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6—1965年党对工商业者家属改造情况述论
——以南京为例

2018-04-0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市妇联家属思想

郑 建 锋

(1.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及其家属实行了改造。谈到要对家属改造的原因时,陈云曾经引用资本家自己的说法,“我们通了,但是老婆不通”,“两个副总理讲了几个钟头,但是回去还不抵老婆一句话”[1]303。由此可见,对工商业者的改造还必须要触及他们家属的思想。工商业者家属大多文化层次不高,对国家的政策不可避免产生种种顾虑,往往会拖累丈夫接受国家对工商业者和企业的改造。南京在清产核资的问题上,家属们就普遍产生了怕合营、怕失业、怕吃亏、怕生活待遇降低等思想顾虑。通过教育后,家属们懂得了政策,基本消除了思想包袱……并主动帮助丈夫做好清产核资工作[2]183。对家属改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工商业者家属的改造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因为这涉及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稳定和国家经济制度的转型,且有助于在学术领域去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对妇女管理的政策问题。不过,目前学界有关工商业者家属的改造研究关注度低,需要进行深入探究*有关工商业者家属改造问题的研究,目前可查仅有两篇论文,彭士森的《上海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研究(1952-1960)》(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和罗擎的《江西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研究(1953-1966)》(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论文)。。本文主要以档案文件为依托,论述了1956年后工商业者家属逐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改造的历史实践,总结了对家属改造的经验和意义。

一、改造的途径与过程

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南京对工商业者家属的改造工作,从“五反”时就已展开,此后在不同的阶段工商业者家属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表现。1956年3月,南京市工商业者家属业余政治学校成立,从此对家属开始了有计划、有系统的改造工作。在南京市党政、妇联、工商联等机构的领导推动下,工商业者家属经过参加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和生产劳动锻炼,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各种新观念,也开始比较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实现了从“心”到“身”的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融入到了国家的话语体系和制度框架之内。

(一)“心”的改造

如何有效地推动对南京工商业者家属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教育学习,相关部门在调查了家属的自身情况后,组织设立业余政治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抓住骨干分子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对家属的思想改造。

第一,组织学习机构。

创办各种类型的政治学习机构,组织家属参加学习是党对工商业者家属进行思想改造的特别重要一步。1956年3月,南京市工商业者家属业余政治学校成立,吸收全市代表性的家属600余人参加学习。家属学校设有正副校长4人,校委17人,副校长及校委均为家属担任,学习教育主要内容包含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劳动光荣、妇女和家庭等教育。学习方式以上大课正面教育为主,组织讨论,结合各种辅助教育,如参观、看电影、听报告等。每周学习一次,各区建立有定期的工商界家属讲座,扩大了2000多人的学习[3]。1959年6月,南京市工商联、民建会又成立了家属工作委员会,各区成立了家属工作组,主抓市“两会”(工商联、民建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企业私方促委会主委的家属及家属骨干500余人的学习教育工作。1965年前,家属们的出席和学习状况都比较正常[4]。通过组织家属持续学习,强化了其思想认识,使其普遍认识到了原来的糊涂和错误想法,开始支持国家政策,间接带动了对工商业者的改造。如家属周本仙说,以前只看到自己的小天地,现在形势变化太快,一定要学习,自己有了进步,才能更好地推动丈夫接受改造。

第二,结合社会形势。

对家属的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而又容易出现反复的过程。为达到更好的效果,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时势热点,对家属进行了多种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公私合营高潮时期,帮助家属开展了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和合营有利化教育,出现不少家属鼓励丈夫接受改造的事迹。如合记汽车行家属王素娟说:“过去单干不管企业大小都是经理,现并入国营不能都当经理,分配我们做什么都是光荣的,我一定搞好家务,带好孩子,做到有计划地过日子,使丈夫能安心搞生产。”[2]184经过学习教育后,36个家属中有35人改变了态度,其中22人变化较突出,由拖后腿到积极鼓励亲人接受改造[5]。在整风“反右”运动中,组织了代表性的家属骨干88人投入整风和交心运动,家属们共写了9205张大字报表达不满思想,最后通过向党交心,思想认识有了提高[4]。三年困难时期及其以后,有些家属面临“下马”、子女考学等问题出现了很多牢骚和埋怨情绪,国内出现退店、单干这些与国家主流不一致的现象,国际上又出现美苏共同反华。在此形势影响下,家属出现思想松懈,对国家、对制度的不满有所增加。有鉴于此,市妇联和工商联、民建会组织家属逐级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家属对国家、对新制度的认同觉悟和意识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创新教育方式。

