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4-03胡海燕
胡海燕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深刻的改革。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逐渐加深,企业对人才需求也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需要就业的人群日渐庞大,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业压力背景下,高等院校应该与时俱进,有效的“互联网+”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方方面面,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形式,改变以往单一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一、“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应运而生,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益处,并将“互联网+”积极渗透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掀起颠覆性的改革浪潮。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规模不断的扩大,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教师与大学生在此技术支持下,实现全新的教育学习模式。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进一步改变教育教学格局,包括教育模式、教育平台、科学标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互联网+”提倡以大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极大的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在课程结构中,“互联网+”以综合性、选择性学习模式为宗旨,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喜好兴趣,自行选择课程来自主学习知识,便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成绩。总之,将“互联网+”运用到高等教育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互联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带来的机遇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模式,还是停留在班级授课模式中,这种授课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管理学生较为便利。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就业指导模式显得过于标准化,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强,不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形式,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走向开放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运用移动网络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知识,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变革,转变大学生学习行为与观念,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互联网学习氛围中,进而增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较为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要,据相关调查而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大学生人手都有一台智能手机,甚至经济较好的发生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的就业指导资源,在解决知识困惑中,寻找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锻炼大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灌输,轻实践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学科面较广,包括心理学课程、教育学课程、生理学课程、历史学课程、社会学课程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效性,以此决定该学科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要求该课程教师应该掌握相关课程知识内容,具备丰富的从教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动、讨论、分析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思考、探究、感悟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发展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健全大学生人格素养,进而才能够更好的实行就业。然而,在就业指导实践教学中,并非如此,教师较为注重就业指导理论知识的教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授课,在就业指导、分析就业形势课程指导中,还是停留在初级的教育阶段,很少采取机智性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学习知识,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失去根本教育意义。
(二)重共性教育,轻差异化教育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就当前高等教育而言,还是存在公式化、统一化、标准化等问题,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个性化教育,并且大学生所受重视较少,部分大学生学习成效不佳,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在大学生教育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着眼于全体大学生,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一样的教学模式、一样的教学任务、一样的教学环节为大学生授课,导致学习较差的大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不能够满足学习较好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大学生个性特点、兴趣喜好、能力、想法、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同,故而,教师采取一视同仁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知识,导致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高。
四、“互联网+”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训练模式,提升大学生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完善大学生心理素养,健全大学生人格。体验式教学是让大学生从做事中学习、从学习中做事,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悟。也就是说,教师根据知识内容,为大学生设置相对应的实践场景,鼓励大学生融入到场景中,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内容,进而提升大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获得信息资源较为便捷,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拓展,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并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创新以往教学模式,使大学生以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进而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将“互联网+”、体验式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平台告知大学生实践项目的要求、背景、任务等,并且让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查阅相关的资料,引导大学生进入到该情境中,让大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在该情境中多说、多练,锻炼大学生应变能力、交际能力,之后,根据大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教师引导大学生分析实践项目过程,通过意见反馈,引导大学生调整自身就业方向,进而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采取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以个性化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授课,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需求,运用“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其一,由于大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引导大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掌握,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大学生各项能力。此外,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还应该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二,“互联网+”背景下,就业指导信息可以采取多层次进行发布,教师可以运用QQ、微信、微博,为大学生发布个性化就业指导信息,包含面试技巧、就业形势、单位信息、个人职业规划等信息;其三,“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为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给予大学生心理正确的指引,使大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开展线上线下指导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授课、指导模式,进而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运用互联网为大学生设置相关的案例教学,发送到互联网平台中,供大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实现线上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解惑模式,引导大学生围绕案例去探究、分析知识,并且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提升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现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模式。例如,在学习面试技巧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个人简历以及整理面试思路,发生到互联网教育平台中,鼓励全班大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典型案例引导大学生讨论,将大学生分为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模拟面试,引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分析问题,使小组成员在思维的碰撞下,对知识生成新的感悟,更好的理解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以此使大学生更好掌握该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记忆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四)优化师资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颠覆性的改革。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增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进而才能够促进“互联网+”有效的运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外出参与各项培训工作。如网络课程学习、就业指导培训等,增强教师专业化水平。同时教师自身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微课、慕课等互联网平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进而更好满足“互联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本院校专业课程情况,邀请知名企业人士、专家等来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针对性,进而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将“互联网+”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方方面面,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形式,改变以往单一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进而实现“互联网+”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