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2018-04-03王玉娥
王玉娥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山西·大同 037400)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内容
网络语言的应用基于网络环境发展开发,通过不同网络端口用户的参与,实现网络词汇的传导,进一步增加网络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网络词汇内容更易于理解,为网络用户的网络交流创设有利的信息传输条件。例如在针对某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看法的过程中,选择传统语言词汇相对生硬,容易引起冲突或误会,而语言词汇的应用则可有效的化解矛盾,拉近评论者彼此间的距离。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语言传播存在一定的词汇歧义及误区,在网络语言定义方面环境适应性不足,因此网络语言可传播性较低。现阶段自媒体网络发展有效的解决传统网络词汇传播性不足问题,使网络语言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成为现代汉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应用主要分为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网络语言应用是指利用社会资源及网络资源,对网络语言内容做深度解析,词汇内容深度更高,更符合汉语文学发展的应用需求,现阶段的网络文学发展主要得益于广义网络语言开发。狭义网络语言应用则更大程度上用于网络社交,即利用网络文化交流方法,对部分流行的网络词语及网络热词加以运用,通过语义重叠及词汇重组实现提高词汇使用的可操控性及辨识度,例如传统词汇中乐呵、光秃、闹哄及轻飘等词汇,语言表述能力不足,而网络用于中的乐呵呵、光秃秃、闹哄哄、轻飘飘等,则可在有效理解作者表达词义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辨识度。一般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及网络热词三个方面,其中包括旧词新义的词语。网络新词经过网民的广泛使用已不再局限于网络平台,而是深入到公众的实际生产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特点
(一)社会网络环境发展背景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交流机会也随之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对汉语词汇的使用愈发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衍生出符合相关人物事件的多种网络新词汇。该类词汇的产生不仅是人类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对新鲜事物的不断尝试,使网络信息的传导由符号、数字信息及数据参数向文化信息转变。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化发展促使网络新词传播速度不断加快,高强度的使用频次奠定了网络用词在社会环境中传播日益广泛的重要基础,使现代网络词汇传播更具有社会化及文化性特征。
(二)信息化网络普及应用特点
网络信息化体系建设不仅是信息化集成板块,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自我评价的一种衍生品。现代信息化网络传播,更注重文化传导,而文化传导的基础恰好需要通过不同语言及语种的融合加以实现,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体系建设的形成,汉语在网络信息传导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逐步凸显,成为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的实际构成。网络语言的应用更具良好的时效性及融入性特点,根据网络文化发展内容及社会事件热点话题等选择有关网络词汇,使网络信息的传播更为全面与通俗易懂。例如网络事件的产生往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普通用词对某一事件的形容已难以充分进行有效的表述,此时便需通过对字体的拆解及谐音的运用来创造新用词,从而替代旧词汇。例如传统意义上表达愤怒一词,“我操”通过网络词汇发展的演变,从“我靠”到“我倒”语义用词更为文明,且较为生动,便于理解,有利于提升网络用户文化素养,与传统的汉语用词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网络新词的产生通常认可度较高,同时传播速度较快,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对相关词汇的使用也更容易进行记录,通过网络的不断发酵与扩散,新词汇逐步被大众所接受,此时相关词汇的运用便愈发广泛,成为各地区网络交流的主要用语,为更好的传播网络语言发展及对汉语言内容的深度整合夯实基础。
(三)年轻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的运用的实际共鸣
年轻群体是网络语言传播的主要人群,相对于年轻受众群体而言,中老年群体对于网络新词的接受度较低,接收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对相关网络语言应用方面,网络词汇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年轻群体的社交发展方面则有明显的实际优势。对于年轻群体而言,网络语言信息应用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而是利用网络语言寻找网络归属感,使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可找到与自身有文化共鸣的社会群体,所以网络语言应用是一种社会社交方式,对提高年轻一代信息网络交互及网络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自媒体对于网络语言的应用较为频繁,成为网络语言传播的主要导体,例如对新闻事件内容的阐述,多采用网络语言信息加以表述,部分网络新词需通过了解某些事件后方可理解,对于该类新词的选用主要针对年轻群体进行信息传导,使网络新词的运用更符合特定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通过网络新词的使用提高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吸引力,让其在年轻群体中更容易被接受。网络语言的选用必须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使其使用效益及适应性有所提升,保障新词选用不会使读者及阅读人群产生反感或异议,继而将网络语言应用编织成为一种信息化传播模板,以此为网络语言的合理选用创造良好的使用条件。
三、汉语发展环境下的网络语言的发展原则
(一)语言规范原则
网络语言使用虽能够有效提升词语运用的简便性,但其规范性在实际使用中却难以保障,对正常的信息传导易产生一定的信息偏差,因此网络语言运用规范便尤为重要。语言的规范化要从用词语义规范及语句规范等方面入手,使用词更符合汉语发展及使用规范,提高网络用户对汉语言运用的广泛性,避免网络用户在网络语言使用方面出现歧义及语言使用不合理问题。由于现代网络语言覆盖面积较广,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不应停留在小众范围内,应以汉语语言应用发展的大环境为核心,通过不断对网络语言内容的优化提升网络语言使用的精确性及规范性,保障网络语言用词处理处于较为合理的实际范围内。语言规范原则实际上是对网络语言应用的一种标准化管理,使网络语言的传播更为健康积极,其基础内容的设计也更易于被网络用户所接受。汉语应用发展历史久远,其形成语言传导体系较为完善,而网络语言的形成则相对较晚,相关的规范标准尚未形成,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汉语词汇应用体系下,对网络语言的应用加以约束,利用汉语使用语句、语义及词汇内容的原则分析,对现阶段的网络语言用词做深度管理。
