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清词•雍乾卷》沈起凤词补遗

2018-04-03王银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王银洁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沈起凤(1741—1802),字桐威、桐翽,号薲渔,又号蓉洲,别号红心词客,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沈起凤是一位难得的众体皆擅的才子,他以文言小说集《谐铎》《续谐铎》著称,又能诗擅文,有诗集《薲渔诗稿》等,现存文集有《薲渔杂著》抄本。沈氏尤工词曲,曾作戏曲作品“不下三四十种”[1],有词集《红心词》及《吹雪词》两种。其中《红心词》现存清刻本,《吹雪词》散佚。

沈起凤不仅擅词,且词风独具一格,整体呈现出婉约清瘦之态,而少豪放之语。“词则风流婉娩而清瘦在骨”[2]927,“婉丽得南唐二主之遗”[2]927,沈起凤的词风形成与词人深受浙西词派影响有关。乾嘉时期,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是最具影响力的词派之一,沈起凤生活于浙西词派发展最盛之时,深受浙派熏染,词作以浙派为宗,是浙派中期较有代表性的词人之一。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就曾指出沈起凤词在浙西词派中的地位:“芝田朱泽生、晴波郑沄、蠡槎林蕃钟、薲渔沈起凤,间有可观,余则竞尚新声,务穷纤巧,几忘却此中甘苦。”[3]严昌迪《清词史》更是将沈起凤称为“吴门中期‘浙派’的殿末之军”[4]。

《全清词•雍乾卷》第四册以《红心词》清刻本为底本收入《红心词》133首[5]。此外,沈起凤有部分词作散见于其他合集中,笔者从《昭代词选》《国朝词综》中辑得31首,在补《全清词•雍乾卷》之遗的同时,也有利于研究者全面了解沈起凤词作风格以及沈起凤与浙西词派之间的关系。今录之如下。

一、《昭代词选》收录的沈起凤词

清代蒋重光辑《昭代词选》①蒋重光:《昭代词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南京图书馆藏。卷三十六收入沈起凤词二十一首:

忆江南

春光好,妆罢坐闲房。为有心时添懊恼,最无聊处著思量。担却绣鸳鸯。

感恩多

一番春梦断,两袖馀香暖。何处远于天,是花前。今夜霜华如霰,倚阑干。倚阑干,说与红闺,昨宵无此寒。

浣溪沙

其一

镜里芳枝空近伊,曲中鸾凤谩相期,晓风过梦不多时。花病恐教蝴蝶问,月情未必杜鹃知,长将此恨答相思。

其二

一种新愁似酒浓,难将怀抱属东风,小楼昨夜雨濛濛。芳草空如江水绿,桃花不似夕阳红,一番春色可怜中。

前调•七夕集唐

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每因风景转生愁(雍陶),暗中终拟约秦楼(韩偓)。阆苑有书多附鹤(李商隐),画屏无睡待牵牛(温庭筠),水纹珍簟思悠悠(无名氏)。

菩萨蛮•偶忆

折花曾向门前见,于今不到闲庭院。梳起一双蝉,终朝镜里看。东墙人独立,何处寻消息。小阁小屏风,蓬山十二重。

清平乐•踏青南陌见芳草一丛,状如香奁中物,询之村妇曰宝簪草也,因赋此解识之

绿云鬟腻,堕下寻芳地。何必明珠真百琲,恰称贫家双髻。踏青破得功夫,胜他拾翠人无。若配松钗一股,便教聘娶村姑。

山花子

絮急花飞上画楼,卷帘帘影落春流。凭仗江波须少住,寄离愁。杨柳有情终碍目,鸳鸯无赖不回头。心与斜阳何处下,白苹洲。

前调

自抱银筝向玳筵,砑罗裙上语香弦。弹到樊家幽怨曲,鬓云偏。门外花深三尺雨,帘间风静一丝烟。便任玉郎今夜马,向谁边。

虞美人

小屏山色重重映,容易红窗暝。篆烟人影两模糊,恰好绣帘风定,燕归初。 落花红衬斜阳暮,中有春归路。阿娇未肯放春归,留取一双蛱蝶,上罗衣。

祝英台近•书畹香楼东畔

得怜堂,讨春院,记折旧红萼。乳燕衔边,软语镜台约。怪他风撼花心,雨昏柳眼,全不待、晓云同落。泪难阁。滴入琥珀杯中,酒味比情薄。闲闷闲愁,无计与销铄。分付锦瑟休弹,红笙慢炙,奈酒醒、无端想着。

