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职高专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从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心理要素入手
2018-04-03刘国栋
刘国栋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泉州 362000)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于高职高专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充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文化,全面明晰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心理要素,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培养高职高专教师高度的职业认同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形成高职高专教师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心理要素分析
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涵职业和道德两个范畴和层面,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个体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规范,归属于职业领域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应当包括知、情、意、行等不同内容,这些职业道德心理要素对于培养高职高专教师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有极大的裨益。
(一)职业道德认知
这是指从业者个体对于职业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及意义的认知和理解,是个体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概念性把握、信念及评价。从业者在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前提下,就会产生一种道德上的认同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以此作为自己职业行为的引领和指导。只有在形成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良好职业道德认知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培养从业者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视为自己为社会奉献力量的途径和渠道,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和文化。
(二)职业道德情感
这是基于职业道德认知前提下的内心体验,是从业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情感倾向和意念,包括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等,它以工匠精神的敬业精神为内核,对于个体从业者的职业有极为神圣而崇高的敬畏态度,这就使之能够在职业道德行为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和专注其中,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1]同时,职业道德情感还包涵事后的情感体验,它是指个体从业者在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回顾、反省之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体验,诸如:内心的挫败感、消极情绪、自信心体验、自豪感等,当从业者在职业生活之中的行为与道德认知相吻合时,则会在内心油然升腾起自信、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而当职业生活之中的行为与道德认知相背离时,则难免产生失望、消极的心理情感体验。
(三)职业道德意志
这是指从业者在职业道德行为目的的支配和引领之下,对自己的具体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进行控制和约束,发动与既定目标相契合的行动,而对与既定目标相背离的行动加以约束和阻止,使之成为个体践行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
可以说,职业道德意志是职业道德情感的有效延伸和扩张,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意志,对个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尽力克服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达到预设的职业道德行为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使职业从业人员能够保持自身职业道德行为的稳定性和恒久性,从而较好地克服困难,达到意志的绝对胜利。
(四)职业道德行为
这是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规范的限定之内所采取的行为,是基于职业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之下的自觉职业道德实践,通过这种职业道德行为才能反映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也是唯一衡量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对于高职高专教师而言,就体现在高职高专教师在职业教育活动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行为,代表和意味着高职高专教师的声誉、尊严和品格。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关系分析
当代工匠精神是古代工匠精神的沿袭、传承和创新,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造物”能力,而是精通一定领域的实践技能,集中体现出人的智慧与意志,展示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职业品格,使之具有古代工匠精神的合理内核,同时又融入时代的崭新元素,成为行业标准和工作态度。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要将工匠精神注入到各个岗位之中,使之成为岗位职业人所应当拥有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敬业执着的精神追求。[2]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显现出内在的契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从工匠精神的起源上来看,工匠是从职业劳动中产生的,代表着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高度的责任心和非凡的能力,而高职高专就是要培养普通的劳动者,并希冀从普通的劳动者中培养工匠。(2)从工匠精神的内容上来看,工匠精神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宗旨和内容,是在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务实态度、执着追求、积极创新、坚韧意志,而高职高专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形成这样的职业品格。(3)从工匠精神的实质上来看,工匠精神体现出尊重劳动的意识,它是在平凡中孕育伟大的一种信念和追求,而高职高专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这种精神追求,要使学生充分体会工匠精神的内在实质和特性,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培育和生成。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高专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相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端正高职高专教师的匠心,培养高度的职业认同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在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要端正高职高专教师的匠心,使之具有深刻而全面的职业认知,拥有深厚的职业情怀和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教师要拥有一颗匠心,才能产生反复揣摩、止于至善的动力,摒弃浮躁、功利的观念,回归教育本真,并以此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惜才的态度和情感进行教学,在“知”与“行”相一致的前提下,产生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实现个性与共性的充分相融、隐性与显性的深度整合,在具有匠心的前提下,激发高职高专教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同时,依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学生职业成长的引路人,采用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3]
(二)树立高职高专教师的匠德,关注职业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在高职高专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还要借由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激发和唤醒教师内在的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并以此为推动产生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当高职高专教师产生正向的职业道德认知时,则会使其职业情感和意志成为一种助力,而当高职高专教师产生负向的职业道德认知时,则会成为一种阻力,产生错误的职业道德行为。因而,要关注和重视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使高职高专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即“师德”,并具有工匠所对应的行业职业道德,也即“匠德”,并以“师德”为首,“匠德”为辅,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完善的条件下,使高职高专教师形成报国的职业境界和利他的职业道德,产生内心对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和敬畏感,有效地激发教师生命的潜能,在教师的平凡的岗位上发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个人的职业价值,并充分体味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坚韧意志,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教学中的存在的困难和各种挫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追求,实现高专教学的优品、精品和极品,并在教学中拥有豁达的心境和工作态度,以宽广的胸怀、愉悦的心境、融洽的人际关系,鼓励和带动学生,成为学生成长和学习中的榜样,成为引领学生职业生长的人生导师。[4]
(三)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匠才
在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之中,要以匠才作为重要的维度和内容,要以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匠才为前提和基础,要拥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层次,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从而较好地避免机械重复、毫无创新的“匠气”,尤其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思维风靡的时代趋势之下,高职高专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教学思维和理念,引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等,接受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拓展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视野,树立创新的教学意识和精神,从而彻底摒弃陈腐落后的“匠气”,避免使自己成为“知识+技能”型的单调、重复的训练者,突破“知识论”教育观的束缚和限制,向“德性论”创造教育观进行转变,要以善为导向和引领,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匠才。
(四)培养高专教师的匠情
在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之中,还要培养高职高专教师的匠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要培养高职高专教师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意识,用审美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学生,实现职业道德行为实践,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美。同时,还要培养高职高专教师的幸福感,要使高职高专教师意识到教学的艺术和幸福体验,以乐观、愉悦的心态教书育人,找寻到职业工作中的幸福点。
(五)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在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正向的职业道德认知与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并非是直线对应的关系,在高职高专教师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发性和生长性,还必须关注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的创设和营造。由于当前存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内部“边缘化”和社会环境职业道德外部“失范化”的问题,这就使高职高专教师的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难以转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为此,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和氛围,要从社会文化、学校机制、外部条件等方面,激励高职高专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现。作为学校来说,要将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和优化,加强相关的保障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引进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力量。作为社会来说,要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使现代工匠精神在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中生根发芽。
结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载体,要全面认识和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核和精髓,明晰工匠精神包涵的心理情感等元素,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高职高专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使之在职业岗位上自觉践行工匠精神,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以执着的匠心、高尚的匠德、丰厚的匠才、积极乐观的匠情,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