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2018-04-03许子健
许子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地位及作用愈发重要,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应坚持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满足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想要真正提高思政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就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期待与要求,从而拉近学生与思政课程的距离,深化双方的情感。高校思政教育应让当代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接受思政教育,能够有利于自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感与信任,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学生获得感构成要素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思想引导,其中理想信念就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想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应依靠青年群体。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将决定着他们获得感的主要内容,更是思政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习总书记曾多次明确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会增强人的意志力,若失去理想信念,则会让人立场不够明确,缺乏精神食粮,进而将会委靡不振。”高校思政教育应将努力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其他问题。
(二)强烈的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正在不断减弱,对于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民族文化等了解甚少。我国提出民族的伟大复兴计划,重视民族精神,但其中民族意识就是重要的前提。民主意识也是民族自觉的表现,当代人要具有民族自决,深刻意识到我国各民族的独特性,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英雄事迹与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支撑与推进我国不断发展与建设的灵魂和动力。如果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能有效继承与弘扬,那么将会阻碍我国发展进程,更失去了国家之魂。当代高等教育中缺少民族意识及民族精神方面的教育,对此,思政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民族意识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更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有利于民族强大、国家繁荣的人,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获得感。
二、“微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得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获得感能够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人本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涉及到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等重要问题,因此,我国始终对思政教育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学的不断改革,让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程也更加感兴趣,但从整体上看,却依旧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对思政教育作用认知不深刻,上课出席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由于教师的个人思维,也就是说教师过于追求教学任务的按期完成,在实际教学中,始终针对教学任务来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参与,但却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获得感这一词汇的提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通过真实的数据来,来确保教学的适用度。
(二)学生获得感能够提供思政教育改革理论依据
高校思政教学始终都在努力的进行改革,而改革是基于问题所展开的实际行动,思政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先进的理论成果与学生固化思想存在矛盾,全新的实践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需要新的理论加以指导。对此,人类精神文明要进步,理论也将不断创新下去,思政课程与社会发展形势有着紧密联系,注重的重大理论的创造,应利用先进理论成果来提高学生思想。可这些新的成果,却与学生固守成规的思想发生了冲突。其次,分散化、娱乐性的阅读,让思政教学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呈现分散化、网络化、娱乐性等特征,这样的阅读模式的改变并不是因社会进步而出现的。对于思政教学中的富有内涵的理论及严肃的政治体制等内容,学生并没有太大兴趣,认为过于枯燥乏味。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纠正他们的阅读模式,是思政教育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学生获得感能够成为思政教学质量衡量指标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进入了教学方法全面改革阶段,不同的方法相继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具体效果怎样,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感受中得知。想要真正革新思政教育,最关键就应先改革评价机制,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但至于教学的好坏,还要看学生收获的程度,这其中除了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体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并未得到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情况足以说明教学不到位,不能称为精品课堂。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够获得满意的情感体验,并在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巧,促使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在整节课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充实感与满足感。思政教育应将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衡量与评判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依据,并基于此,全面改革教学方法。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学生获得感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深入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学方式是有机的整体,包含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更加倾向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并未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相学生学习的创新性转化,对于当代大学生较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与理解学生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以此来实现教学与学习的平衡与有效互动。其次,要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将提升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的目标。思政教育学生获得感来自于不同方面,表现在知识、情感、思想、行动等层面,思政教育既要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有所收获,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收获后心里的那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对此,思政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与教学评价时,要深入探索课程所隐藏的有关获得感资源,构成有着深层次、强逻辑、增进获得感的教学模式[1]。
目前,思政教学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进要充分突出内容适用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立与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并且,思政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与素养也会对教学方法革新是否有效起到关键性作用。改变方法是为了能够调动思政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实际效果与质量。其次,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学方法的革新要体现出现代化及多元化的特征,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多媒体技术等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中的海量教学资源,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积累更多知识。此外,思政教师也可将传统的师生沟通转移到网络互动,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与班级学生探讨时下热点问题,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辅助作用,推动现代化教育建设。
(二)重视实践过程引导、促进思政内外课堂衔接
高校思政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内化与外化两方面的具体行为来体现,理念的认同与行动的转化是学生获得感的关键来源。课程属性与教学内容使得理论课程成为思政教学的主要渠道,思政教师应在理论课堂中努力创新教学模式,认清自身充当的角色,用认真严谨的理论逻辑回答学生提出的深层次问题,但单纯性的理论教学自身具有加强的抽象性,只有将其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出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思政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需求基础上,本着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感性的体验,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印象,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实践教学是以具体活动为“教材”,以社会无限的空间为学生独立探索、自我受教的平台,思政教师应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经验对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利用实践来提高思政教育的真实获得感,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自然过渡[2]。
思政实践教学应充分实现学生从认同感到获得感的升华,因而就要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要使实践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首先,实践教学应选择学生实际生活中不同现象及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自感受预习学习中掌握具体的方法,意识到思政教育对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获得感。其次,实践教学要加强教师辅导与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全程把控各个环节,并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考核,不能将实践教学单纯地理解成社会调查与合作活动。
(三)树立微时代的思维、打造思政教育全新范式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的人际沟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际活动与获取信息的平台,赋予了人们充分表达的话语权,同时也意味着微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模式也受到较大影响,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积极创新的精神。要主动树立微时代思维,依托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带领并促进思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形式的全面改革,以此来适应教育教学系统发展的当代逻辑。要严格按照微时代基本传播规律与当前大学生思想言行接受规律,让他们在新潮、开放、民主的教学过程中听进去、记牢固、印心里,提高自身的真正获得感。
微时代思维为各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及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条件,思政教师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成果,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管理组织等维度全力打造 “微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范式。具体来说,首先,应加强教学微平台建设。微时代知识的信息化传播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的种种限制框架,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开放性更强,教学时间与空间得以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加多元化,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对于过去教学方式而言,实现了良好的优势互补。从思政教学内容上看,网络微教学平台建设整合了丰富精品的思政教学资源,建立了多维立体化的课程系统,同时还能够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内容,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教学模式上看,网络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延伸且拓展了学习时空,确保学生的高效学习。特别是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增强了高校当代思政教育的平等性与自主性。其次,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微时代学习方法。微时代背景下,多样化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有效运用能够让学习途径与方式更加多元,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爱好等,有效将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思政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并要积极引导他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合作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良好习惯。再次,要实施网络化管理,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成熟先进的软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高校思政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爱好、思想动态情况等方面信息的分析,并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从而才能够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整体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水平[3]。
结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会减弱思政教育为广大学生所带来的获得感,致使学生对思政课程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严重阻碍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此,高校应重视并要努力提升学生获得感,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更要加强实践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将内化于心的理论知识,外化到具体实践中,此外,还要树立微时代思维,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微信、微博等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的新范式,切实提升广大学生的获得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