洞仙歌•田螺

荒矶断岸,共黄花涨起。渔妇携筐便收取。看缩如畏首,曲似回肠,更笑问、藏处身其余几。野田攒细棘,利似金针,挑处余腥染纤指。便合摘花葱,配取香椒,试调入、吴盐味美。更破壳还堪付儿童,断续竹、将伊算为金矢。

水调歌头•登江上台次壁间韵

愁思忽而至,长啸上高台。不知台下雪浪,高卷几千堆。颠举泰山为肉,倾东海以为酒,箫鼓沸如雷。正恐不能耳,能亦复豪哉。芳草外,燕子去,夕阳来。江山从古如此,那得不兴怀。只有千寻铁锁,和那降幡一片,不敌手中杯。一笑且休矣,我欲弄潮回。

前调•秋夜集冠玉堂

旧雨复新雨,听我莭吴讴。吹箫市上多暇,走马共闲游。寻遍司勋春色,结遍维摩夏社,今又值悲秋。不浅庾郎兴,乘月上南楼。桦烛下,论青史,看吴钩。相乐已而相泣,怎得破除休。君等才堪八斗,我亦肠堪一石,诗酒互相酬。倦更喷霜竹,何地著闲愁。

前调•醉鲍家楼狂题

且醉润城酒,莫问夜如何。先生一斗亦醉,一石也颜酡。堂上杨家瓦缶,堂后石家红袖,若舞我高歌。唱到夜鸟曲,风起酒中波。登绮阁,卷珠箔,接银河。人生不解行乐,负此夜凉多。不见葛仙曳杖,不见麻姑垂鬓,好事悔蹉跎。红烛迎人去,明月在高柯。

前调•媚兰楼有赠

敲断燕钗股,锦瑟不须弹。喁喁儿女恩怨,说与镜中鸾。侬是修文种子,卿是修花仙史,同列紫宸班。小谪三千岁,来往只人间。绣帘下,红烛冷,露华寒。女郎花放一树,未老玉阑干。昨日青州买醉,今日青楼买笑,明日买青山。偕隐共卿赋,双凤日中还。

念奴娇•为味根题美姬便面

云裳月珮,似春幈初降,兰香艳影。触忤狂奴禅榻畔,难老蒲团心性。红袖添香,金钗划烛,饱看文君鬓。温柔乡老,不成吾辈无分。第一杀粉调铅,写韵轩前,写出人风韵。争说聚头纨扇好,毕竟输他双枕。绿酒重温,彩灰共沃,唤下蓬山近。从君妒煞,瘦腰多分怜沉。

沁园春•题文芷却商邱公子聘书后

彼美人兮,名传芳草,家住芳洲。把弹筝妙手,提携国士,看花慧眼,赏识名流。恼杀朱门,强投白璧,欲夺春风十二楼。还只怕,是桃源水涨,未许仙游。

因将短札轻修,任无限豪情一笑休。似小涛歌里,诙谐富贵,罗敷陌上,傲睨王侯。黄口金多,乌纱势横,多少男儿为此柔。好匍伏,向石榴裙底,且慢抬头。

前调•清文叔以词下问,遂赋此解

我欲问君,今日词坛,何人噉名。叹晓风杨柳,歌残野岸,轻尘细雨,唱断离亭。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请奏将军铁板声。声壮处,把红牙重按,学几声莺。

