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释文》作者与成书年代考

2018-04-03武迎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成书武德释文

武迎晗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秦府十八学士之一,著有《经典释文》三十卷流传于世。陆德明虽在学术上卓有成就,但关于他的生平,如生卒年、家世等情况以及《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等都存在争议,因此很有必要加以考证。

一、陆德明生平经历

关于陆德明的生平经历,史料所载不多,只有《旧唐书》和《新唐书》略有提及。《新唐书》载:

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与下坐。国子祭酒徐孝克敷经,倚贵纵辩,众多下之,独德明申答,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解褐始兴国左常侍。陈亡,归乡闬。

隋炀帝擢秘书学士。大业间,广召经明士,四方踵至。于是德明与鲁达、孔褒共会门下省相酬难,莫能诎。迁国子助教。越王侗署为司业,入殿中授经。王世充僭号,封子玄恕为汉王,以德明为师,即其庐行束修礼。德明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玄恕入拜床垂,德明对之遗利,不复开口,遂移病成皋。

世充平,秦王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高祖已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赐帛五十匹,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卒。[1]

太建(569—582)中,太子陈叔宝集名儒于承光殿开讲,此时陆德明“始冠”,也就是刚满二十岁。由此可以推知,陆德明大约出生于556年。通过与国子祭酒徐孝克的一番辩论,年轻的陆德明在政要面前崭露头角,受封始兴国左常侍。

然而,祯明三年(589),陈国灭亡,此后隋文帝并没有起用陆德明,陆德明便回归田园,过了约六年的田园生活。《隋书》载:“(许善心)大业元年,……奏荐……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并加品秩,授为学官。”[2]这与《新唐书》的记载契合,且时间点更为明确,说明沉寂了六年的陆德明又重归仕途,并很快成为越王杨侗的司业。

619年,王世充叛主,废掉了皇泰主杨侗,自立为帝,建立了郑国。面对改朝换代,陆德明采取了坚决不合作的态度。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十月,靖乱功臣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秦王既深知平定天下需要过人的胆识与武力,同时也认识到锐意经籍和招揽人才的重要性。此时,陆德明受到赏识,据《资治通鉴》载:“世民以海内浸平,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出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国子助教陆德明……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番,更日直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世民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褚亮为赞,号十八学士。”[3]这是陆德明在唐朝建立以后第一次被任用。武德五年(622),陆德明迁太学博士,并负责给中山王李承乾讲授经书。武德七年(624),唐高祖设置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召徐文远、慧乘和刘进喜讲经,陆德明则随侍在旁。贞观初,陆德明升为国子博士,并加封为吴县男,不久便去世了。

关于陆德明的卒年,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历来争论较多。笔者认为,他于贞观元年(627)去世的可能性比较大。王钦若《册府元龟》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末学者凋丧,儒教凌迟,唯陆德明、徐文远为儒玄壸奥。二三年间相次殂殁,岂有后进之士,经业优洽而未深用者乎?’”[4]7167由此可以看出,陆德明与徐文远去世的时间大致相差两三年。再据《旧唐书》载:“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封东莞县男。年七十四,卒官。”[5]武德六年为公元623年,徐文远应该是在623年之后的一两年内去世的,他去世后“二三年间”,大约为武德八年(625)、九年(626),或贞观元年。由于贞观初年陆德明的事迹尚见于史料,所以其当去世于贞观元年。

据《吴县志》载:“唐明经科:陆元朗,字德明,历官太子中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①《吴县志》,明崇祯九年(1636)刻本。唐朝建立时陆德明已经年过五十,但他还是参加了官吏选拔考试。由此可以看出,陆德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保持了积极入世的心态。他虽对符合历史规律的正常的朝代更迭并无排斥心理,但对那些叛国祸主的逆臣,则表现出了强烈的憎恶情绪,并且以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底线。

《册府元龟》载:“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阅陆德明《经典音义》,美其弘益学者,叹曰:‘德明虽亡,此书足可传习。’因赐其家布帛百匹。”[4]1154此时,陆德明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可见,陆德明的学术成就深受时人乃至皇上的重视。

二、《经典释文》成书年代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究竟成书于哪一年,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结论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起,直到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3)止,时间相差达六十年之多。笔者以为,孙玉文和王弘治的观点较为可信。

孙玉文由陆德明的年龄入手进行研究,认为《经典释文》不可能成书于入隋以前,“《经典释文》应写于王世充僭位期间”[6]。王弘治亦认为:“《释文》一书为正字正音而作,陆德明每苦经典‘异端竞生’,正当‘救其不逮’,对于遇帝讳就要改字的做法,他并不赞同。”[7]105-106故不能由书中不避隋唐皇帝的讳而认定《经典释文》写于王世充时期,因此,“陆德明成书时间一定在大业三年以后唐高祖建国以前”[7]105-106。

实际上避讳在周朝就已出现了,秦汉封建制度确立以后,避讳制度得到了规范化。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不稳定,这一制度被淡化了。隋统一全国之后,避讳制度再予恢复和加强。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因此避讳制度在政权建立之初就受到重视:“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8]由此看来,若陆德明《经典释文》成书于隋朝或唐朝,是不可能不考虑避讳问题的。

综上,笔者认为《经典释文》最终成书时间应该在王世充僭位这三年期间,这三年,陆德明正在成皋隐居,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书稿的整理和写作。其时陆德明不仕陈隋,故无需避讳。

值得一提的是,陆德明除写作《经典释文》之外,还著有《老子疏》十五卷,但早已亡佚,现已无从窥其面貌。不过,《新唐书•艺文志》和乾隆时期编刻的《苏州府志》对此有著录。由此可见,陆德明治学的成果还是颇为丰硕的。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宋祁,范镇,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639-5640.

[2]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427.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5931-5932.

[4]王钦若.册府元龟[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

[5]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944.

[6]孙玉文.《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J].中国语文,1998(4):309-312.

[7]王弘治.《经典释文》成书年代释疑[J].语言研究,2004,24(2):105-106.

[8]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刘俊文,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19.

猜你喜欢

成书武德释文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