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可视化的特征及其呈现方法
2018-04-02
(吉林动画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多媒体时代,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全面向移动媒介方式和动态传达形式进行全面推进。动态视觉传达是指已经从纸媒介为代表的二维静态传统视觉传达领域,发展为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持的、以二维三维动态形式及动态媒介存在方式传播的新领域。美国学者保罗·利文森在《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一书中曾说道:“任何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意料之外的结果。加上我们能够对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可能的调整,我们登上了一个有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未来的旅程,一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的旅程,一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如何影响未来世界的旅程。”
一、信息可视化中动态图形的特征
(一)跳跃性
数字媒介中动态图形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跳跃性特征,而跳跃性的设计能产生一种炫目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图像与色彩、音响等方面差异性变化更为强烈,图形变化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更易于吸引受众。它呈现出一种灵活、新颖、刺激的表现效果。传播目的更为强化,艺术表现和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带给了受众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和视觉吸引力。
(二)互动性
在数据呈现类的可视化项目中,设计师的工作是要吸引读者能自发挖掘数据里的故事,所以除了数据的视觉美化外,还会考虑读图体验的设计,也就是常用可交互方式来呈现整个可视化。其中双向互动式当代数字媒介中动态图形的一大特色。其设计实质就是从种种用户的体验性操作出发,使传统意义上的观看过程变成观看、参与、感受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刻体验的过程。因此,要始终把用户体验即用户接触到图形时的综合感受放在首要位置,要从图形的造型、颜色、音效及这些元素的变化方式等方面着手来引领用户的视觉感受。
(三)立体化
数字媒介中的动态图形可分为三类:二维平面图形、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仿三维化表现。二维图形的仿三维化就是加入阴影及明暗关系、空间感等元素使图形具有类似于三维图形的形象感和立体感,营造一种假三维的效果,但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3D建模的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图形比较而言,三维立体图形更接近于真实效果,形象更直接,更能多维度的展现食物,从而能与受众更好的交流。立体化动态图形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立体和空间感、音像效果、传播影响力等方面的影响,动态图形立体化作为一种紧跟潮流文化的表现方式,正在不断地带给人们更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媒介感染力。立体化设计是一种设计表现维度的扩展,它从视觉层面上扩宽了动态符号的可能性。
二、动态可视化呈现方法
(一)形体造型增强信息可视化的叙事性
视觉元素中的形体造型要素可以很好地诠释信息可视化的叙事性,不同的形态造型展示了不同的信息内容,在视觉表达中最常见的造型是曲线、折线,或各种几何图形,每种造型可以代表不同的情绪。
(二)动态观点性可视化
用动态呈现观点可视化相比数据呈现有明显的优势,就是对于读者来说接受信息更加“简单粗暴”,而且设计起来也较为简便。对比信息图表来说,图示视频主要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对读者的吸引程度也不一样,但这需要一个好的“导演”。相比信息图表,图示视频或有个优势,就是好的动态演示加上配音,可以弥补视觉设计上的不足。
(三)动态增加信息可视化的视觉体验
在信息可视化的视觉表达中,动态将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有节奏的信息处理、传输和实现,通过造型和色彩的运动,满足受众的视觉感受,同时将信息内容更加深刻地传达给受众,使整个信息传达的过程更加轻松。
(四)动态可视化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对比和比喻。
无论是数据呈现还是观点陈述,对比和比喻都是可视化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
对比——有对比就能催生故事。就想GOLDSTAR广告,设计师把男女上洗手间的整个行为用流程图表可视化出来,因为有了男女对比而让故事耐人寻味。从而让目标受众了解一个观点:感谢上帝你是个男的!
比喻——把陌生的变熟悉。数据给我们的都是陌生而繁杂的感觉,没人会对一大堆烦躁的数据感兴趣,设计师在数据呈现类可视化设计的时候,多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读者感觉陌生的数据转化为他们熟悉或者有认知度的东西呈现给他们以达到共鸣。
【参考文献】
[1]刘晖.信息可视化设计
[2]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