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献中类比修辞的英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为例
2018-04-02徐宏亮王文婧
徐宏亮,王文婧
政治文献中类比修辞的英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为例
徐宏亮a,王文婧b
(阜阳师范学院a.外国语学院;b.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学术界对政治文献中类比修辞的翻译研究关注不够。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中的类比修辞为研究对象,探讨政治文献如何有效地传达类比修辞的丰富内涵。研究表明,可以采取直译、意译、显化和隐化四种策略来翻译类比修辞,以达到理想的外宣效果。
政治文献;类比;外宣翻译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浓厚兴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汇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重大场合发表的讲话、演讲等重要政治文献,是国际社会了解当前中国国情和大政方针的实用指南。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外语译本的学习和研究,对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从话语修辞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大量使用经典名句及修辞俗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活的现代形象,阐述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当代意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习式话语”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和修辞俗语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本文集中考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类比修辞及其英译策略,对当前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政治文献翻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类比修辞
类比(Analogy) 属于和比喻同一范畴的形象比较手法,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是用一类事物的特征,解释说明另一类事物的特征,这两类事物具有不同的表象,但在内在某些方面又具有一定关联性和相似性。类比由两个元素构成:本体和比体,本体是在特定语境中需要表述清楚的概念和事物,是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体是作者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读者理解领悟作者话语用意的手段。比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比较常见,因而容易被读者所理解。使用比体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本体更加清楚明白,更加有利于传达作者的话语意图和思想,从而让读者信服[1]65-77。作为一种修辞策略和话语策略,类比使用得当,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交际效果。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类比,可以使阐明的事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类比,可以增添描写的幽默情趣,使文字活泼清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国内有学者从句法成分分析层面辨析类比与暗喻、明喻的概念差异[2]11-14,从典籍作品中分析类比修辞在话语中的重要作用[3]113-116;[4]121-123,也有学者从语法认知视角探讨类比的工作机制,关注语言背后的人类思维过程[5]75-80;[6]40-43。总体而言,类比修辞多年来一直没有引起语言学界足够的重视,在宏观话语层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对类比修辞在话语风格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翻译类比现象关注不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类政治文献中的类比现象的翻译与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二)政治文献及其翻译
政治文献也称官方话语,包括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政治法律文献等[7]235-240,具有政治目的性强、文化内涵丰富、语言严谨规范、逻辑结构缜密等特点[8]324。政治文献是重要的外宣材料,而外宣材料的翻译必须有助于国外读者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理念。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治文献不仅具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职能,而且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他国了解我国国情、方针政策、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最权威的来源”[9]109。因此,如何对中国的重要政治文献进行有效翻译,直接影响到我国价值理念输出的效果,也关系到我国政府国际形象的建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典型的政治文献,它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治国方略,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及内外政策等内容,是了解中国国情、读懂中国政治的权威读物。国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研究集中关注了习近平的话语风格[10]10-15;[11]21-25;[12]36-42、中国特色词汇[13],[14]95-100、古文诗词俗语[14]95-100、习语[15]139-141、海外传播效果[16]54-56等,对该文献中修辞的研究还不多见[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存在大量的类比现象。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使用类比修辞,可以使自己的政治话语具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又接地气的特质,有利于形成自己独到的讲话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己民路线的政治意图。在政治文献翻译中,如何翻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类比修辞话语,彰显领导人的话语风格,将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执政方略有效传递给西方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类比修辞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其英译策略进行探讨,为当前政治文献的翻译提供有益的素材。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类比的翻译策略
反复细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版,找出所有类比修辞的使用实例,然后从该文献的英文版中,找到对应的整句译文,重点关注类比形象词语的翻译策略。通过仔细比对和研究,可以发现第一卷中的类比修辞主要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显化、意译和隐化策略。
(一)大胆采用直译策略,精确传达类比含义,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直译是语际翻译的第一原则,指的是在不违背目标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源语词语的指称意义,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与源语相符。在汉译英的实践中,就是将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直接转译成英语对应的词语,在内容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两种语言的对等。