天生我辈钟情,笑老衲空将山谷轻。看山抹微云,红裙知己,人扶残醉,天子门生。不见古人,吾何所恨,但得同君倚绣屏。便胜似,伴胆娘吹笛,謇姐调笙。

贺新郎•题绮琴女史词卷

天也情何薄。把一代、名花付与,雪凌霜虐。丈八琵琶关塞月,照入银筝小阁。想一种、佳人落魄。说甚六州曾聚铁,脱金钗、铸就三生错。这愁绪,费斟酌。 年来弄笔香风幕。把一卷、香词诉与,春英秋萼。不是脂痕和泪点,不是莺期燕约。算只是、医愁之药。我亦鸳鸯曾待阙,更青衫、况味还相若。海棠下,酹三爵。(原注:塞上琵琶,伤心千古,还应再续。沈湘云绮琴词中句也。)

前调•筵上听跂三歌曲

幸主留髠席。笑人生、当歌不发,必非俊物。鬓影衣光银烛里,红袖千裙罗列。看谁传、当场粉墨。乱拨琵琶双绾髻,羡老颠、风景真能裂。起舞罢,为击节。 征歌我亦风流客。曾占断、虎阜春光,瑶台月色。手把石家铁如意,乱斫珊瑚七尺。和不上、莺愁燕急。低首旗亭高唱在,屈微名、胜落金门策。聊一笑,醉今夕。(原注:时新制《悟石轩》《小瑶台》诸剧)

宝鼎现•偶患足疾戏成

时维春日,桐翽沈子,下堂偶蹶。更三日,不能步履,竟召足神而告曰。神听者,自子随吾后,从未金阶一屈。以何事、逢君之怒,今日降兹大罚。足神敬告先生曰,告先生、何必深责。既不向、红尘践踏,暮走天街朝待阙。又不向、五侯门干谒,足下几成废物。算何妨、偶然病躄,且坐穷庐抱膝。何况扶杖闲游,原不必杜门不出。好博得、楼上佳人,笑声未歇。须胜似、一双游屐,浪踏名山迹。予闻此、相视而嘻,嗒焉丧其故疾。

《昭代词选》为清代蒋重光所辑,刊刻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秋天,沈起凤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即可知以上词作均作于作者27岁之前,属作者早期作品。据沈起凤《亡室张孺人小传》可知,在乾隆三十年(1765)作者25岁之时与张灵喜结连理。张灵是一位才女,夫妻二人这一段时间诗词唱和尤多,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吴翌凤《东斋脞语》云:“(沈起凤)尝泥其室人张湘人灵以金钗作贽,拜为闺塾师。”[6]以上21首词作很有可能作于此一时期。

通观21首词作,皆为唱和、闲适、狎游之作,与《全清词•雍乾卷》中所收《红心词》风格趋于一致。

二、《国朝词综》收录的沈起凤词

清代王昶《国朝词综》[7]323-326卷四十二收沈起凤词十首:

鬲溪梅令

小旉山下水溶溶,记相逢。欲采蘋花可惜、过东风,午桥烟雨浓。不如归去梦帘栊,小楼东。留得栏干一半、月明中,夜凉花影重。

谒金门

风乍定,无数落红满径。向晚疏帘寒一阵,小窗灯欲晕。何处秦台箫韵,唤起江南离恨。梦里玉人楼远近,燕归花气冷。

菩萨蛮

小屏山外春云晚,柳丝无力东风软。花气冷于秋,画栏听雨愁。楼头沉暮霭,不尽前山翠。夜色动帘衣,卧看双燕归。

感皇恩

流水谢桥湾,几行柳色。愁损江南旧相识。乱云向晚,人在江楼吹笛。栏干空倚,遍天涯客。旧雨情怀,阻风踪迹。换取佳人共游历。云深月淡,几处琐窗寒碧。露浓花重也,归时节。

浣溪沙•淮城梦草园

余童时钓游地也。别家忽忽二十年矣,戊子之春,遇芥山于日傅堤边,作此寄意。

几度天涯夕照残,美人家在碧云端,柳边小阁一春寒。芳草如烟空极浦,疏花留月共阑干,好怀何日对江山。

玉蝴蝶•揽秀亭录别

凉意乍归庭树,西风叶底,说与哀蝉。野色闲门,斜阳却照离筵。楚天遥,乱云如梦,谢池晓、秋草如烟。想依然。酒边风月,笛里山川。堪怜,幽花谢也,又看黄叶,起舞樽前。江冷丹枫,劝君且驻木兰船。青衫雨、今朝别泪,红桥月、后夜闲眠。怕无端。愁萦锦瑟,损尽华年。

