的导向作用,可以将优秀学生吸引到项目实践中,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对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然后,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结构、个体差异以及能力的差异完成分组工作,让合作氛围得到营造,之后可以让小组依据自身的项目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其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线上的互动交流来解决线下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和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共同提高。[4]

(五)利用课改需求,创建新型学科体制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模式和方法都得到创新,对此,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构建新型的科学评价机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进度与教学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监督,对创新创业教师考核机制进行量化处理,督促教师将最新的创新创业研究成果及前沿的学术发展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到重点培养。[5]与此同时,需要对创业成功者、创业科学家、风险投资人以及企业家进行聘请,构建兼职教师管理规范,以形成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优秀导师人才库。

(六)强化优质网络资源,完善共享资源体系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建立创新实验基地与创业教学基地,并搭建互联网在线平台,让学生了解申请创业资金、寻求创业服务及帮助的具体途径,利用互联网平台媒介对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公司提供有力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成果转让、技术发明等相关商务活动;[6]其次,学校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积极探索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社会创业资源,帮助学生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有力帮助,将取得联系的企业信息发布在校园网平台上,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企业主营方向、企业现场情况,进而提交实习申请,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气氛,提升学生实习效率,让学生创业能力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域下,民办本科院校正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思维、用户思维及大数据思维,实现院校学生管理、教书育人、科研开发的数据化,共同构建起互联网信息化校园。通过积极应用O2O立体教学方法、开设分层分类网络教育课程、创新运用PBL教学模式及创建新型科学评价机制等策略完成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工作。[7]正视现状,憧憬未来,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禁锢,与互联网密切融合,才能契合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民办互联网+院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