例1: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8]101
译文:Having been pushed ahea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a deep-water zon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easy part of the job has been done to the satisfaction of all. What is left are tough bones that are hard to chew.[19]113
本例中将中国改革的特定阶段类比成“深水区”,使得深奥难懂、抽象枯燥的大道理变得浅而易见、形象生动,使得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比体和本体通过各自内部关系的相似点自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直译永远是首选的翻译策略,政治文献翻译也不例外。“深水区”直接对应英语中的“deep-water zone”,用这一形象的说法,可直接向西方读者传达中国改革已进入相对较难的阶段这一信息。“硬骨头”译成英语中的“tough bones”,与源文中“难啃的”这一修饰语相呼应,用来类比改革过程所遇到的各种棘手且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兼顾语言的节奏感和流畅性,合理增加修饰语“that are hard to chew”,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再例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上谈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时,将“纪律”类比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压线”[18]396,将违反组织纪律喻指成触碰带电的高压线,让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到,违纪就像触电,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或遭到严厉的惩罚。英译本中,直接把“高压线”翻译成“a high-tension line”[19]440。通过上下文语境,西方读者比较容易理解译文中保留的“高压线”形象,推断出此句涉及的内容是关于违反组织纪律带来的严重后果。译文采取直译的策略,保留原有形象,兼顾了原文的意义及风格,实现了忠实通顺的交际效果。
(二)适时采用显化策略,直译释义注释并用,提高表达的理解度
显化(explicitation) 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指的是目标文本以更加明显的形式来表述源文本中的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使译文意思更明确,逻辑更清楚,更易于目标读者理解[20]55。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如果源语文本表述较为隐晦或不甚明晰,在译文中往往采取显化策略,通过注释方式进行详细解释,以达到最佳传达效果。例如:
例2: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18]392
译文:We must be tough in cracking down on corruption, and ensure that all cases of corruption are investigated and that all corrupted officials are punished, catching “tigers” and “flies”—senior officials as well as junior ones guilty of corruption.[19]434
“老虎”“苍蝇”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反腐斗争新形势提出的时政新词,用体型迥异的两种动物来形象地类比职位高低不同的贪官污吏和违法乱纪领导干部。“老虎”的文化内涵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在翻译时,就必须采用显化策略,用直译异化方法保留原有形象,辅以释义明确传递特定内涵含义,充分表达原句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读者就能聚焦这两个动物形象所传达的“各层级的贪官污吏”语义,正确理解党中央的反腐决心。
在2014年5月19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习近平把各种不同的世界热点问题类比成中国人熟知的“葫芦”和“瓢”[18]251,十分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对于英语文化的读者来说,“葫芦”和“瓢”的形象不一定熟悉。译文中,采用了释译法,一方面把“葫芦”和“瓢”直译成“gourd”和“gourd ladle”[19]275;另一方面,通过加注形式,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这一熟语的真实含义,把比较含蓄的语言明晰化,这样一来,译文读者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原文及中国的语言文化。
从本质上说,意义显化就是在翻译文本中,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将源语文本中表述晦涩或者隐含的信息,明确表达出来,以提高译文的可理解度。翻译中使用显化策略,一方面是因为汉语的形式化程度比英语低,汉语意合的思维特征对英语读者来说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和英语文化上的类比差异,为尽量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丢失,不可避免地增加解释性的“显化”。
(三)灵活采用意译策略,摒弃形式上的束缚,提高译文的可接受度
在直译难以有效传递源语内涵、不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时,意译不失为一种好的替代方法。当目标语社会文化与源语社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时,在译文中舍弃源语的词法、句法或字面意义,进行较大幅度的结构变化或寻找等效的表达词语,最大限度地确保目标语与源语的内容相符或主要语言功能相似,提高译文的可理解性和接受度。
例3: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8]15
译文:Put figuratively, the ideals and convictions of Communists are the marrow of their faith. Without, or with weak, ideals or convictions, they would be deprived of their marrow and suffer from “lack of backbone”.[19]16
此句中以“钙”类比成理想信念,指出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如同身体缺钙,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中文“钙”对应的英语翻译为“calcium”,在译文中没有把它翻译成calcium,而是摒弃了形式上的对应,翻译成marrow(骨髓、脊髓、精华) ,更加贴近英语母语者的思维方式,兼顾了意义和风格,传达了原文的核心精神。同样,在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50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时,也没有翻译成calcium,而是根据所要传达的含义,译为Without ideals and convictions one’s spirit becomes weak,也是摆脱汉语形式上的约束,采用意译的处理方式,较好地增强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在论及反腐败法律制度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阳光”和“笼子”[18]391-392这两个具体物象类比权力运行和使用的环境和范围,喻指权力的运行机制要透明,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的使用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管制。翻译时,去除外在形象,采用意译策略,保留和传达原句的深层内涵(make the exercise of power more transparent and institutionalized)[19]434,简洁明了,表达准确充分,既忠实了原文信息,又使得英文表达流畅通顺,达到了翻译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四)合理采用隐化策略,减词不减意,提高表达的精练性
