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在急危重症科护士中的应用
2018-04-03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所接收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危重且急,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快,相关护理操作比较频繁,具有比较的护理难度[1-3],急诊科对医院收入急危重症患者人数非常多的科室,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量比较大,护理任务比较重,且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很容易出现护患纠纷事件,而对急诊患者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密切关系[4-5],本文为我院急诊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考虑,特此对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特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抢救室病房护士38名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抢救室病房护士38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护士各19名,所有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对所有的护理进行综合考察,并做好问卷调查,研究组男3名,女16例,最大年龄31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26.58±2.18)岁,对照组男5名,女14例,最大年龄32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27.12±1.97)岁,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临床基础资料,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行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培训护士基本理论,包括:掌握急救基本概念和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急诊室的各种制度,若遇到特殊情况,则应该按照绿色通道执行制度,熟知观察急诊患者病情与护理要点,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训练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与深静脉穿刺等配合;严格训练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应具有应激能力和观察病例变化的能力,努力增强护士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急症重症情况。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护士的临床中综合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问卷调查情况。参照《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综合能力评价表》[6],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操作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行设定,按照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表达,得出总满意度。护理满意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选择两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各100例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情况分析
研究组的急救理论和技能以及应急能力,重症理论和技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满意度为87.00%,两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护理培训属于一项系统临床教育活动[7-8],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有目标的临床医疗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士的各项临床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0%),组间差异明显,由此可见,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危重症专科护理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对危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强化医护合作关系,值得我院推广应用与宣传发展。
表1 两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情况分析(分)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分析
[1]田丰.急救一体化管理在“4·20”芦山地震救援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100-101.
[2]裴建枫,姚瑶.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7(16):264-265.
[3]陈玲.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2):70-71.
[4]张玮.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44):157.
[5]李娜.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3):72-73.
[6]马斌.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306-307.
[7]王文琴,闫萍,廖云,等.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16):2298-2300.
[8]宋薇,白艳文.医护一体化培训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30):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