南京工商业者家属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不强,且普遍对宣教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到了对家属的思想改造。有鉴于此,市妇联和工商联等机构举办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形式,着力培养家属骨干和积极分子来带动对家属的思想改造。南京工商业者家属人数较多,但文化水平低,比如1956年,588名家属学员的教育水平中,大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13人,初中文化92人,小学文化401人,文盲81人[5]。1960年,南京家属总人数1704人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就有1487人[6]。所以,为更有效地推动思想教育和改造,相关机构采取了两大途径:其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上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和具体,除了听报告和讨论外,每隔一段时间搞一次参观学习,或电影观摩,或学习汇报,或“小先生”讲解,把现实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效结合。如江南造钟厂等行业11个股东家属对并厂有顾虑,就组织他们参观工厂,10户通过参观有了思想转变,认为厂子大、生产好、成绩大,纷纷表态决不拖丈夫后腿,还要鼓励其搞好生产[2]185。其二,培养家属骨干和积极分子以影响和带动家属群体接受改造。1959年,各区成立了家属工作组,推选出了小组组长和骨干分子,并优先对她们进行培养和教育。单是1959年,南京市妇联、工商联和民建会就培养家属骨干和积极分子约150人。通过组织“五好”家庭评选、先进组长评选等形式,推动了骨干分子在政治思想上的积极转变。骨干分子在参加学习前思想摸底情况为进步分子24%,中间分子73%,落后分子3%,而根据培养后的表现重新排队后情况显示为核心分子33%,进步分子47%,中间分子只有20%[5]。通过培养、教育,她们在带动家属们的工作上、学习上树立了旗帜。建民药房家属孙瑞卿是培养出来的积极分子,她发现蒋园和药号资本家夫妇对政策认识模糊,清产核资中顾虑重重,就去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政府的政策,最后解除了该夫妇的顾虑,使其顺利地在核资表上签了字[2]184。

(二)“身”的实践

从南京工商业者掌握的资本来看,虽然大多家庭经济比较一般(工商业者多为中小户),可家庭妇女依然较多,不怎么过问政治,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不少想法。尽管1956年前的政治运动提高了她们的认识程度,但眼界狭窄,思想不稳,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在进行理论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妇联等机构积极推动家属投入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事业中去,让家属在实践中逐步改造自我、提升自我。

第一,参加社会活动。

通过党的教育和自身学习,家属逐渐认识到劳动光荣的思想,开始较积极地参加工作和生产劳动,推动自己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下,工商业者家属逐步接受了劳动光荣的思想。1956年12月,南京贡院西街供应站工商业者家属和丈夫共同申请放弃定息、放弃私有。“我们已经理性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剥削是可耻的”。“定息具有剥削性质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我们谨以热烈的心情,诚恳的态度,申请放弃定息,放弃私有。”[7]许多家属也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陆续走出家园,参加了工作。1960年,市工商联对市、区联系的代表性工商业者家属参加工作的情况作出统计,535名代表性家属中参加工作的占326人(61%),远远超过1956年家属参加工作的比率[8]。在义务劳动中,她们敲矿石,送肥下乡,大炼钢铁,与劳动群众有了更多联系。在工作和劳动的实践中,不少家属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一些本领,得到了一定锻炼,逐步培养起对劳动的热情和习惯,慢慢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些原本并不参加劳动的中上层企业主家属,一旦成为劳动者,就意味着其日常生活的根本改变。”[9]34家属徐秀珍说:“在过去我不爱劳动,因为家中保姆多,自己身体又不好,一直轻视劳动,同时居民段也照顾我,什么劳动都不叫我参加。通过大跃进,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锻炼自己……因此我主动争取义务劳动敲矿石,帮助居民食堂洗青菜(10次洗1000斤)、搬城砖。”[10]

