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2018-04-02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单位制社区管理体制逐渐解体,社区居民诉求和需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现行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的行政导向的社区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基层社区治理形势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和创新。三社联动作为一项社区治理体系的创新手段,强调以社区为基础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探索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由单一政府主导一元模式向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协同合作治理的路径转变。三社联动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新时代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然而,在我国各地三社联动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三社联动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对策,以更好丰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更好的满足社区治理需要和社区居民诉求。
一、三社联动面临的困境
(一)社区行政化导向明显,社区自治水平较低。社区是三社联动的主体之一,应该发挥基础平台作用。社区的概念来源于西方,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后,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本文认为三社联动中的社区广义上指的是共同居住在一定区域的社区居民生活共同体,狭义上指具有官方行政色彩的社区党群组织和居委会。由于我国数千年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上缺乏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传统,尽管新时代国家提出社区管理要向社区治理转变,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实践中仍然习惯将一些行政职能交给社区居委会承担,导致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日常工作被完成上级行政事务所困,难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上。另外,从社区居民的角度,除了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有一定认识,绝大多数居民对于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完全不了解,从心理上和习惯上缺乏自我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基础。
(二)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载体作用较弱。社会组织在国内主要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第三部门”,能够提供政府和企业不能提供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西方国家因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历史传统,市民社会发展历史较长,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较高。而我国恰恰与西方相反,社会管理历来采用“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这导致了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当前处于发展初期,具体到社区治理领域,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力量就更为薄弱,社区社会组织能达到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标准的比例较少,大多数囿于场地、资金、人员限制,只能在乡镇街道办和社区进行简单备案,仅能维持日常运营,在三社联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限,提供社区服务的能力也不强,很难在创新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载体作用。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在三社联动中,社会工作一般指社会工作者,也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工作者不同于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具有社会工作知识技能,经过专业训练,运用专业理念和方法,获得职业资格并在政府备案,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助人服务的人员。由于社会工作在国内起步发展较晚,改革开放之后国内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对口单位是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由于社会服务机构自身的非营利性,获取资金渠道有限,难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高薪报酬和良好职业发展前景,从事社会工作也难以带来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都不是很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进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率较高,影响了其在三社联动中支撑作用的发挥。
二、完善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主体角色定位,切实将联动落到实处。三社联动中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个主体间并非完全独立运行,发挥联动模型的作用必须做好三个主体的角色定位,三个主体在社区治理领域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具体而言,社区居委会作为连接政府和社区居民的纽带,应将自身定位与自治组织,而非乡镇街道办的行政职能的延伸,需要构建机制和平台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居民联系起来,起到统筹协调作用,切实提高社区自治水平;社会组织应通过设计开展优质的项目,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公共事务中,将社区居民真正组织起来;社会工作者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救助需求,帮助社区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重建生活能力和信心。
(二)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发挥基础平台作用。首先,基层政府乡镇街道办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收回不应该强加于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杜绝将社区居委会演变为基层政府的“打工仔”,应当为社区居委会“减负”,回归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属性,为社区居委会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松绑”。其次,社区居委会要跟上国家强调社区治理创新的政策号召,将社区事务在居民中进行公开,定期不定期对社区居民培训公共管理知识,采取居民会议、议事会等多种议事形式,把社区居民凝聚起来共同治理社区公共事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最后,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组织信息、社会工作信息、居民信息进行管理分析,真正为三社联动起到基础平台作用。
(三)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高载体作用。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可以弥补社区环境卫生、宠物饲养等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困境,能够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的效果。首先,政府应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出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简化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手续,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或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完善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来确认社区社会组织的合法性,解决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场地、资金等发展困境,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供给和服务。其次,社区社会组织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项目设计实施能力、资金筹措能力,不断吸引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三社联动中发挥好载体作用。
(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提高支撑作用。社会工作人才具有理论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优势,能够依托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平台载体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助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十分重要。首先,政府应出台鼓励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政策,支持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人才,在职称评定、社保福利等政策上对社会工作人才一视同仁,解除社会工作人才的后顾之忧。其次,社会组织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应为聘用的社会工作人才建立规范的人员管理、评价、考核、报酬、晋升等激励保障制度,保持社会工作人才的稳定,提高岗位的吸引力。最后,社会工作人才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为三社联动提供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东辉.“三社联动”的内涵解构与逻辑演绎[J].学海.2016.3
[2]曹海军.“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J].行政论坛.2017.2.
[3]石兵营、谭琪.“三社联动”主体及角色再定位[J].社会工作.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