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停伐”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发展与探索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林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一、改革与发展的背景

2015年4月1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叫停,这是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点的国有林区,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该地区的停伐后的改革发展现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关键议题。

大兴安岭林区面积为 10.67万km2。森林面积8.17万km2,森林覆盖率高达 77.99%,活立木总蓄积8.87亿m3,森林蓄积7.47亿m3,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1]60多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几代务林人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843万亩,提供商品材1.8亿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170多亿元。但长期以来,大兴安岭林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企合一的现象尤为严重,同时过度开发森林资源,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些都制约着内蒙古林区的生态平衡发展。

2015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更清晰的描述了国有林区的改革方向、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全面重新部署了国有林区改革工作。[2]

2016年1月1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获批,从而更加明确了改革的原则、目标及具体思路[2]。

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产业转型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创以来就以特有的独木经济为经济发展支撑点,经济结构高度单一,并没有形成除了木材经济以外的其他支柱产业[3]。随着全面“停伐”的正式启动,曾经“停伐”前的社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导致了林区的经济发展趋于低迷状态,以根河市为例,根河市地处北方边陲,自然环境稍显恶劣,地理区位因素导致政府融资困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从根本上就无法满足转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根河林区现有的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业、特色养殖业等转型产业起步较晚,且规模较小,可容纳就业人员有限。林区木材停产后,发展生态转型产业缺乏资金,产业转型发展缺乏动力[8]。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兴安岭林区现有公路网密度仅为1.5米/公顷,且绝大多数为上个世纪70、80年代所建成的低等级砂石路,道路建设的落后,直接影响林区其他产业的运输;饮水方面,林区目前有12.8万居民的饮水仍未达到国家安全饮用标准;部分林业中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只用最原始的排污和掩埋方式,极大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电力、通讯基础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生态保护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4]。

(二)就业矛盾突出,再就业压力加大

大兴安岭林区在“停伐”后,林业产业工人面临着分流、转岗等就业问题。据初步统计,“停伐”政策实施后,需要将原有的6万一线采伐工人进行转岗和分流。但由于林业工人的自身技能和文化素质较低,分流、转岗的难度很大。而同样是由于“停伐”政策,大量森工企业改制或破产,同样造成了20万森工企业的职工下岗。目前各林区城镇的整体就业状况为劳动力供给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就业问题十分严峻。

而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也很不合理,第一、三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较小,形成了一种“两头翘”的格局[5]。这种格局同样导致了城市的就业弹性较小,接续产业发展较慢也无法承受更多的下岗富余人员,导致再就业空间也较小。

(三)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

大兴安岭林区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林业相关领域,而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只是集中在教育行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而最适合当前社会转型需求的技术型人才、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匮乏[7]。林区地处北方边陲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工作环境较差,导致该地区引进人才和挽留人才都非常的困难[8]。

通过资料得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工业集团公司2015年职工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情况如下: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工业集团公司职工的人才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占比0.22% ,本科学历占比5.85% ,剩下的93%的职工都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以上职称的职工仅占比为2.44% ,中级职称占比6.33%,初级职称占9.01%,无职称的职工占82.22%。

三、解决措施

(一)加快产业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从产业转型方面看,要加快产业转型的速度。再确定大兴安岭林区的六大主导产业后,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转型后的产业中来。如根据地方特色发展森林旅游业,绿色食品产业和特色养殖业。这些产业不仅能为大兴安岭林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从基础设施的方面来看,政府应该增加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道路修建的投入,以保证该地区的路网密度和养护等级都有所提升,改善该地区的闭塞状况。同时政府也要加大供电、安全饮水、垃圾处理、电力、通讯设施的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尽早满足该地区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

(二)扶植中小企业,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大兴安岭林区政府应该鼓励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非公有制的创建,根据林区的自身特点,政府应为林产品加工企业、特色旅游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发展,以此促进这些企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由于林区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性技能单一,政府应依托企业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一些适应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和生态功能产业发展需求的职工,加强职业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

林区在现行的《人才政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的标准。如林区以政策鼓励的形式积极的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时间和调研的场所,使其认识到林业建设的重要性,鼓励其毕业到林区来工作;提高引进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工资标准,增加月工资的数额,放宽评职称的标准,适当给予安家费和科研启动基金,解决配偶的工作和子女上学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统计局.2016-2020年统计公报[R].

[2]徐兆海.关于大兴安岭林区改革与发展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3]王玉芳,杨凤均.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J].林业经济,2016(4).

[4]李刚,王岩,刘华根.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大兴安岭森林食品产业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6(2).

[5]许家忠,葛兴国.大兴安岭林区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3(6).

[6]李玉成,刘芳.大兴安岭全面停伐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4(3).

[7]李明娟,李炜.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研究[J].学术交流,2012(8).

[8]许俊杰,王志伟.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选择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4).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