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博物馆艺术品的审美感悟

2018-04-02叶津

艺术评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灵感艺术品

叶津

摘要:观看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玉琮,探寻古代玉文化,以此为索引,本文从探索创作根源、玉琮的艺术本质分析、玉琮的其它畅想、玉琮的历史贡献四方面论述了古代玉琮包含的种种文化现像与艺术本质。

关键词:艺术品 文化载体 灵感 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73-02

一、探索创作根源

我们一提起某件艺术品,就会说起它的样子,质感、色彩、作者、年代等。艺术品的欣赏高度,笔者个人觉得取决于欣赏者的职业背景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会对某种艺术品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审美结果,每一件艺术品所产生的年代、作者、原因都不一样。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有它的独立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精神情绪,里面还包括作者的风格、创作手法等。就艺术家本身来说,艺术家有他自己的个性,有的平和,有的亢奋,有的沉默,有的神经质,他们对生活中幸福、灾难、朋友、亲情、友情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要解读一件艺术作品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年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概况,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重要认识,也是解读艺术品的正确途径。

艺术品的诞生脱离不了实际生活,艺术品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表现生活,艺术品的价值恰好体现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也阶段性体现了某一时代的人文社科,既有精神体现也有艺术体现,艺术品也被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见证。

古玉从艺术价值来说,本就具有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它本身存在的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作为古代这个特定的时间段来说,古人的科学技术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易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玉器在中华文明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物质形态无法比拟的。玉的美感增强了人对玉的好感,玉的审美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展。玉逐渐成为珍贵的礼品,巫术祭品和宗教礼物,形成了内涵丰富,理论体系较为完善的审美文化。

玉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能表达一些外在的权力象征,还能影响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人的思维。东方人对玉的审美和其它地域的不同,其生活规律、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等带给玉的内在含义和外形的规律都受着不同层次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对人又相互产生影响。原始宗教与原始人类的文明程度不发达,所赋予玉的无可比拟的神性,用于装饰、观赏、礼物等,信仰方式决定了炎黄子孙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感,信仰决定着动力与寄托。《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二、玉琮的艺术本质分析

湖北省博物馆中的藏品玉琮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的艺术品。良渚文化中的玉琮——作为礼器的玉琮,标志着人类进入父系社会的人神崇拜。玉琮纹样兽面的威猛,让人感到天人合一的神威。对玉器作为巫术祭品和玉器作为宗教礼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和尊敬,古人认为玉这种物质本身具有灵性,用玉做成的祭祀时的某件法物,在礼天、祭地、赂神等,这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玉,凝聚了一切求福免灾的要求和愿望。玉琮是六瑞古玉其中之一,也是古代祭人和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祭祀是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它与巫术有很大的关系,是人们对原始宗教、原始信仰的表现,人们对天地的崇拜,把精神力量变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是有感而发的某种情绪、情志、意念。要通过某种物品来达到与天对话的目的,所以说,古玉也代表想象性和虚拟性。而玉琮的外观又具有审美性,它的外观与商朝的后母戊、四羊尊、十字孔铜方卤,和传说中的九鼎的造型、纹饰都依旧带有原始的抽象性,它的内圆外方又好像与道家的阴阳鱼又有着相似之处,都意味着阴阳的平衡,其神秘色彩很浓厚,人们要求自然的统一,万物的协调。玉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温润。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之说法,不仅是对玉文化底蕴的高度概括,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玉文化的思想内涵,确定了中国人审美观的理论基础。

玉雕是一件精神性的人工制品,那么,在人工制品中,我们又可以分为商业性质和精神性质两大类。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后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层面的需要。精神产品是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在经过长期的演变,才上升到代表某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代表其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精神诉求。从玉琮的外形上说起,其创作中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又分为想象性、直觉性、发散性,形象来源于生活经验,由感性传达到艺术手段来表现到具体物体上,在传达到欣赏者的想象世界中,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两者都需要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欣赏者也要去找到对应生活世界中的形象去找到答案。直觉的产生是欣赏者突然之间找到一个直接的想象去对应其欣赏的作品,发散性的想象,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多点的联想,受着环境、时间、心理的影响,从而发展为多个不同的想象空间,不断的变化,从而使艺术品也出现不同的主题。

雕塑在物质上来说,石头是载体,艺术家把虚拟想象中的形象反映到具体物质上,物质的分类也决定着艺术分类,不同的艺术分类,其物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因素,物质载体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本质条件。

三、玉琮的其它畅想

我们可以看到玉琮这个古代艺术雕塑作品,与其它年代的玉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对比气息,这个不论从外形和色泽来看,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文化内涵,可以想象是怎样的灵感触发了作者创造出这样一个与天地对话的“神器”,是梦中的神灵中对他的指引还是对宗教的痴迷的状态造成的,但无论怎么说,也许作者不知道其灵感来源于哪,也许是一瞬间迸发的,也许是长时间积累出来的一种经验感悟。任何灵感的来源起码是一种量到质的飞跃,先有积累,不断地碰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这其中,也许艺术家在百转千回中找到了最恰当的解决方法。

笔者觉得欣赏者如果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其欣赏的最终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读过中国历史的人不可能读懂其中的历史意义与精神含义,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判断在里面,这也就强调了艺术欣赏其实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而这种心理活动也是欣赏者的一个自我确证的过程。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的、未知的、神秘的。欣赏者往往会被其外形带入某个年代社会环境中,想象作品在场景中的作用,其人们的装扮等一系列的生活场景,作品的形式美感能打动人心或震撼人心,或喜悦悲伤,或惊恐愉悦,也许能产生共鸣,也许出现排斥的心理感受,其作品所要表達的东西便产生了艺术价值,前面所说的也就是艺术信息。

艺术信息的传播效果表现在受众者的心理产生了多大的共鸣与影响,效果体现了双向性和互动性的双重意义。雕塑其传播的物理性是静态艺术传播,最早最典型的就是古代的图腾雕塑,或在器物上的装饰,静态艺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静态艺术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变化在心理上会发生变化,比如小时侯去看一尊雕塑是一种感受,青年时代是一种感受,老年时代是一种感受,不同的时间思考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四、玉琮的历史贡献

笔者觉得玉雕也是一种时空艺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现代人的时空里,其艺术品质、艺术信息的传达,无不牵引着人们对它的好奇与渴望,它可以突破时间的消磨,突破古代与现代思维的隔阂,去融合时间与空间。当远古的艺术经过几个世纪的留存,这种留存本就存着巨大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是不可再创造的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其艺术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古代艺术品的价值,对于国家来说,具有历史断层的弥补作用,对古代艺术品与现代艺术的历史连接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当我们再回到博物馆中时,古代艺术更多传达的是精神上崇拜。所有的纹饰与功能都是来源于崇拜之后的升华,使其影响人们日后的审美观点,古代的雕塑艺术其形式多样化,想象力丰富,技术成熟。甚至现代玉雕作品也无法去比较,现代玉雕作品更多的是去模仿,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时脱离了作者的本意,将作品最大利益化,但是其中也不乏许多优秀名家的作品。

艺术品的审美从古至今都是精神至上,其二是功能上的,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关系来看是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的。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灵感艺术品
食物也是艺术品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如何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艺术品被盗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