三姝媚•晓发古城忽忽有倦游之感

征衣寒未减。正霜飘荒原,潮平古岸。游倦相如,奈匆匆恨别,离亭送远。斜月初沉,秋正在、晓天新雁。倚遍河桥,茸帽鞭丝,客怀都懒。多少丛台废苑。料几处残砧,也停秋怨。我梦江南,怅谢桥柳色,江花同晚。如此溪山,空唤起、西风愁眼。系马蹄心散入,寒鸦千点。

高阳台

日暖莺眠,烟深花醉,江南爱是新晴。乍剪罗衫,余寒犹在园亭。东风莫怨红梨谢,画楼西、吹转箫声。想幽情、隔断疏香,几处帘旌。寻诗载酒浑无思,但闲铺湘簟,静数窗棂。小径吹花,防他病蝶都惊。夜屏衣约人何处,伴归魂、照尽寒灯。梦双凭,旧日红栏,明月重生。

庆春宫•露华在水,明月同舟,江国梅花,依依入梦

波远生烟,云低分暝,荒江日暮回首。木叶亭皋,伤心望极,飘零谁共樽酒。断桥霜月,照江国、梅花开否。关山此夜,几处阑干,露华依旧。闲庭拾蕊吹花。词客生平,略曾消受。孤舟荡雪,疏灯梦雨,归去春衫剪后。小园那树,倚风雪、佳人翠袖。如今无奈,津鼓烟钟,助人清瘦。

八归•夜泊寒江感梦而作

沧波送晚,平芜吹绿,客心易感秋色。几番载酒寻花后,又见恋人斜照,辞条残叶。倦网渐收沙际影,荡初月、一痕寒碧。认隔岸、几点渔灯,隐隐出芦荻。 多少坠红芳信,西风吹尽,付与江天残笛。断桥霜冷,空山露下,几处猿声啼出。想云低银汉,十二阑干在天末。灯昏也,梦魂寻去,柳外花边,溟濛江上月。

《国朝词综》中的沈起凤小传云:“沈起凤,字桐威,号薲渔,吴县人,乾隆三十三年举人,官祁门县训导,有《吹雪词》一卷。”[7]323由小传可知,《国朝词综》所辑为沈起凤词集《吹雪词》部分作品。与《昭代词选》及《全清词•雍乾卷》中所收词作相比较,《国朝词综》所录这一部分词作的主题、风格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即不再是早期闲适、狎游之作,而多转为抒发羁旅之愁、伤世之感等。

沈起凤中年以后,多次科举不顺,曾无奈入幕府谋生,后官祁门、全椒教谕。后半生可谓在穷困潦倒、天涯漂泊中度过。结合沈起凤生平经历,可知《国朝词综》所录《吹雪词》当为作者后期所作。

关于沈起凤词作风格前后的变化,其弟沈清瑞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沈清瑞在《谐铎•跋》中称沈起凤词作“词凡三变,始秦、柳,继辛、苏,后宗石帚”[8],指出了沈起凤词作前后风格不断变化的特点。

以上所辑《昭代词选》21首为沈起凤早期作品,《国朝词综》10首为后期作品,在补《全清词•雍乾卷》之遗的同时,期待对研究者全面了解沈起凤词作的主题、风格转变以及沈起凤与浙西词派之间的关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石韫玉.沈氏四种传奇序[M]//续修四库全书:14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38.

[2]孙克强.清人词话(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12.

[4]严迪昌.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51.

[5]张宏生.全清词•雍乾卷:第四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52-2281.

[6]吴翌凤.东斋脞语[M]//丛书集成续编:91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54.

[7]王昶.国朝词综[M]//续修四库全书:17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沈起凤.谐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