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防范机制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18-04-03许丽丽许安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重护患急诊科

许丽丽 许安有

急诊科面临的对象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患者普遍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1]。急诊科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而且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再加上患者家属普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所以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及医患纠纷。为减少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本院引入了护理风险防范机制,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5~84岁,平均(58.5±10.4)岁,其中外伤患者35例,高血压44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18例,呼吸系统疾病23例,中毒10例,其他10例;观察组(2016年6月—2017年1月)158例,男90例,女68例,年龄8~82岁,平均(56.0±9.2)岁,其中外伤患者24例,高血压40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20例,呼吸系统疾病29例,中毒13例,其他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原有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引入护理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护理风险监管体系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根据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制定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预防护理风险的相关措施。比如严格落实护理告知制度,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存在的风险等,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立急诊科与病房及手术室的交接签字制度,并制定突发状况、意外事故相关应急预案。对危重患者的交接班制度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2)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组织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培训,具体包括急救药品使用、急救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等方面,定期组织开展危重患者的模拟抢救训练,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风险防范能力。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条不紊,指定一名风险管理组长,负责对每天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处理,评价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科室定期开会进行工作交流,在会上总结当前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如何预防护理风险高危操作。(3)加强护患沟通与心理干预。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急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易与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因此,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诉说,对于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疑问,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解释,以消除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担忧。及时向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情况等,让家属尽早放心。对于表现得狂躁或抑郁的患者,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顺从患者的意思,以免引发护患矛盾,导致患者不配合抢救工作。(4)开展抢救仪器、抢救药品专项管理。随时保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急诊抢救相关设备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抢救药品准备充分。针对抢救仪器设备及药品,要进行专项管理,指派专人进行管理,以确保抢救设备、仪器运行正常,抢救药品完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两组的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情况。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违规操作几方面,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9.37%,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n]

2.3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违规操作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的护理风险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照护期间所发生的恶性事件及不安全因素的总和[2]。患者投诉、护患纠纷是护理风险的直接体现。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危急等特征,护理工作量大,任务紧,护理风险也相对较多[3]。

表3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s)

组别(n) 基础护理 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 违规操作观察组(158) 95.58±3.46 98.45±2.04 96.87±2.76 3.60±0.27对照组(150) 87.52±4.50 91.75±2.79 91.24±3.38 2.82±1.03 t值 17.674 24.144 16.047 9.193 P值 <0.05 <0.05 <0.05 <0.05

急诊科护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如由于急救技能不娴熟,护理不精准无法准确评估患者病情而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4];由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而发生乙肝、丙肝、HIV等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由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引发的风险,如由于护理人员未与患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产生误解,引起护患纠纷[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抢救效果、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临床应积极地防范护理风险因素,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6-7]。本院急诊科针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引入了护理风险防范机制,从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护患沟通与心理干预、开展抢救仪器、抢救药品专项管理四方面进行了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结果显示护理风险防范机制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高于实施前,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实施前(P<0.05)。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8-9]结果相符,说明护理风险防范机制的引入有效保障了抢救设备及药品的完备,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工作中引入护理风险防范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红峰,彦文娟. 急诊护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5):367.

[2]孙琳,韩小琴,傅晓娟,等. 急诊护理风险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 [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39-641.

[3]闫红丽,张玲. 急诊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83-684.

[4]赵华宇,叶珍,谢齐群. APACHE Ⅱ评分系统在急诊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156-157.

[5]姜明霞. 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518-1520.

[6]张瑾.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7-229.

[7]曾琪,罗美.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4):176-177.

[8]袁振英. 急诊急救工作中护理风险的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49-350.

[9]冯夏冰.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02-105.

猜你喜欢

危重护患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