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新职场环境的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构建探析
2018-08-23张瑜
张 瑜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1]福州既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肇始之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福州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联接东盟、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门户。北连长三角经济区,南接珠三角经济区,带动辐射闽东北乃至内陆省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区域合作发展及互联互通网络的纽带。
2015年5月,福州举办了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为期5天的盛会共签约59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814亿元,与4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850家企业共享合作机遇,合作企业覆盖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成功举办了亚洲合作对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亚洲工商大会等系列活动。2016年5月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在福州举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带来了合作、共赢、加速发展的契机。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峰会的“数字海丝分论坛”重点讨论数字海丝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智慧媒体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探讨,聚焦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推动与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融和经济交融。“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化进程为福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离不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持。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福州海丝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在闽企业在内引外联的过程中急需一大批拥有优秀英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高职教育正是为海丝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既是培养福州海丝经济发展人才的关键因素,也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是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线用英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对高技能型英语人才的需求。[3]在“一带一路”新职场环境下,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导向,不断改革并完善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既符合《课程要求》的精神,也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拓展课程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基本目的是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及水平个体差异较大,拓展课程设置应重在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个体发展。同时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相结合,使学生可以选择与就业需求或与个人特长相适应的英语拓展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这一课程设置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受到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依赖于思维的社会基础。发展是运用文化社会提供的心理工具进行学习的过程,是社会互动促进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4]这一理论对语言学习具有深远影响:语言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依赖于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而且是学习者在社会的大环境和背景中,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利用丰富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一带一路”倡议正为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建构创立了宏大的社会背景。
(二)EOP理论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职业用途英语和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学术用途英语是根据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和使用环境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中派生而出的。EOP以学生职业需求和个体需求为中心,模拟职场真实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除具备ESP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之外,EOP 教学富含职业性,即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英语技能应用需求,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5]EOP理论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及职业需求为基础,以职场真实情境为任务,对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思路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了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提出多元化和模块化的思路。
(一)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课程设置多元化
“一带一路”倡议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在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学习者、学科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构建“基础英语课程+职场拓展课程+综合拓展课程”的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夯实英语基础,缩小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差异。第二学期开设职场英语拓展课程,与学科及行业相结合,开设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会计英语及旅游英语等拓展英语课程,既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至第五个学期提供英语综合拓展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如开设雅思英语、英语悦读、英语演讲与口才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等英语拓展选修课程。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为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选择和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场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模块化
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需求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可划分为三大模块:语言技能模块、文化素质模块及行业英语模块。
语言技能模块。“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拥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在拓展课程体系中针对不同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语言能力相适应的课程深入学习,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夯实基础。其子课程为英语口译、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辅导、四级考试辅导及雅思英语等。
文化素质模块。“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拥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模块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提高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熟练掌握职场沟通及交流技巧,培养交际应用能力。其子课程为英语悦读、英语演讲与口才、西方电影史与佳作鉴赏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等。
行业英语模块。“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拥有行业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类课程的设置将学生的英语知识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广泛涉及各个岗位的技能。开设课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及专业发展不断更新。其子课程为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金融保险英语、旅游英语及会计英语等。
四、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的应用
(一)师资队伍多样化
在拓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多媒体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慕课及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体系,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如信息化教学大赛培训等。授课英语教师也应安排一定时间进入企业一线锻炼,掌握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要求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双师素质”或成为“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地域优势,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具有丰富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合作,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参与教研教改活动。聘请相关行业专家,人事经理或优秀毕业生代表担任部分课程的授课工作,可录制成视频或制作微课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行业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参与授课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也能使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实现拓展课程与实际工作的巧妙融合。
(二)教学方式多模态化
英语拓展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设计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课件PPT的制作,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实现教学方式多模态化。所有拓展课程、课件及相关视频音频资料均纳入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教师在课堂授课及课后均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成为学生自主构建语言知识体系的帮助者。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课上及课后开展互动学习,利用平台资源自主模拟职场英语实际应用及训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由于拓展课程的授课内容多,授课课时较少,一些课程可以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辅导结合的模式授课,学生可以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在网上自学,教师在网上辅导答疑。线下授课时间教师则可以根据职场工作的实际任务及场景,运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角色扮演及英文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动态的、形象的方式将课本静态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职场英语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三)教材建设职业化
教材建设是拓展课程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就教材内容而言,目前出版的高职英语拓展课程教材中,部分是以大学英语或专业英语教材改版而来,或是直接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专业性不够强,而具有区域特点,适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拓展课程教材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课时安排上,大部分拓展课程教材都是按每学期64个课时来编写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拓展课程课时往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开发与“一带一路”新职场环境相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具备 EOP特性,突出重点难点,精讲精练的高职英语拓展课程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应兼顾企业岗位需求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主讲教师可以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开发EOP教材,使教材建设更加职业化。如行业英语模块的教材以企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职场交际活动情境训练,实现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
(四)教学管理网络化
高职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成功依赖于严谨的教学管理。公共英语拓展课程纳入学院的学分体系统一管理,并且规定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必须修满三门英语拓展课程达到一定学分(约6学分)。选课前由主讲教师录制视频或开设讲座进行选课指导,使学生对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提高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出现选而不修的情况。可供选修的拓展课程均纳入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申报开设课程、学生选课、考勤管理、课程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源库及试题库建设、课程考核评价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等过程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操作,构成完整的教、学、练、评等环节相结合的教学系统。这一系统立足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性的系统。系统通过各方的信息反馈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使教学结构最优化并保持活力。同时,系统与所处的数字海丝发展的大环境大系统是开放的互动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需求。
(五)教学评价多维化
教学评价是考查拓展课程成效的有效手段。由于拓展课程实践性较强,拓展课程的评价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单一评价体系,转变为主体间性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教师、学生、企业都是评价主体,主体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参与评价等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使评价手段更加科学合理。
拓展课程在评价内容上则更加具有针对性,评价标准体现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摒弃以往以标准化考试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做法,以考核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为主体。语言技能模块及文化素质模块的评价内容以职场通用的听、说、读、写、译等核心技能为主。行业英语模块的评价内容以专业实践技能为主,考查学生在职场上运用英语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拓展课程设置思路及实际应用,以行业英语模块中的经贸英语课程为例,课程描述如下:
课程名称 经贸英语 学时数 60课程概述经贸英语是面向经贸类各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质的英语拓展课程,主要讲授经济贸易领域工作流程及相关英语知识运用及技巧。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含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及职业素质目标。职业知识目标是学生系统地掌握经贸工作流程及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职业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经贸函件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等。职业素质目标是使学生熟悉经贸活动惯例及基本商务礼仪,提高职业素养。课程内容以经贸工作流程为主线,内容涵盖商品知识、商务谈判、合同签署、货物保险、国际支付、货物运输、仲裁索赔等模块,着重介绍与经贸活动相关的语言知识及运用技巧。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音频视频资源,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经贸英语实际应用的模拟训练。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以对学生课堂语言实践技能的评价为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形式,占50%;期末笔试成绩占50%。
五、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与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EOP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分析,建构具备职业化、多元化及网络化等特点的拓展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应在课程多样性及系统性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以满足福州“一带一路”新职场环境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