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体系建构与运行的评析
2018-04-02徐海燕
徐海燕
摘要: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规范的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本文在对国家治理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思想自由化多元化为目标,在各个领域推行激进改革,以期望构建现代化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但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等进行了评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西方一些权威组织的评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但因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进程的特殊性产生了“名不副实”的现象,对此应加以客观看待。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特征;评价
中图分类号:D0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CN61-1487-(2018)02-0020-05
一、对国家治理内涵的探讨
国家治理是政治学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概念和范畴。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国家治理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指出,对国家治理模式的探讨最远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①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实质是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分类。[1]131由于各国的国情、政情以及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主体,其实施治理模式的情况受到关注。据此,根据不同的治理类型,出现了国家主义治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治理、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等多种国家治理理论。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国家主义理论将国家治理界定为强大的国家主导体制下的治理模式③。在国家主义治理理论中,公民的行为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息息相关,是强大的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保护对象,国家由此可获得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秩序[2]77。
与此不同,西方现代精英民主论者坦然面对政治家只是将人民作为获取权力的工具,以及治理的技术性必然导致精英决策这两大现实[3]。以“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治理”理论为代表,在“人民的统治”的原则下,将治理视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或者“多元政体”,在治理模式中渗透着公众辩论、直接参与以及大多数参与的民主精神,允许社会存在众多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其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影响政府的治理决策,以最大满足不同的利益群体,既防止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又防止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4]23。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蕴含的国家治理理论吸取了国家主义理论,以及“人民主权”思想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与形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国家制度本身只是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这种规定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在现实性上,国家制度在治理中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是“人的自由产物”。[5]39列宁认为,在“民主”只是作为“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时,它同历史上任何国家一样,本质上都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与此同时,还要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力“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6]257
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上个世纪初,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伊始,就构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治理体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逐渐形成了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的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走过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把苏联从一个手扶木犁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军事国防现代化国家。苏联时期的吉尔吉斯斯坦实行的议行合一、一党制、苏维埃制,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改革下,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开始实施改革,最终走向独立。由于历史上吉尔吉斯斯坦同中国曾经有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其政治制度体系的变革及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建构述评
从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到独立主权国家,新的国家领导人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未来充满憧憬。1991年10月当选的吉尔吉斯斯坦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独断和压制异己思想的机制”为目标,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行激进的改革,以期望构建一个完备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
(一)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统制与政权稳定期(1992年8月至2005年7月)。根据吉尔吉斯斯坦1993年5月5日颁布的独立后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性质做出的规定,该国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实行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原则的世俗国家。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实行两院制的议会制度。由单一选区选举产生的两院议会由105名代表组成,其中代表会议成员为70名、立法会议成员为35名,两院议会是三权分立的重要机构。
1995年2月初,阿卡耶夫总统发动全民公投的动议,对宪法进行修改。新修改的宪法使总统成为“最高负责人”,议会的权力相应地受到限制,成为一个纯粹的立法机关;1998年10月的第二次修宪法则基本构建了一个“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框架,但国家政局的稳定性面临挑战。2003年2月,该国第三次通过宪法修改草案,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议员人数由105名修改为75名,由于增加了议会、总统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总统权力得以逐步削弱。
总统-议会制与政权动荡期(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2005年3月爆發的“颜色革命”推翻了首任总统阿卡耶夫的政权。巴基耶夫2005年7月正式当选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任总统,并开始了加强总统权力的制度改革。在2007年新修改的宪法中,在坚持一院制的前提下,对议员产生的办法做出了调整,从单一选区制转变为单一选区制和政党比例代表制相结合,各占50%;这一时期,总统的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在对内外政策的决策权上,由“总统决定”改为“总统确定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总理拥有确定对内政策(主要是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在总理的任免权方面,由“总统提名,议会同意”改为“议会内拥有50%(单独或联合)议席的政党提名,总统任命和解除”;在对审计院院长的任免权上,由“总统任命院长及1/2成员议员”改为“总统提名,议会选举”。但这一时期国家形势相对动荡,上述的各项原则和条款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但这为国家政治体制发展成议会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议会制与政权成熟期(2010年4月至今)。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的“二次革命”推翻了巴基耶夫政权。到2011年12月,阿勒瑪兹别克.阿坦姆巴耶夫正式就任吉尔吉斯斯坦第三任总统时,总统权力大幅削减,议会权力获得了实质性扩大。总统已经无权解除总理的职务,而转由议会50%以上多数党选举;在内阁成员和非内阁成员的任命与解除方面,总统只负责国防、安全部门的正副职成员,总理已经获得了其他成员的提名权、解除权,议会获得提名人员批准权等;2017年1月28日,阿勒玛兹别克.阿坦巴耶夫总统正式签署新宪法。新宪法以扩大总理权力为目标,对2010年宪法进行了40多项补充和修改,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稳定政府,缓解政府更迭过于频繁给国家带来的伤害。④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特征及其评价
