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
2018-04-03周雄英
周雄英
宜宾骨科医院手足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
下肢骨折是临床骨科中最为常见、发生率最高的骨折之一,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交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的下肢骨折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疗法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骨折肢动脉供血和血液的静脉回流都有很大影响,不利于术后伤口和骨折的愈合,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基于此,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其早日康复十分必要。该文将以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子安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在 18~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1.3)岁;其中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14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3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12例患者在骨折后的1 d内就诊、10例患者在骨折后的2~3 d内就诊、8例患者在骨折后的3 d以上就诊。对照组有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在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1.2)岁;其中左侧骨折14例、右侧骨折16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8例;10例患者在骨折后的1 d内就诊、11例患者在骨折后的2~3 d内就诊、9例患者在骨折后的3 d以上就诊。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有严重外伤史患者、开放性、多发性骨折患者、患有药物禁忌证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颅脑损伤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语言行为能力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详细了解该次研究进行的目的及在流程的基础上由患者签署或其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患者的自身条件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条件均符合该次研究进行的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所接收的手术方法、术前的护理方法均完全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为: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护士考虑到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即同时医生做应急处理;护士引导患者根据患肢骨折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以仰卧位为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锻炼的强度格局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由小到大,锻炼由被动到自主,由病床上的基本锻炼到下地站立进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特别是痛感较强时,护士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引导其以客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后肿胀护理。具体内容为:①肿胀健康知识宣教。护士以专业的知识、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普及术后肿胀出现的机制原因、机体的变化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等,以期引起患者的重视。告知患者术后肿胀是机体对外接刺激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指导患者积极地应对肿胀。告知早期的针对肿胀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对血液的有效循环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向患者的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告知其在陪伴护理患者中的注意事项,鼓励监督患者锻炼。②冷敷与热敷护理。将输液袋用作冰袋,冰袋中加入浓度为10%~20%的乙醇盐水,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将其覆盖在患侧伤口处的前、内及外侧,以期达到加快血管收缩,对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肌肉神经的兴奋性,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每次冷敷持续的时间为20 min。在冷敷的过程中询问患者的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出现。用基本相同的方法在术后的3~4 s用50~60°的水进行热敷。③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过往的药物使用史,患处的皮肤状况、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争取患者的配合。取大黄、三七、车前草各20 g;白芷、姜黄、冰片制乳香各10 g;牡丹皮、苏木各15 g制成中药速效消肿膏,将其外敷在患肢的肿胀部位,涂抹时薄厚均匀,厚度在0.2~0.3 cm左右为佳。药膏的覆盖面积大于肿胀面积。④按摩护理。在患者病情有好转迹象后给予患者按摩,采取趾、踝关节屈伸摇摆法、股四头肌按揉法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除或减轻肿胀的目的。护士教授患者家属按摩的手法,后期由家属进行操作,按摩1~3次/d。⑤患肢护理。适当抬高患肢,缓解局部的静脉压力,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另外可以给予患者患肢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处理,增加损伤组织的内部压力,减少渗出;同时控制好松紧度,达到既有效果又不至于影响到血液供应。当患者出现麻木、痉挛疼痛时立即解除绷带[2]。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周后观察评定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体如下:①肢体肿胀程度。重度:皮肤皱紧、有较多水泡出现;中度:皮肤无皮纹,肿胀明显,无张力性水泡,皮肤温度较高;轻度:皮肤皮纹较浅、趋于紧张;无:未出现肿胀现象。肿胀。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级别。其中轻度为1~3分、中度为4~6分、重度为7~9分[3]。③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健康量表进行患者的舒适度评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评分越高、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 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胀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肿胀无有21例、轻度6例、中度2例、重度1例,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患者中肿胀无有11例、轻度7例、中度6例、重度6例,发生率为6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疼痛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无疼痛19例、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4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率为36.67%;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无疼痛9例、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9例,发生率为7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的评分分别为(30.11±2.32)分、(34.75±3.31)分、(25.54±1.77)分、(14.41±1.64)分;对照组患者的这4项评分分别为(26.53±3.12) 分、(29.17±3.88) 分、(24.38±1.31) 分、(13.32±1.54)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加快,主要体现在现代化交通发展迅速等方面,这些发展成果在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使得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多,近年来骨科骨折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就是此种情况的一个缩影。下肢骨折是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人数非常高,临床上常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制动,导致肢体肿胀的发生。作为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肿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肢体组织损伤、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受到阻碍,渗出量显著增加,组织间隙的水分增多,引起肿胀[4]。患肢伤口处出现渗血、渗液的状况;局部加压过紧、压力不平衡;患者适当锻炼的缺乏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医疗观念也开始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干预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越来越为广大医患所重视。术后肿胀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出发点、以术后肿胀为主要的预防关注点、以减少患者术后肿胀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针对性护理模式。从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按摩等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肿胀护理,将一切的危险因素都遏制在发生阶段,较少对患者的威胁[5]。同时加上基础、常规的护理,使患者减少疼痛的发生,受到更良好的康复效果。从该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术后肿胀护理患者的肿胀发生率仅为30.00%,远低于常规护理的63.33%,且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低、舒适度高,生活质量较高,有利于患者骨折的康复,有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