当源语文本明确表述的信息或意义已蕴含在上下文之中,在翻译时该意义或信息不再加以明示,这就是隐化(implicitation) 策略。在汉语中,表达同一种思想的不同表述方式叠加的现象比较常见,翻译成英语时,往往可以考虑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省译。
例4:如果我们没有,没有参加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18]123
译文:We will not have a chance if we are not capable enough to be part, indeed a major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19]136
这句话来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发言,他鼓励院士们抢抓科技创新机遇,努力赢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赛场的主导权。在汉语中,“一招鲜”原意是指厨师有一道受人欢迎的招牌菜肴,无论把饭店开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吃这道招牌菜,后引申为“过硬的本领、特长或绝招”,可以藉此谋生。在译文中,采用了隐化策略,省略了对“一招鲜、几招鲜”的翻译,让读者的关注焦点集中于随后出现的“参加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保留了原句的核心语义,行文更为简洁流畅,原文思想没有损伤,表达效果却得到了增强。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18]395,在汉语中,“纸老虎”喻指“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稻草人”原指用稻草扎成的、树立在田间用来驱逐啄食农作物的鸟类的假人,常喻指“徒具外表却无内容或功用”的人或物。在本句中,“纸老虎”和“稻草人”喻指形同虚设、没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在翻译时,采用隐化策略,直接译出喻义,省略外在形象,专注主要思想,译成a façade[19]439(欺骗性的表象或假象,摆设) ,强化了原句的交际目的,突出了重点,避免了文字表达上的累赘和臃肿,使目的语文本简洁明了。如果把“纸老虎”和“稻草人”译成paper tiger和scarecrow,有可能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和整句的语义核心,降低译文的可读性。
结语
类比修辞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它以比体和本体之间的类似特征为基础,通过联想类推,对本体加以阐释和描摹,以求最佳的话语效果。作为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文献之一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使用的丰富的类比修辞话语,主要采取了直译、意译、显化(直译+释义或注释) 及隐化的翻译策略,恰如其分地忠实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智慧和话语魅力,译文的表述方式符合西方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达到了政治文献的外宣效果。从修辞、文化等视角考量中央政治文献的翻译策略,及时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讲好中国故事”,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1]王晓军,孟凡艳,孟庆梅.英汉语义辞格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2方克平,章振群. 类比:结构分析及与明喻、暗喻之辨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7):11-14.
[3]雷淑娟.《孟子》类比论证方法分类的理论依据[J].学术交流,2002(2):113-116.
[4]李振华.先秦散文中的类比论证[J].江汉大学学报,2000(2):121-123.
[5]马玉蕾,房红梅.类比和隐喻[J].外语学刊,2005(5):75-80.
[6]马玉蕾,陶明忠.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J].外语教学,2007(1):40-43.
[7]林榕,林大津.政治文献英译:文化翻译观——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J].东南学术,2016(6): 235-240.
[8]谭万文.实用汉英语篇笔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王小萍.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6(5):109-112.
[10]窦卫霖,温建平.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4): 15-20.
[11]凌继尧.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研究[J].艺术百家,2015(1):21-25,37.
[12]钱毓芳,殷志平.习近平话语创新实践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5):36-42.
[13]齐骥.从归化异化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5.
[14]李林株.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政治文献英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2018(1): 95-100.
[15]陈雪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汉语习语翻译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8(4):139-141.
[16]管永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海外传播效果初探[J]. 对外传播,2015(9):54-56.
[17]何明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类比英译策略探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Xi Jinp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14.
[20]Shuttleworth, M. & M.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Analogy in Political Documents: A Case Study of
XU Hong-lianga, WANG Wen-jingb
(a.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b.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The translation of analogy in political documents has attract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so far. Focusing upon the instances of analogy in, the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ive ways of translating analogy into English. Results show that four main strategie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are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political documents; analogy;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2018-10-02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类委托项目“文化翻译视域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研究”(SK2017A1070) 。
徐宏亮(1971- ),男,安徽宿松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翻译学研究;王文婧(1988- ),女,安徽阜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6.08
H315.9
A
1004-4310(2018) 06-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