自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苏维埃制到总统制再到议会制的演变。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中亚地区最“西化”的国家,构建政治制度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实现人民福祉的良好政治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但在自由化民主化多元化氛围下,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两次“革命”,总统、总理和议会之间、执政党(执政联盟)和反对派之间,通过修宪展开政治较量,难以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25年间,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6次宪法修改、3任总统、6届议会、22任政府总理(截止2016年4月),成为全民公决最多、宪法修改次数最多的独联体国家。这显然与其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心中的“中亚的瑞士”和“民主之岛”的理想相去甚远,其国家治理模式难以说是成功的。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在国际地位和地缘环境的重要性凸显,一些西方权威性组织对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进行了量化分析,虽然这些统计标准和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增进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状况的理性认识。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发展指数在中亚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以上所论述的维护政治稳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特殊性。
构建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吉尔吉斯斯坦实行议会制以来,新总统为净化行政机构队伍,力图通过制度反腐、强化官员问责来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府。2012年,该国总统签署《关于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政府反腐败行动计划》,2014年3月国家开始全面提高国家强力职能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及退休金水平,但腐败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从“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清廉指数来看,吉尔吉斯斯坦治理腐败成效不大,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清廉指数”为38分,属于最腐败的腐败国家20名之列⑤(清廉指数的分数在0到100之间,分数越低腐败越严重)。
三、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建构及其述评
(一)国家经济体系的目标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苏联计划经济分工制度受益者。独立后的吉国效仿俄罗斯采取激进的“休克式改革”,推动国家走欧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并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自由度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独立、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在2001年,阿卡耶夫总统宣布了《吉尔吉斯斯坦2010年前综合发展目标》,以及一些行业内的发展规划,如《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2011-2015年公路运输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2012-2020年铁路运输发展战略》,推行以私有化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维持经济低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后因国内政局动荡,加之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随着政局逐步稳定,2012年12月新总统颁布的《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⑥被称为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纲领。该战略提出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并将交通、电力、采矿、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二)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评价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在此期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人民发展的各项综合性指标,以及营商环境都有具体要求。根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1月,吉国GDP增速达到10.5%⑦,跃居独联体国家首位,2014年该国人均收入达1200美元,已跨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⑧,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两年。应当说其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经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吉尔吉斯斯坦总体处于较低迷的水平。
吉尔吉斯斯坦两次政府更迭与经济困顿原因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世界银行对2011-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比例的显示表明,其结果不容乐观。
从经济自由度看,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每年发布经济自由度指数的年度报告,涵盖1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分数越高,就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越高,表明经济自由度越低,与那些较少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具有较多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会拥有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繁荣。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也在中亚国家中位次靠前。
从历年的自由度指数的横向对比看,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水平比2014年、2015年较低,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正在不断降低。
四、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及其评价
(一)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不断发展与壮大。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于1991年2月和1999年5月、10月通过了《社会组织法》《政党法》和《非营利组织法》三部法律⑨,从而奠定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基础。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是吉尔吉斯斯坦最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非盈利组织一般为非盈利性合作社、社会联合会、基金机构等3种形式⑩,上述机构与大众传媒、政党、工会和宗教组织一起构成了国家社会组织体系。
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上个世纪末期的吉尔吉斯斯坦私有化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大众传媒业迎来新的时期,国营媒体私有化成为普遍的形式。在政治取向方面,尽管当前私营媒体占多数,但大众传媒都有明确的立场,哪怕是政府反对派的立场。[7]吉尔吉斯斯坦是多党制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从总统制到议会制的演变,从苏维埃制到两院制、一院制的演变。政党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自喻。截止2016年12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司法部正式登记注册并开展活动的政党有223个。在2015年10月的议会选举中,只有6大政党进入议会,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政体自2010年实现议会制转型后,由参政党组建执政联盟推举政府,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第六届议会内第2次组建执政联盟。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如此更迭频繁,引人深思。
在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的社会因素中还不能忽略部族势力的作用。早在近代以来,吉尔吉斯人就形成了部族意识。到了苏联解体后,随着民族意识增强,地域观念日趋明显,地区主义色彩日渐浓厚,部族意识更为高涨,并与国家的权力机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复兴民族文化、传统、语言方面发挥着作用。?2011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成立了“民族和宗教政策与公民社会互动处”“国家地方自治与民族关系事务署”,希望这些服务型机构的政府部门更好地为民族工作作出贡献?。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还赋予国家监察院负责监察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情况、受理侵权事件的职责,将其作为独立于总统、政府、立法和司法机构的独立组织发挥监察作用。