(二)语言辨识与应用原则
语言辨识主要是指语句应用辨识度。网络语言的应用通常有特定的语义指向,语言辨识应用原则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网络语言的可理解能力,使网络语言的传播并不仅局限于年轻群体,一方面可以解决网络语言传播内容杂乱及不规范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汉语发展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广泛使用提供良好契机。早期阶段的汉语文化发展主要以象形文字结构为主,其目的在于体现文字传播的广泛性,通过象形模拟实现对真实场景的还原,网络语言的辨识应用原则同样可结合象形文字发展特点,利用与汉语内容建立互通关系,使汉语象形概念应用更符合现代网络语言的使用需求,采用主动引导方法,潜移默化的改变网络语言传播形式,提升网络语言传播及汉语在网络环境发展应用方面的实际有效性。
四、网络语言发展对于汉语发展的实际影响
(一)积极影响
我国网络语言的传播基于汉语语言传承发展,其发展基础并非是单方面的文化运用,而是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共同多语种融合发展,所以在网络语言对于汉语传播发展实际上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使汉语在现阶段世界发展环境下更贴近自然,环境可用性及适应性得以增强,更易于现有网络环境发展的使用。传统的汉语运用更多的处于被动使用环境条件,而网络环境的构架则要求网络信息的交互具有一定的信息传播主动性,因此传统汉语应用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语义误区,网络语言的应用更为全面的将汉语语义进行阐述,使其语义的呈现更为直观,为汉语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推广发展创设有利的信息交互条件。
1.网络语言发展弥补现代语言交际应用的不足
传统汉语发展文化内涵丰富,但语气用词相对生硬,语句词汇不够柔软,在网络发展环境下高硬度的词汇运用及刻板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必然引起一定的矛盾冲突,而过于柔软的词汇修饰,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又显得较为突兀,因此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汉语网络运用的一种有效调和剂,在充分表达语言内容的同时,更为委婉的将语句信息做全面阐述,有效弥补传统汉语网络信息化发展模式下的基础性问题,使网络社交对于汉语的应用更为科学合理。例如传统汉语言文学中“果酱”一词主要代表由某种水果经化学发酵后,而形成具备可食用特点的调味品。在网络中该词则代表“过奖”反馈他人夸耀信息的一种谦虚表现,从语言表达形式上可有效的弥足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不足。
2.网络语言发展进一步丰富汉语文化内容
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词汇内容单一,在语言传播方面其权威性较高,但网络实用性不足,未能充分的满足网络多元化发展需求。,而信息网络语言的应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运用加以完善,使其在网络平台应用方面更具有柔韧性,充分的解决语义表达不形象及语言表达内容不丰富问题。网络语言的运用环境适应性相比于传统的汉语应用模式优势更为突出,是现代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语句的使用拟人化特征明显,画面感十足,所以对现代汉语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弥补,使传统汉语文化在网络环境发展传播下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
(二)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的应用虽在现代汉语发展方面优势明显,但运用条件并不成熟,词汇内容充斥着诸多的不和谐及不稳定因素,且网络语言应用的时效性较高,对于网络设备使用频次相对较低的社会群体而言,网络语言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而基础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化的研究分析,对网络语言的运用加以控制及完善,并消除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不良影响,使现代汉语的传播发展具备更多元的民族魅力及特征。
1.网络语言发展使用规范性不高,破坏汉语言文化发展规则
网络语言的传播应用较为注重对语义内容的控制,在语言的选择精确的方面相对较低,部分语句用词并不规范,在打破传统语言应用束缚的同时,也带来语言理解能力不足及语言分析能力有限问题,对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于“美国”一词的用,网络语言将其表述为“米国”,用词内容较为含糊不清,语义内容的阐述与理解多局限于网络环境条件,现实条件下“米国”的概念更多与粮食内容有关,因而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文化并未遵循汉语文化应用规则,而是更多的参考网络语言应用条件,对于年轻一代的汉语教育及汉语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理解误区。
2.网络语言发展区域狭义,内容可理解性及可控性较低
网络语言的发展其本质在于加强沟通交流能力,解决语言交流障碍,网络语言的发展应用对字母、符号及新兴词汇的应用较为广泛,文字内容呈现更为直白,且隐含的含义较多,并不仅局限于单一的字面意思,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应用通常局限于某一网络信息圈,而无法得到全面性的延展运用。汉语由于囊括的内容较为广泛,所以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包容性较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便捷的网络语言使用环境,同时也产生语义内容不可控及语言信息含义复杂问题,对于未来阶段的汉语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结语
网络语言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运用可有效提高公众对汉语内容的认知,并为汉语文化广泛传播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但由于网络语言主要基于网络发展环境开发,存在一定的规范性问题,因此对文字应用严谨性要求较高,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出网络语言的运用优势,同时要根据汉语使用标准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加以限制,从而保障网络语言成为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