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18-04-03张信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张信容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中小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为此,党中央在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和热爱学习、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一、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三个不同层面的科学阐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描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体层面提出我国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要求。三个层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序展开,兼顾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

(二)培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着的广泛而深刻变革中,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乘机渗入,这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和错误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部分中小学生在思想萌芽阶段产生了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价值取向,影响到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致使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立标”“塑形”,帮助其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恰如广大中小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输送不竭的新生力量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1957年11月,毛泽东同志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邓小平提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由此可见,只有将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上升到一项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抓,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不竭的新生力量。

3.有利于从源头上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对青少进行长时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灌输,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中小学生才能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识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并最终从源头上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在青少年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

4.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事业,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趋于网络化、大众化时代,中小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抵消和冲淡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盲从与认同。他们的学风、文明素质、精神风貌、理论素养和水平为将来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中小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初期。一方面,他们充满朝气、热情洋溢、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弱,对于外部诱惑和刺激毫无抵抗力。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失去了应有的实效。

1.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导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时至今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分分分,教师学生的命根”的“唯分数至上论”在许多家长、教师、学生中依然普遍存在。在拼中考、高考上线率的“指挥棒”下,很多学校的决策者都于有意无意间明示或暗示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主干学科的考试成绩上,其他方面的培育必须无条件为主干学科让路。这种重智力发展轻德行培养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而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又因其实施周期长、短期难有立竿见影之效,难以引起教育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2.学校教育知行脱节,教师主体思想认识不足,导致“主渠道”作用失效

全国中小学虽然都按要求开设了德育课,但是普遍说教多、实践少,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旺盛期,其思想意识的形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切身感受才能产生思想碰撞,缺乏了实践,也就无法自我感知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其次,很多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简单马虎,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联系,学生知行脱节,缺少真切感受,致使中小学生难以把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久而久之,学生便把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德育课程视为简单、纯粹的学业考试课程,而没有从提升自我思想素质的角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次,很多中小学校缺乏全员育人思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是语文教师或思想品德教师的事,其他教师无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忽视了教师主体的育人职责,导致了教师育人之行“缺位”,课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3.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受传统应该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评,而忽视了价值观考评的重要意义,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价值观考评制度和考评方法,有些学校虽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但是考评结果却过于单一,甚至班主班评语就是权威评价,而班主任很容易先入为主地以学业成绩优劣为依据给予评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光环效应”,其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就显而易见了,因为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地说明中小学生的个性品质,难以引起学生主体的重视。缺少了科学合理、客观长效的考评机制,价值观教育在很多学校也就成了“一阵风”“走过场”,难以产生真正的效果。

4.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中小学生出生后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生活、教育环境,父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极大。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孩子灌输一种“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体面工作”的路径思想,不断给孩子灌输“学习成绩至上”理念,导致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父母缺乏言传身教的正面榜样作用,言而失信,行事失范,缺乏爱心,不注意营造良好的家风,所谓“上梁不正下梁必歪”的负面影响就产生了,也有部分学生的父母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知,阻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交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前,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很多节目秉持“吸粉唯上”“娱乐至死”思想,没有进行有效分级分类,致使中小学生在节目选择上没有明确的方向,这些可塑性模仿性超强、判断力又极弱的中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不良行为的引导,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电视、电影、动漫视频中的暴力行为、暴力语言说话行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对策探讨

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不断“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社会个体,中小学生每天都与社会大环境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社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效果。社会各界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这个群体在身心发展、思想、学习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发挥社会舆论的宣传导向作用

首先,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必须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秉持社会效益第一理念,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坚持文艺创新,创作出既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深受他们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其次,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以电脑、智能手机、数码产品为主的新媒体网络环境,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彻底清理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和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有害游戏,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整洁、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再次,在中小学生能接触到的各种场所,利用学校板报、社区或街道宣传栏、公共大屏投影、公交公益广告、墙报等工具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新旧媒体全覆盖,固定流动工具充分投放利用。

2.构建社会各界协调工作机制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各界必须构建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首先,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必须根据必须各司其职,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责任明确,奖优惩劣,形成社会共识,激发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加强沟通合作,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可调动的资源,形成合力,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抓典型事迹,树榜样示范

注重挖掘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中小学生喜爱的社会公众人物的先进事迹,及时宣传引导,使他们的高尚人格力量以直观高大的形象直接影响和感染中小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中小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动。

(二)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场地,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1.转变观念,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

当前,只有转变教育教学的应试观念,消除“以考试成败论英雄”思想,才能使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取得积极成效。固然,中小学生必须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发挥以考促学的重要作用,这是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但是应避免让考试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手段,应重视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主渠道作用

教育者树立“教育发展,德育为先”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细化融入到中小学生各个学科教学目标之中,根据各学科内容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在讲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活动全过程,凸显课堂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升华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只通过课堂讲授文本知识,还要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中存在明白许多道理,却不在实践中笃行,甚至背道而驰的现象,就是知与行的教育脱节造成的。所以,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做出实效,还必须发挥校园第二课堂教育的直观引导作用。在校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鼓励中小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身边小事入手,精心策划“爱心人物道德模仿、环保卫士扮演、手工作品展、技创意展”等系列实践活动,营造属于中小学生自己的学习“乐”园,加深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使中小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4.提升学校管理服务育人功能

学校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直观地用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通过优质的管理服务就可以起到良好的育人功能,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学校管理服务育人全过程。首先,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时,攸关学生利益的事情,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培育学生民主参与,文明议事的作风,创建和谐校园。其次,服务管理措施的落实必须接受师生监督,奖优评先必须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平等、公正。再次,在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诚信、友善的人际交往。

(三)发挥家庭第一教育阵地作用

邓小平说:“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播、品德养成、行为规范的责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1.父母应加强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其个人品德养成、价值取向、成才目标只有与国家建设发展目标、社会法治精神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国家栋梁之才。为此,父母必须对孩子价值观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首先,父母要更新成才观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育孩子成才的核心任务,摒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改“智力发展至上”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重视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引导孩子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引导孩子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争做一名品学优秀的的中小学生,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做好思想道德准备。

2.发挥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最贴心最信任的人,父母的德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直接正向地影响和感染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家风建设中,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的重大决策中来,引导孩子诚信友善地处理好邻里关系。其次,家长通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长形象,产生不言而育之效。

3.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有助于孩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如通过对社会现象、舆论热点的客观评价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首先,父母必须通过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学习和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与孩子交流做好理论准备。其次,选择针对性强、易于激发孩子兴趣、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意的话题与孩子平等交流,不以家长权威压人,不以长辈夺理欺人,不苍白说教,在问题探讨中加深孩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再次,创新交流互动模式,父母与孩子可以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分享电影观后感、观察身边事迹,一起探讨人物、故事背后折射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孩子形成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综合、长效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由学校“独唱”,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取得真正的培育实效。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