随着参加社会活动和街道公益福利事业的增多,工商业者家属从思想和行动上逐步融入新社会中来。在对工商业改造高潮时期,家属们组织了全市性的千人报喜队,很多从不参加社会活动的家属也来参加游行,还排练了文艺节目,经受了锻炼。家属们还积极参加“除四害”、爱国卫生和增产节约运动,捕蝉灭蝇,捡拾垃圾,避免浪费。而对于赎买公债问题,一些家属转变较快。黄燧卿以前反对丈夫买公债,1957年却用留作养老的金珠子、手镯买了公债,“为了早日建设社会主义,我得尽自己的一分力”[3]。集体福利事业方面,打破了过去不愿参加的尴尬局面,不少家属们能参加并有良好表现。市工商联副主席的老婆毛秀珍,自1957年参加交心运动后加入街道工作,1958年在汉府新村建村工作中,能积极带头,抬砖、铺路、拆房子,自始至终参加苦战53天。在灭蝇运动中,她一人跑到中山陵,来回奔波20里。1959年,她又参加了食堂工作,起早贪黑,刻苦耐劳。1959年,她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11]。毛秀珍在集体公益事业方面起了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树立了一面可供参考学习的旗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家属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第二,塑造新生活观。

在市妇联的领导帮扶下,家属开始树立起勤俭节约和团结邻里的新风气、新观念,逐步形成了新生活观。许多家属过去那种不勤劳作、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一般均学会了做饭、做衣服等家务事。特别是自市妇联宣传勤俭持家以来,改变了轻视家务劳动的看法和态度,不少家属正在努力克服生活的特别化。橡胶厂工商业者家属韦某某,原有两个保姆,自己什么事都不做,出去玩乐,孩子大便她也不管,怕脏、怕臭、怕累,现在却什么也不怕了,自己操持家务,还搞了个菜园,看见谁家孩子大便了还主动会去打扫[3]。自从在自我改造规划中订出勤俭持家的措施后,一般家属都能合理安排生活,在勤俭持家方面有一定的良好体现。南京玻璃厂家属沙荣冬过去不勤不俭,房子里乱七八糟,用钱无计划,三天富两天穷,后来改变了看法。她说,把家务搞好爱人安心工作,也就是家属对社会主义建设尽了一份责任[3]。很多家属通过“五好”教育后,认识到家务劳动在新社会分工中的重要意义。她们在家庭经济支出上大多做到了有计划开支,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了新改变,能注意培养孩子新的道德品质的成长。

在参加学习和生产劳动实践中,不少家属由于思想认识的提高,生活圈子的扩大,成为街道工作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起了典型的带动和帮扶作用。据1957年在工商业者家属业余政治学校学习的300个家属的统计,其中有127人担任居委会、妇代会的干部,或成为扫盲教师,在各项中心运动中家属们都比以前表现积极[3]。这表明,工商业者家属经过改造学习,加上自身的努力,能够接受并主动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贡献力量。

二、对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的经验与反思

1956年后,工商业者家属普遍参加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社会实践,对家属的思想价值观、劳动观、家庭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把教育与改造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家属服务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积极配合了对工商业者的改造。

南京对工商业者家属的改造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第一, 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妇联直接领导,着重发挥工商联和民建会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妇联、工商联、民建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对家属的改造工作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第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结合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实现了从“心”到“身”的转变。

第三,重视培养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发挥其典型示范、帮扶和桥梁作用。这是南京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的重要特点。从教育水平、觉悟程度来看,对家属的改造都不易采取一刀切,只能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慢慢辐射,促进工商业者内心的觉悟和认同。

第四,针对家属的特点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工商业者家属既有资产阶级的特点又有妇女的共同特点,思想上也呈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市妇联等机构结合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采取多种灵活方法,推动对家属的改造,最终使她们成了新社会的新型妇女。

当年,党对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有的做法也未必很合适,但依然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当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趋于深入发展。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下,私营经济体量获得快速增长,私营企业主成为新兴社会阶层势力中的最大能量者,公与私之间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协调公私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非公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私营企业主家属的作用,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市妇联家属思想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北京市关工委、市妇联领导座谈交流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
思想与“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香格里拉市总工会:举办妇女节系列活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