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为杰钢琴作品《秋野》的意境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引子作曲家声部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 合肥 231000)

0.前言

1987年,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创作了钢琴曲《秋野》,首次采用“十二音场集合技法”,是现代无调性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作品有着浓郁的东方韵味和中国风格。《秋野》蕴含着深刻的意境,运用“十二音场集合技法”,重点突出了结构力的作用,横向音调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用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描绘出野外深秋之美景,将作曲家自身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融入其中,境界高远,情感充沛,引人深思。笔者从意境和情感的角度着手,对《秋野》五个部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1.高为杰钢琴作品《秋野》概述

1.1 “十二音场集合技法”的应用

《秋野》中应用了十二音场集合技法,将音级集合放置于十二音场中,相较于十二音序列来说,该技法中各个集合内部的音级和各个集合组之间没有线性顺序规,只有在出齐各个音级集合之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十二音场[1]。

1.2 乐曲结构

在创作《秋野》的过程中,作曲家选择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音高结构关系,构成乐曲的核心材料,从而形成丰富的音乐形态,反映出两种结构关系的关联性及发展逻辑。

在音乐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作曲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利用两种不同的集合样式来呈现出明显的音响对比效果,其二,是以集合结构为依据进行十二个半音的分组。

2.高为杰钢琴作品《秋野》的意境分析

2.1 引子

《秋野》的引子短小但精悍,能够引导听众进入到秋风萧瑟之景中,与诗歌中起兴的手法类似,两个音级集合各具特色,其不仅是整个乐曲的和新材料,也是引子的核心材料。主要可以分为a、a1和b三组。

a和a1不含有半音,b含有半音,二者有机结合,丰富了整个引子的形态风格,形成了和声张力。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秋野》的引子类似与平行越短,a、b两个集合组成开头和弦,在高音区则进行了和弦分解,让听众仿佛置于萧瑟的深秋时节,旋律宛如深秋明月的寒光缓缓挥洒而下,降B音由慢到快,循环重复,逐步将人们带入到深秋寂静的旷野情境中[2]。B集合构成4音组,由慢到快,像是矿业中的萧瑟的秋风由远及近,第一个十二音场由此完美的呈现出来。

在《秋野》引子演奏的过程中,应当有着一定的逻辑和顺序,并充重视和弦音色的明亮度,尤其第二小节中的快慢转换,要能够带给听众秋风由远及近的感觉。

2.2 地声

地声这部分与三句展开性乐段相类似,开始为左手集合,形成类似于“固定低音”的音型,强化律动感。之后右手边出现a和a1,呈现第二个十二音,左手“固定低音”逐渐强势和密集,而在第8、9小节的时候,左手“固定低音”顺序忽然变化,避免乐曲过于单调。

地声的第二句迎来了整个乐曲的第一个高潮,密集的高低音颤音,喧闹声、嘈杂声仿佛扑面而来,中声部连续八分附点音符节奏中,该人一种紧张感和慌乱感,形象的描绘出深秋树叶凋零、秋风萧瑟和沙石乱飞的景象,让听众随之联想到人生的多苦多难。

在第二句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左手集合b的四个 “固定低音”,其为整个第二句的节奏骨架,在演奏伊始,要采用PP力度进行跳音的弹奏,需要注意的是,在8、9小节,“固定低音”的顺序突然改变,这种改变避免了连续循环和重复的单调之感[3]。此外,整个乐句的节奏避免连续的反复,使得其音符密度的增加态势发生改变,呈现两倍递增的关系,更加能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地声第三局是高潮的回落,过度之后重复间隔八度,慢慢归于平静,此时十六分音符节奏平缓稳定,音响柔美,情绪放松,以此来抚平观众之前激动、强烈的情绪[4]。首先用一小节进行小高潮之后的简单过度,之后间隔八度进行两小节单位重复,最后三小节慢慢平稳,与之前跳动、不稳定的附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情绪的放松,沉浸于暴风雨般之后的平静之中,双手轻柔的滚动,保证整个音响的柔美,以此来平抚听众的情绪。

