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4-03林红唐晓燕许为金
林红 唐晓燕 许为金
医院产科病房多推行母婴同室混合性管理,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不稳定因素较多,其护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使得产妇和新生儿混合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近年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件报道逐年增多,使得新生儿安全管理备受医院和社会的关注。品管圈(QCC)活动是近年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全面品质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它是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为解决现有问题,改进工作质量,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小组成员在头脑风暴下,应用品管工具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不断维持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3]。对此,本文将对2017年1—7月我院产科1 311例新生儿行品管圈管理,对新生儿风险加强管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7月我院产科病房的查检数据,总查检新生儿数1 311人次,其中男701例,女610例;日龄0~5 d,平均(2.1±1.6)d;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所有新生儿均为单胎,产妇及新生儿均由产妇家属长期照顾,排除产妇言语理解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史、产妇及新生儿由月嫂照顾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病房护理,如防止新生儿被盗、防止新生儿抱错、积极预防误吸和意外伤、指导产妇早接触早吸吮等。观察组行品管圈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院产科病房于2017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护雏圈,圈小组成员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圈长1名,由总带教护士担任,负责分配任务、制作课件,辅导员1名,负责监督管理活动,其余8人为圈员,均由护士组成,各圈员进行详细分工,并各自负责分管项目。
1.2.2选定主题所有圈员均在QCC活动步骤了解后,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4个主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文献查证,最终选定以“降低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为主题。
1.2.3现状调查调查2017年1月1日—2017年2月28日查检数据,总查检新生儿数511人次,发生安全隐患人数206人次,其中陪护人员因素占46.11%,医务人员因素占33.98%,环境因素占16.02%,新生儿自身因素占1.46%,其他因素占2.43%。根据80/20法则,本圈将陪护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因素作为改善重点,以降低我科新生儿安全隐患的发生。
1.2.4目标设定根据小组成员日常工作情况及工作年限、学历评估圈能力,将圈能力设定为80%,再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4-0.4×0.8×0.8 =0.144),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为14.4%,即降幅为64%。
1.2.5原因分析 圈内全员经头脑风暴,从陪护人员因素、医务人员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导致新生儿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末端原因,并绘制鱼骨图。见图1、图2。
1.2.6对策拟定与实施按照“5W1H”原则,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益性及经济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进行改善,具体如下:
(1)陪护人员方面:①人员因素对策。对穿戴不适宜需加强知识宣教;对安全意识淡薄者需在加强对新生儿巡视的同时,加强对产妇及亲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家属的警惕性;对缺乏责任感者,需及早将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接触,使新生儿能够完成早吸吮,协助产妇进入母亲的角色;对于过度依赖医务人员者,需及早对产妇讲解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及技巧,并予以必要的心理支持。②社会因素对策。对受到同事朋友间的信息误导及传统观念影响者,需及时讲解正确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并举办公益活动等宣传新生儿护理。③其他因素对策。产妇均为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匮乏,因此医务人员需加强新生儿护理口头宣教,并使用宣传手册,对每位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另外若地板湿滑,需及时清洁,并放置警示标识。
(2)医务人员方面:①人员因素对策。对护理实践经验不足的圈员,需对其进行综合能力培训,上岗之前由经验丰富的圈员对刚上岗圈员进行临床床边带教指导,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主动服务意识薄弱的圈员,需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制定巡视表,加强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巡视。②管理因素对策。既往宣教形式单一,对此圈员通过多媒体教学、发放指导材料、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安全指导宣教;部分圈员在宣教过程中,宣教不到位,应加强宣教、增加宣教方式、途径;此外,部分圈员自身对相关宣教内容不了解,因此需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并制定新生儿护理流程,将新生儿护理列入岗位职责。③环境因素对策。对护理缺乏连续性情况,需在早晚班圈员交接班的时候,将新生儿当前情况及可能出现情况进行详细交接,以提高护理连续性;对护士工作量大,则需优化护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向护理部说明情况,增加人力资源,合理排班。对护理文书查对执行不严情况,需提高圈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学习相关法律。
1.3 观察指标
(1)有形成果:观察记录改善前(2017年1—2月)、改善中(2017年3—4月)、改善后(2017年5—6月)期间发生安全隐患的人数;记录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2)无形成果:观察圈员综合能力有无提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对比不同时期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改善中和改善后的新生儿隐患发生率分别为25%、15%,均低于改善前的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2.1.2品管圈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40-15)/(40-14.4)×100%=97.7%。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均有大幅提升(详见图3)。
3 讨论
图1 陪护人员因素导致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高的原因解析
图2 医务人员因素导致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高的原因解析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服务中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QCC活动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本文研究中,对产科病房新生儿开展品管圈安全管理活动,紧贴临床实际,将“降低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从现有存在的问题中抓住重点问题[4]。对既往新生儿安全风险事件展开调查,能客观、准确、及时地了解现况,并设定需达到的活动目标,使活动目标值更为具体明确,并能让圈员共同发挥集体的智慧,再以团队力量探讨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中忽略的细节和关键性问题,再运用QCC各种手法进行充分分析、讨论末端原因,并采取周密、个体化、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在实施干预对策时,能掌握对策要点,个体化处理问题,以此降低新生儿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使医疗质量得到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可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有组织地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圈员积极参与活动[5-6]。
在本研究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每个圈员不但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增加了圈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圈员们学习了各种品管圈手法,学会利用这些方法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规范、科学地分析问题,抓住主要问题,降低新生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此外,还能加强医护人员及护患的沟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使工作沟通更为愉快,继而提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8]。本研究结果显示,改善后的新生儿隐患发生率为15%,低于改善前的40%(P<0.05);目标达成率为97.7%;且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能力。
图3 无形效果改善前后比较
综上所述,在产科病房开展新生儿安全风险品管圈护理管理,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安全风险事件,且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1]于夕丽,田常青.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皮肤受损率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3):102-103.
[2]孙晓莉.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4):61-62.
[3]刘艳红. 2006—2015年住院新生儿病例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1):21-23.
[4]郑石珠,王清梅,陈幼梅.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在品管圈活动中的应用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35-136.
[5]史荣华 .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 [J]. 医药前沿,2017,7(9):241-242.
[6]马静.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安全管理[J]. 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13-115.
[7]李志萍. 产科新生儿安全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71.
[8]周雪翠.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1,32(11):2287-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