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男孩的智慧课堂
2018-04-03朱国荣
◇朱国荣
认识沈强老师的人,都会给他打上这样的标签——这是一个阳光男孩。除了高大帅气的外在形象,与这个阳光男孩相处、交流,你总能感觉到一种充满朝气、努力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他对教学研究的痴迷和不断的进步。
记得是在七年前,还未到而立之年的沈老师加入了新成立的朱国荣特级教师工作室,成为研修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名学员。在工作室第一次研讨活动前,在我还没有开始策划活动方案时,沈老师就主动来找我,表达了“第一次活动,要求上课”的意愿。这给我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让我第一次觉得这个阳光男孩积极主动、上进心强。那次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年、月、日”,我知道这是他一年前曾经研究并实践过的一节课,所以当时的第一感觉是他选择这个内容有“偷懒”的嫌疑,但这个感觉没过多久就被颠覆了。因为沈老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改进了教学设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再次实践后,将两次教学打磨过程写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后来发表在《教学月刊》上。显然,当时的沈老师就已经是一位十分用心、十分努力的教师了。
第一次带沈老师外出上课交流是在2012年底,去的是金华地区的一所学校。上课内容是“认识负数”,在前期教学设计时,预设的教学对象是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六年级学生。为了让学习更具有挑战性,沈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熟悉的温度作为学习材料来开展教学,而是选择了用正负数表示两位小朋友家与学校的位置关系作为主体探究材料。在去金华的路上,我和沈老师讨论:当地学校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将要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探究材料是否需要调整?当时,沈老师认为给城镇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学起点高一些,问题不大。但到了学校,开始上课后,沈老师马上感觉不对劲:教学起点偏高,而学生认知水平一般,新课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明显跟不上。虽然在课中作了一些调整与处理,教学不至于难堪,但课后交流中,沈老师满满的是自责:没有准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起点,今天的教学让大家失望了。但经历这件事后,我发现沈老师发生了一些变化,每次教学设计时,都要将学生情况问得清清楚楚,还经常会去做前测,掌握班级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教学起点的把握再没有出现过大的偏差。能将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成长力量,我喜欢这样用心思考、追求进步的阳光男孩。
时间来到了2013年上半年,人教社小数室要拍摄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两节配套录像课,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将这个好机会交给了嘉兴,并叮嘱:一要选准人,二要上好课。经过一番筛选,积极上进的阳光男孩幸运地成了其中一位承担拍摄录像课任务的教师。于是,新的历练开始了。沈老师要上的是一节计算课“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从研读教材、分析例题,到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学课件,试教磨课,改进调整,连续一个多月,阳光男孩就一直在和这节计算课“较劲”。5月底,斯老师和人教社的专家来嘉兴听试教课,两节课听下来,对沈老师的课,无论是教师形象、教学设计,还是课堂互动,他们都表示认可。提出两条改进意见:一是最后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题要理清反馈层次,避免凌乱;二是板书的字不够规范、漂亮,要训练改进。第一条意见好办,几个人坐下来一讨论,问题就解决了。能不能在剩下的一段时间内把字写规范、写漂亮?我心里没底。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沈老师就和粉笔字较上了劲,自己反复练习,请人示范指导,后来他告诉我,就是这节课需要板书的几十个字,他练习了几百遍。正式录像时,我们都惊讶地发现,不到一个月,沈强的粉笔字突然变得规范和漂亮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自从那次历练后,每次上课,沈强都十分注重板书设计和规范书写,这本来是阳光男孩的一个短板,因为拍一节录像课,现在成了他课堂教学的一个加分项目。
付出总是和回报成正比,历练和努力让沈老师不断成长,也不断收获着。为人教社拍摄的这节录像课后来被推荐参加全国录像课评比,获得一等奖,撰写的教学案例也发表了。年轻的阳光男孩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南湖区名师,慢慢地,沈老师在嘉兴小数团队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保持研究的姿态和向上的势头。
2016年8月,我们准备推荐一位教师参加《小学教学》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对照参赛条件,我们推荐了沈老师去参加。这应该是沈老师第一次走出嘉兴参加课堂教学评比,选择参赛课题时,他告诉我,他想挑战一下“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因为这一块知识平时关注、研究的比较少。最后定下来要上“平均数”,说实话,我是不敢去碰这节课的,不但是因为展示过这节课的名师太多,而且平均数这个内容对教师本体性知识的要求十分高,一般教师不容易驾驭。但我没有反对沈老师选择这个内容,我鼓励和欣赏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但就是因为这个选择,磨课的一个多月可把这个阳光男孩折腾坏了,在我的建议下,他不但恶补了很多关于平均数的数学本体性知识,还反复观看了吴正宪、华应龙、俞正强等名师的录像课,最后形成了目标准确、环节简单、板块清晰、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新设计。10月底,课堂教学大赛如期在郑州举行,沈老师凭借其阳光自信的形象、扎实有效的设计、灵动智慧的教学,在高手如林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特等奖,给自己的教学研究历程又增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如今的阳光男孩已经不再年轻,和年龄一样成熟的是他的课堂。在学校,沈老师一直任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课,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这个帅帅的、风趣幽默的、富有教学智慧的男老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沈老师的教学特色逐渐形成:关注情感,千方百计让孩子亲近数学;关注思维,精心设计让教学更有张力;关注生成,用学生的精彩彰显教学的智慧。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老师最新创造的一个精彩课例,来感受这个阳光男孩的智慧课堂。这是沈老师参加嘉兴市2018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得一等奖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复习”。沈老师先让学生完成第一个挑战性任务:从长度为18、10、8、6、6、6、2(单位:厘米)这7根小棒中选3根,可以围成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在有序反馈共有5种不同的三角形后(10、8、6;10、6、6;8、6、6;6、6、6;6、6、2),沈 老 师继续要求学生将这些三角形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并不困难,但已知三条边的长度,怎样按角分类呢?除6、6、6这个特殊的三角形外,现场听课老师也一下子都想不到能让四年级学生理解的好办法。在课堂上,学生确实也“卡壳”了。但这时沈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他们思考、探索,并提示学生可以画一画,可以讨论交流。反馈时,来自于学生的精彩让听课教师惊讶不已。怎样确定8、6、6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呢?学生是这样推理验证的: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都是6厘米,再量出斜边的长度,发现是8.4厘米,学生得出结论,斜边只要比8.4厘米短就是锐角三角形,反之就是钝角三角形,从而推理得出8、6、6是锐角三角形,10、6、6是钝角三角形。完美的创新思维!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尽在其中。课后,我问沈老师:这是你备课时想到的办法吗?他回答:这是试教时学生自己想到的办法,今天的学生果然也想到了。过了几天,我也去试了一下这个环节,学生果然也想到了,看来学生的这种精彩是值得等待的。我认为,能够彰显学生的精彩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听了这节课后,我感到这个阳光男孩又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