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视阈下的客家民俗翻译研究
2018-04-03王珍平
王珍平 孙 冰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活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中,翻译无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的“文化转向”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主张把纯语言层面的研究转向宏观的文化阐释[1]。
一、翻译文化转向研究理论及客家民俗翻译研究
(一)“文化转向”理论研究进展
“文化转向”理论是巴斯奈特(Bassnett)和勒弗维尔(Lefevere)在他们1990年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中明确提出。[1]他们认为翻译并非狭义的语言转换 (word for word),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sense for sense)。
中国学者于2000年左右开始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清华大学王宁教授是最早引入“文化转向”翻译理论的学者,认为研究翻译本身就是文化。[2]因为研究翻译的过程就涉及两个文化之间的互动和比较。香港岭南大学的张南峰教授赞同任何翻译理论都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认为“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3]香港岭南大学的孙艺风教授认为翻译学摆脱了对应用语言学科的依附,以突破学科限制为标志的文化转向为翻译学科研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4]广东商学院的曾文雄教授认为文化转向实际上是多元翻译研究中的一个视角,树立正确的翻译文化研究观。文化转向本质就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新兴学科。[5]
(二)客家民俗翻译现状
虽然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和文化价值,但是近年来仅有少数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截至到2018年1月,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数据,仅1篇与客家民俗翻译相关的期刊论文,没有与客家民俗相关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曾敏根据功能主义对赣南客家体育文化的翻译。[6]
关于非客家民俗的民俗翻译研究。麦红宇和关熔珍对广西文化民俗词的英语资料中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民俗文化词的若干翻译原则。[7]诺敏论述了呼伦贝尔蒙古族民俗文化词语英译的原则和英译的方法,提出了民俗文化词的英译要合理运用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和加注法。[8]梁颖从文化差异和共性出发,分析了徽州民俗文化词语英译。[9]王才英根据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对旅游外宣文本中闽南特色文化词语英译提出意见。[10]田玲对陕北民俗文化的英译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陕北民俗文化词汇中有大量文化负载词的存在,所以译者需要更多地了解陕北民俗。[11]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前对于中国俗语翻译研究成果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极为不相匹配的。中国俗语翻译长久以来仅处于翻译研究的边缘地位,研究成果极少,对客家民俗词的英译研究几乎为零。笔者对客家民俗的英译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客家民俗英译研究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中国民俗英译的实践。
二、客家民俗的文化翻译
(一)客家民俗
江西省赣南地区聚居了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在江西赣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制约与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民风民俗。
就内容上而言,客家民俗不仅仅包含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更涵盖了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客家岁时节日文化、客家人生礼俗、客家信仰崇拜等各个方面。
(二)客家民俗的英译标准
客家民俗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从客家民俗中可以体现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民俗具有地方性。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不能只是进行简单文本转换,而是把内在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客家民俗的英译本质就是对客家民俗的文化内涵的英语再现。由此可见,原文本和译文间的语言转换是基础;原文本和译文间的“文化功能等价”是实质。
通过在赣南兴国、寻乌等地的田野调查,归纳出赣南客家的婚礼习俗。客家婚礼习俗(Hakka Wedding Custom)包括说媒、看女子、写庚帖、合八字、讲彩礼、择日子、拜堂和回门。笔者以客家婚礼民俗词的翻译为例,探讨文化转向视角下客家民俗词的英译。
说媒 Matchmaking
说媒,是一种普遍的中国民俗,也是客家婚礼民俗,也就是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媒人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换言之,说媒就是把男女双方年龄、性格、家庭等因素进行搭配。因此,笔者认为意译为matchmaking是较为贴切的。Matchmaking本意是匹配,客家民俗的说媒也就是男女双方在各个层面上的门当户对。Matchmaking的译文能让英语读者迅速地体会到“说媒”的实质,就是条件的势均力敌。
看女子See bride-to-be
看女子,又叫相姑娘,是客家特有的婚礼民俗,男女两家通过媒人的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相姑娘”。小伙子约上几位为他当“参谋”的兄弟、朋友,带上酒、肉和其他礼品来到女方家“相亲”。姑娘,这指的是准新娘,而不是字面上的girl。网络上也有把看妹子译为see bride,但笔者认为此阶段的“妹子”不应是新娘,而应该是准新娘.
