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教师的建议》中“后进生”教育观点研究述评

2018-04-03籍雪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新教材

籍雪莹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强调了对“后进生”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1]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并且对应如何对待“后进生”的教育对策进行了阐述。在我们目前的现实教育中“啃动这块硬骨头”无论对社会、学校、家庭、教师本人以及“后进生”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关后进生学习困难原因研究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教师应该“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情感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2]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对于“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就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早期教育及周围条件不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周围的条件不佳。简而言之就是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强调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造成儿童发展上的偏差的最有害的因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家长的酒精中毒症。”[3]同时,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也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用亲自调查实践说明完满的母亲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对几千个家庭里儿童的智力发展对母亲教育依存性的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又对发展的其他条件做了仔细的分析之后,得出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受过正确的母亲教育的儿童与受过正确的母亲教育的儿童的智力生活走上的将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些早期教育的不足以及不佳的周围环境是学生学习困难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效果不佳

“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效果不佳。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一文中指出:“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4]“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5]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学生如果没有明确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他的学业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脑力劳动的效果也会不佳。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对新教材的第一次学习不佳导致学习落后最为明显的就表现在数学公式的学习上。“学生在许多课上都要用到简便乘法的公式,经验证明,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6]如果他当时没有深刻地理解掌握了公式的原理以及变化使用,那么在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中他会非常的吃力,甚至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要尽量保证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一味只顾教学进度,而不顾教学质量,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三)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经常表现在他们缺乏求知欲和好钻研的精神上。”[7]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有些学生不管怎么教,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很差:“教师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甚至惊讶,有的儿童竟笨的出奇:答案就在眼前,只要你看一下,用思维的链条把两样东西连接起来,马上就能弄懂,可是学生却什么都看不见。”[8]这难道真的是这些学生的智商不够,无法听懂吗?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的确会有些学生的智商、天赋较差,但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商不够,而是他们的求知欲迟钝,不愿意思考。如果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无论他的智商有多高,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二、有关加强后进生教育对策的研究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不仅仅分析了其学习困难的因素,同时结合这些原因以及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关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

(一)扩大阅读范围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量的多少与广泛是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后进生”学习困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籍的阅读量不够,阅读范围不够广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阅读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后进生”在学习中越感到困难,就应该鼓励其多读一些书。在阅读中他们学会了思考,而思考可以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一般情况下死记硬背是“后进生”们最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是学习效率最低的方法。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有助于他们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进步。

(二)尊重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加强对“后进生”教育的一个必要举措就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他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使学生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他在《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一文中指出:“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10]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还要给予他们尊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能差别对待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后进生在受到这样的差别对待后会更加的自卑,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弱。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文中强调:“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自尊感的领域。”[11]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时要尊重他们,让他们拥有自尊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1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的教学方法。“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13]因此在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在尊重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一个切合实际的举措。

(三)运用周围世界唤醒思维觉醒

在《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用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后进生”思维觉醒的事例强调了唤醒“后进生”思维觉醒对“后进生”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深信,由于上了思维课,学生变的善于思考了。”[14]对于“后进生”思维的唤醒,需要运用周围世界,走到大自然当中去上一系列这样的思维课。不能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和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要把周围的世界作为“后进生”身在其中学习思考、识记和推理的环境,这样随着“后进生”的不断学习,他的记忆的敏锐性、鲜明性会越来越强大,他的思维将逐渐地被唤醒,进而其学习也会进步。当思维觉醒以后,“后进生”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他们将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进而慢慢进步,脱离“后进生”的队伍。文中的巴甫里克原来是一个学习困难,让教师头疼的“后进生”,但是当他的思维被唤醒之后,他从一个教师眼中“思维迟钝的儿童”转变成了一个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的学生,最后还顺利进入农业学院,并且毕业成为了一名农艺师。因此,在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周围世界唤醒思维觉醒是不可忽略的一项举措。

三、有关后进生教育观点的现实意义及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于“后进生”教育的教育观点,对于目前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对于教师、学生本人,甚至于整个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进一步评析解读其有关“后进生”的教育观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教育观点,更好地在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

(一)有关后进生教育观点的现实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后进生的教育观点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唤醒,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增强,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促使其更加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当中,我们大力倡导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智育毋庸置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知识就是力量,“后进生”在智育方面一般都比较落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要被放弃。相反,教师要更加关注他们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加强后进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将促进他们朝着更加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增强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教师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因此,当教师通过努力将“后进生”教育进步,那么教师自身将会获得极大的职业获得感,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会更加的热爱教育事业。“后进生”在一个班级中一般都是比较难管理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处在极其叛逆的青春期的青少年。教育“后进生”会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很多教师都在为此头疼。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以及提出的一些对策,对于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后进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中有关“后进生”教育的对策,大部分都通过其教育活动实践的检验,是切实有效的对策。因此,在目前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时会取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效果,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面对的“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教育进步,教师的付出有了收获,因此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教育热情也会大大增强。

3.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后进生”教育观点,有利于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使后进生摆脱“差生”的称号。在教育实践中,只有实现“后进生”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之中当然也包括“后进生”,因此“后进生”的教育也就不可忽视。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会不自觉地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困难的后进生缺乏耐心,这一现象就会导致好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这样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也不符合我国的教育初衷,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后进生”得到关注教育,从侧面也反映了教育活动中实现了教育公平,教师不再因为成绩的好坏来差别对待学生。这也将大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后进生”教育观念的发展,也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要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后进生”教育的观点,唤醒“后进生”的思维、开发“后进生”的天赋、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进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

(二)有关后进生教育观点的评析

在国外对于“后进生”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关于“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对策,研究者们也有大量的探究。在此笔者主要通过对比其他研究者们与苏霍姆林斯基在“后进生”教育观点上的差异来对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后进生”的教育观点进行评析。

首先,在“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方面,有学者认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会导致儿童的学业不良和问题行为。”[15]还有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种族、家长的教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16]在这些原因的探究中,学者们主要是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或者研究领域对其进行探究,因此这些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专业性。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则较为全面。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围绕“早期教育以及周围环境不佳”“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不佳”以及“缺乏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阐述了“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这些原因的分析探究时苏霍姆林斯基从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以及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和求知欲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探究其学习困难的原因。这些原因从外部环境、人为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出发,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多个方面,不仅仅更全面,而且更具体。

其次,在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方面。教育心理学家也塞迪克(Yessldke)和索尔维亚(Savlai)认为,“通过能力训练和技能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后进生”的转变”。[17]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德·切斯曼和菲利普·瓦茨提出的对差生的“积极行为管理”理论。“他们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讨论了学生的行为、行为环境和行为管理之的相互关系,认为教师只有在现实的环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行为,恰当地选择教育目标,设计并有效地实施干预方案,才能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18]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中主要从“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以及“唤醒学生的思维觉醒”等方面来探究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对策和其他研究者提出的对策对比来看,可以发现其他一些研究者仅仅从某一角度进行教育对策的探究,而苏霍姆林斯基则在提出教育对策时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进一步全方面的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在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要处理好“知识与发展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集体施教与分组施教、个别施教的关系以及学习压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19]在现实教育实践活动中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观点更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主要分为思维未觉醒、天赋未开发以及学习有困难的三类,并针对这三类“后进生”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在“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加强“后进生”教育的对策探究中,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多方面,通过自身长期对学生的观察以及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珍贵的教育观点。因此,这些有关“后进生”教育的观点以及教育实践,对于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加强“后进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