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探讨

2018-04-03黄晓丽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职职业

黄晓丽 丁 斌

(1.福建建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相继制定出台,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2015年教育部指出,职业教育要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1]2015年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也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体思路下,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课程如何衔接,中职学校课改应该如何深入进行,这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当前,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各校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各有不同,但归结起来,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知识和能力要求,形成相应的理论知识框架,确定相应的课程和教材,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调整。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课程内容的调整紧紧围绕技能培养这一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有知识理论体系的架构,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工作过程的各个项目,改革的过程重视收集和提炼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获取各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信息,建立支撑职业能力的专业知识点,构建出更加合理、实用、规范的知识体系。

(三)在课时比例上,突出以专业课程为教学重点。主要是改变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缩减文化基础课程的学时,改革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能为专业课程服务。增加开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主要是增加课时比例,在注重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增加专业实训课程学时,使实训课程比例占总课时的50%及以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四)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典型案例教学法为改革重点。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相匹配,实施项目教学和典型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应用典型案例实施教学,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发教学资源库,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实用性与发展性的冲突

过于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是当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普遍存在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一切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进行,从课程体系的架构,到教学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讲解,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一切都紧密结合了职业岗位,这种课改能够避开过去就理论说理论的弊端,对于促进学生就业,解决学生毕业就能就业,掌握一项技能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分强调了实用性,必然需要弱化理论分析,简化理论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必然破坏知识结构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这种课改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无法匹配。强调人的职业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鲜明特点之一,它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用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冲突已经构成了中职教育改革中的现实矛盾。

(二)独立性与对接性的冲突

虽然同处于职业教育体系之中,但当前中职学校课改和高职院校课改还是条块分割、单独进行的,在中职学校课改中还见不到高职院校的指导和参与,在高职院校课改中,中职学校缺位现象也十分严重,过分强调了独立性,中职和高职课改的两张皮现象十分明显。课改的相对独立性,也导致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教学对接性差,表现在: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课改中被删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高职院校教学受到一定影响;而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之间重复性设置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几乎与高职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差异,教学的重复性问题十分突出,而这种重复性的教学不仅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而且也使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师难教,学生厌学问题比较突出。

(三)随意性与严肃性之间的冲突

教育课改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一般都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发文进行明确的规范,而反思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指导中职学校课改的文件依旧比较缺乏,课改的具体内容、课改的具体标准、评价课改的指标都还不明确,指导性文件的缺乏导致了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一些中职学校在课改面前是一片茫然;一些学校课改是需要则改,不需要就不改;一些学校的改革停留在纸面,是应付上级检查时的改革,是虚改而不是真改。一些学校的课改这个学期实施,下学期停止,课改的随意性强。虽然中职学校的课改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改革,改革的随意性严重破坏了教育的严肃性。

三、加快推进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一)课改要牢牢把握升学和就业两个导向

过去,中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其主要目标是保证学生就业。

当前,我国的最新职业教育精神强调,中职教育要升学和就业并重,技能和素养同步。从单一的强调就业到就业与升学并重,说明中职学校课改的思路应发生变化。强调就业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教育要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使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技之长。重视升学,就应该重视学生素养的提升,加强公共基础知识的灌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反映到课改上,就是在强调知识实用够用的同时,要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做到两者有机结合,防止片面强调系统性、理论性,以及片面强调实用性的两个极端,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对接学生学习与发展。

(二)课改要接轨市场,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

市场是中职学校课改的重要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是课改的重要依据。从政府行政部门来说,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力度。开发一批与我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立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而更新的动态调整机制。[2]为中职学校课改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对课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从各中职学校层面来说,课改既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各类课改规范性文件,又要接轨市场,立足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变化深入进行,具体应该做到:课程设置上要依据市场职业岗位的变化,开设课程,课程内容要依据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变化;教学过程要依据生产过程发生变化;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主体的变化而变化;课改还要注重动态调整,形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常态。

(三)课改要在中高职衔接理念中实施

中高职有机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理念,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福建省教育部门也提出,实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3]按此要求,国家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要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全盘联动,制定一个总体导向,按照总体思路,分层次实施课程改革,应打通职业教育各个环节,解决各层次职业学校课改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

落实到具体的衔接过程中,上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十分值得借鉴,各地适当考虑划分中高职对口衔接的学校,努力使一所中职学校对接一所高职,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做好中高职衔接的指导工作。

当然,在立交桥体系中,还要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效制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总之,只有构建“以政府为指导,以中高职学校主导,以行业企业为辅助”的观念,中职课改的立交桥就能成功搭建。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