2.3 人声

《秋野》人声部分的音乐类似于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以四乐句旋律线设计为基础,作曲家巧妙的应用了原型、倒影、逆行和倒影逆行等四种形态技巧,在统一中有着丰富的变化,在丰富的变化中达成了协调、平衡与统一。作曲家采用了单纯的二声部对位,让听者仿佛听到深秋深林深处传来的悠悠情歌,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美妙异常。在演奏这部分的时候,演奏者力度应当达到并保持在mp程度,同时两个声部的线条保持独立,使得整个琴声柔和亲切,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出一种质朴、恬静和单纯的音乐氛围。而在b段中,演奏者应当保持力度在PP的程度,琴声如山谷中爽朗的回声,向往着美好与幸福。此外,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控制弱声,同时踩右踏板和1/4弱音踏板,从而发出余音缭绕、朦朦胧胧的声音效果[5]。在此部分,作曲家标注了espressivo,这就是提示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投入感情,做好情感化的演奏处理。之后是对a段的再现,相较于左手来说,右手旋律进入要晚半个拍子左手则在四种形态中连续的切换。在整个单纯的二声部中,秋天的山林深处,优美的情歌缓缓飘来,引领着人们渐渐走入山谷,倾听着柔美的声音,寻找着世外桃源般的幸福和美好。

此部分同时再现了右手小字三组音区的动力,从最开始的写入,到之后的描绘景色,音乐的奇妙变化和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产生一种朦朦胧胧又神秘飘渺的感觉。在高音部分,音色鲜明、清澈,增强了右手声音的形象感和画面感,顺其自然的进入到下一部分的演奏中,过渡圆润、自然、协调。

2.4 天声

天声段音乐是整个《秋野》乐曲的高潮所在,充分运用了集合a、b及a1的各种位移,相较于地声和人声部分来说,天声部分加入了复杂的节奏组合,音乐节奏紧张异常,内在张力展现完美,紧紧地扣住了听众的心弦,此外,天声部分还融入了复杂的十二音场组合,整个乐段复杂但不失紧凑,环环相扣,令听众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天声部分全段类似于单二部曲式,乐段伊始,采用PP力度,在高音区明亮清澈的音色中,仿佛漂浮着深秋夜晚天空中繁星闪闪的星光。在之后的演奏中,整个节奏组合愈发密集,力度逐渐增强,音区也随之升高,逐渐调动了乐曲的气氛,引领听众的情绪,让听众防腐置身于耀眼的银河之中,感受宇宙的浩瀚和星空的绚丽。对三十二分音符和三连音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形成了复杂、密集印象,力度逐渐加强,并配合高音区清澈、明亮的音色,将整个乐曲推向最高潮。

左右手不规则节奏的组合弹奏是钢琴演奏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可以将节奏设计为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单纯的两音一拍,第二个单元是八分音符与三连音的对应,第三个单元是十六分附点音符与三连音的对应,第四个单元是四个三十二分音符与三连音的对应,第五个单元则进入到五连音中。在练习弹奏的过程中,练习者要能够在一个瞬间听到和识别两种完全不同的节奏,左手和右手相互独立[6]。具体来说,可以先进行一个声部的延长,耳朵听另一个声部的节奏,看其节奏是否准确。总的来说,左右手不规则节奏组合弹奏技法较为复杂,要想真正实现灵活的掌握,只有进行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方可成功。

《秋野》天声这一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大的句子,节奏先是极大的坚强,引入到乐曲的高潮,之后较短的渐弱,慢慢降低节奏,缓和情绪,这就对演奏力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仔细设计演奏力度的梯度变化,从PP级,逐渐向整个乐曲的高潮推进,以此来保证整个乐曲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大跨度渐进式的推向高潮,在缓缓的平息。

2.5 尾声

在天声的高潮之后,《秋野》整个乐曲要重新归于平静,向引子的方向靠拢,前后呼应,形成整体。尾声部分的十二音场构成与引子也较为类似,这种手法与古典音乐的“调性”回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整个乐曲意境上来看,从最初的平静、祥和,逐步引向高潮,最终则体现出人生意义的圆满。在最后的七个小节中,高低音区之间的间隔要大于三个八度,呈现出一种深远、空旷的景象,营造出肃穆的氛围,以钢琴最低音结尾,归于沉静与平和。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为杰先生的《秋野》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作品呈现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整个作品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东方神韵,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将野外深秋之美景展现的淋淋尽致,将作者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意境深远。

猜你喜欢

引子作曲家声部
小小作曲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