写庚帖 Write gengtie which is a red paper with bride-to-be’s or groom-to-be’s birth dat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写庚帖,就是男女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写庚帖包含合八字、写庚帖和香案公示。庚帖,就是两张两指多宽,18公分的单片红纸,分为男方的龙贴和女方的凤贴。龙贴为男方生辰,凤贴为女方生辰。龙贴上书:乾造(横写)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建生(竖写),凤贴上书:乾造(横写)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建生(竖写)。有人直接把写庚帖译为write gengtie。但是,如此翻译,英语读者对何为gengtie必定毫无头绪。笔者认为可以在write gengtie的基础上,补充庚帖的信息。建议写庚帖译为write gentie which is a red paper with brideto-be’s or groom-to-be’s birth dat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这样强调了庚帖实际上就是写了准新郎或是准新娘农历生辰的红纸。
合八字matching the birth dates of both parties。
此外,合八字不仅是客家婚礼习俗,而且是古代中国的婚嫁习俗。“八字”指的是某人具体出生的年、月、日及具体时辰,当然特指中国农历的记载方式。如果仅仅根据字面意思,把合八字译为 matching the birth dates of both parties,忽略了八字的中国农历背景。因而,笔者把 “合八字”意译为matching the birth dat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of both parties。这样八字保留住了中国文化,英语读者也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深意。
讲彩礼 List betrothal presents
讲彩礼,也称“开红单”,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结婚礼物罗列出来。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讲彩礼的过程中,男女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因此,“讲”不是talk或discuss,而是开出礼单的list。“彩礼”就是结婚男方赠与女方的钱财和礼物,译为betrothal presents。合在一起,“讲彩礼”译为list betrothal presents。
择日子Choose wedding date and time
择日子,也就是男女双方共同协商定下结婚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中国人认为良辰吉日能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择日子,通常是男女双方选定一个适合婚礼的日期。因此,“择日子”可以译为choose wedding date and time。
拜堂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拜堂,又称拜天地,也是中国特有的结婚仪式,起源约在北宋时期。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参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拜堂如果直译为bow to Heaven and Earth,就忽略了拜堂结婚仪式的本质意义。而且,读者会不解如何要对天和地鞠躬。因此,笔者认为拜堂应该译为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回门 Go back to bride’s home
回门,就是在婚礼结束的第二天,新郎新娘带上鸡蛋、糕点和其他礼物回娘家。门,特指新娘家。因此,回门可以译为go back to bride’s home。
(三)翻译策略运用
总言之,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客家文化背景,联系客家独特民俗文化,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补译及有节制的音译,是客家民俗英译中所运用的策略。直译,单独运用的机会较少,往往是和其他的翻译策略混合运用,如看女子(see brideto-be)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客家民俗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意译通常跳出文本的一一对应,深挖文化内涵,如拜堂(Chinese wedding ceremony)的英译完全脱离了文本的对应,解释拜堂实质上是中国的婚礼仪式。音译在翻译一些独有中国文化的事物中广泛地运用,如豆腐“doufu”,大妈译为“Dama”。 但是,在客家民俗的英译过程中,笔者主张有节制的使用音译。如,写庚帖。如果音译为“write gengtie”,不对庚帖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尽管从结构和形式上 “write gengtie”更接近写庚帖。英语读者对于“gengtie”任然是无从了解的。只有把写庚帖译为write gentie which is a red paper with bride-tobe’s or groom-to-be’s birth dat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英语读者才能真正地了解何为庚帖,合理地对“gengtie”进行了补译。
结论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民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文化转向这个跨文化、跨语言的新视角,客家民俗的翻译研究不仅树立了“语言转换”和“文化价值等价”标准,强化了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译文构建,丰富了客家民俗的英译实践,对于客家民俗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外延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