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心立党的思想述要
2018-04-03孙秀民
孙秀民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设计,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党心民心。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博大精深,高屋建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心立党思想,总结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历史实际,着重思想建党;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强调制度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民心立党,尽管没有提出“民心立党”词语。多次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P190)“人心是最大政治”[2],我们党“以百姓心为心”[3](P81)“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3](P556)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论断,道出了民心向背是一个党能否获取执政权力、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长期执政的最根本的前提与决定性的因素,可以将其归结为“民心立党”。何谓民心立党?根据习近平的相关论述,民心立党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1.“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鲜明宣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P5)在党的十九大上又进一步强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5](P1)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3](P75)
2.“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P367)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3.“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4](P368)“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4](P15~16)因此,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4.“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宣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P169)
5.“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4](P28)
二、“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为什么要坚持民心立党?除了前述的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外,民心立党是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国共产党“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经验、以及其他国家政党治国理政教训的鉴戒。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4](P28)这段话精辟地概括出了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要坚持民心立党的根源。
1.民心立党是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早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曰:“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尚书·五子之歌》也有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纵观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历史演进可以发现,王朝的兴衰更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得民心。如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取得民心对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常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唐帝国。
对于当今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民心问题也是一个根本问题,民心及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6]并多次强调“以百姓心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P28)“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P36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P170),等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P164)民心立党就是对重民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民心立党是对中国共产党“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经验的总结。“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个道理我们党早就明确提出来了。”[7](P4)1926 年 8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通告指出,对腐化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必须高度警惕,“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8](P34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在糖弹面前打败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案件,教育了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的形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这充分表明,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是深得党心民心的。
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仍然存在,党内长期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反弹回潮再度复发,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时涌现。面对新老问题和社会矛盾叠加,如果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那么我们党仍就会失信于民,仍会动摇和瓦解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1](P190)
3.民心立党也是对当今世界执政党亡党覆国的鉴戒。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因为执政党疏于加强自身建设而导致腐败,并最终亡党亡国的例子不在少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党自身出现腐败等问题,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执政的根基,就会面临执政危机和风险。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7](P3)以后又多次提醒:“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7](P5)“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3](P99)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为解决和预防这一问题而开出的一剂良药。
三、“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怎样实现民心立党?从宏观来说,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当下微观来说,正如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所指出:“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1](P186)反腐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目的是要清理党的肌体中的病菌,使党重新焕发活力,凝聚党心民心。
1.“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7](P141)
第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思想理论的坚定,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第二,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组织纪律性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革命战争年代,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要严明党的纪律,遵守党的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全党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9](P38~39)党员干部无论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以公、私二字作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第三,要抓好道德建设。道德使人向善,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为政者的道德建设,我们党要借鉴古代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群干群关系和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群众的心气就顺,党和人民群众就能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党的作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1](P178~179)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伊始就制定落实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至2014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些举措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和关键,驰而不息、一环扣一环,中央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上下互动,执纪问责、不搞形式、不放空炮;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顺党心、合民意。“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P170)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近年来查获的腐败大案要案也暴露出一些领域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因此,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腐败还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一,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严重的腐败,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1](P110)明确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控制权力流程,杜绝暗箱操作,让权力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
第二,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宏观思考、总体规划,完善基本法规制度。二是要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扎密扎牢法规制度的笼子。三是要责任明确、奖惩严明,做到法规制度要素齐全。四是无论党内监督,还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都要严、实起来。五是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最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第三,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务实管用;“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9](P81)。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就会形成“破窗效应”。
4.“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党内,在党内,谁有资格犯大错误?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9](P102)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1](P112)。其次要求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决不越雷池一步。“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7](P139)
此外,为了赢得民心,习近平还提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及“立为民之制”“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10](P352),等等。
总之,民心立党思想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乃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民心立党同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三足鼎立,稳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