(二)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治理评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人类发展指数也是评价国家社会领域治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社会领域的治理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战略和政策让所有人的潜力均得到充分释放,那么人类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类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减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并由此提出三个方面的战略: 第一个方面侧重于制定国家就业战略和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抓住机遇;第二方面则涵盖保障工人的权利和福祉、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消除不平等现象等重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着眼于促进可持续工作,消除有偿和无偿工作领域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为青年、残疾人士等特定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最重要的是,需要提出相关议程并付诸行动,争取早日实现新的社会契约、全球协议和体面工作议程”?。以实现上述原则为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4年对188个国家进行划分,分为极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低人类发展指数水平四个等级。根据排名,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属于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56位,吉尔吉斯斯坦则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120位,塔吉克斯坦位列129位,土库曼斯坦位列109位,乌兹别克斯坦位列114位。吉尔吉斯斯坦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仅次于塔吉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位列第四,处于较低水平。
总结
在中亚国家中,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之初自诩为“中亚瑞士”,以西方的“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来进行政治制度和社会转型,打造由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个层次组成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以“发展民主政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为三大目标,以期建设一个繁荣与稳定的国家?。但独立25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缺席、软弱,给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凸显。国家集权主义的历史经历、民众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取向、部族利益的政治集团化与激进的西方改革形成“对冲”,西方式自由而多元政治体制没有给吉尔吉斯斯坦带来繁荣与稳定,却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社会危机,造成政治结构体系功能的紊乱与失灵,使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成了中亚较为动荡的国家之一。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权力运行中,国家治理体系表现为最小政府演变为威权政府、民主斗士颠覆民主政权、政治精英操纵街头政治、利益集团掠夺公共资源的混乱现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所言:社会制度的建构不能够抛弃过去的经历和传统,因为“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理解了过去,才能理解今日国家的制度演进历程[8]66。
从近几年西方权威评估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各项指标的评估看,各项指标数值呈现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但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因此,西方权威评估组织所谓“标准化”的评估值,在不同传统、地域环境下有时产生名不符實的现象。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自由度很高,但是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方面的成绩乏善可陈;虽实行多元化的多党体制,但政党发育不成熟,有数据表明,在2010年新宪法通过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有29个政党获得了参选当年10月议会选举的资格,但其中过半数都是新成立的政党。这样的政党一旦当选显然并不能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这再次表明,在全球化、民主化进程中亚洲国家在选择政治体制的策略时,单纯以西方治理模式来实现国家的善治尚缺乏一种“相应的土壤”。[9]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在具体环境下,一个好的立法工作者和实事求是的政治家都不应该强调实现一个“绝对至善的政体”,更应该了解自身国家的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1]133
注 释:
①Harry Eckstein, “A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Past and Present,” in Harry Eckstein and David E. Apter,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A Reade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3, p. 3.
②相关经典著作参见Carl Schmitt,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Cambridge: MIT Press, 1923; Ivor Jennings, Cabinet Gover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7; Ernest Barker, 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6; Carl Friedrich,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 Waltham, Mass.: Blaisdell,1968; Herman Fine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Government,New York: Holt,1949.
③Айзада Кутуева:Лидеры 5 фракций Жогорку Кенеша обсудили законопроект о референдуме по изменению Конституции,. Бишкек – ИА24.kg., 25 марта 2015года.
④барометр мировой коррупции 2016,http://transparency.org.ru/barometr-mirovoi-korruptcii/blog.
⑤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⑥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цены и тарифы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⑦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УДС ,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⑧Закон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т 15 октября 1999года N111, 《О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принят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ым собранием Жорорку Кенеша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1 октярля 1999года.
⑨Приказ Минюста КР от 3 декабря 2003года №180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опорядке регистрации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лиц, филиалов 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бств органам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⑩Список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партий.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20 лет Ассамблее наро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Модель межэтнического мира и согласия,http://www.assembly.kg/lit/001.%2020%20let.pdf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делам местного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межэтн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http://gamsumo.gov.kg/ru/search/
?http://hdr.undp.org/en/2015-report/download 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 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
?《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英)洛克.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英)帕特里克.邓利维,布伦登.奥利里.欧阳景根等译.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美)弗朗西斯.福山.黄胜强,许铭原译.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俄)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7]赵永华.穷媒体、无序民主与国家动荡——解析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中的传媒之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
[8]曹沛霖.制度纵横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杨心宇.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的若干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