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雀东南飞》中相关问题的释疑

2018-04-02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簿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郭 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230031)

有关《孔雀东南飞》中个别语句的理解和个别人物身份的确认,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解说,有的解说属于推测猜想,鲜见有力而可接受的理由。笔者拟对此试作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将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得当,此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焦仲卿妻刘兰芝为核心人物,作者对表现刘兰芝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完整细致的安排;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焦家母亲、儿子、女儿,刘家母亲、儿子、女儿,这样成组对称互为对照的次要人物形象作为辅助,还通过县令、太守、太守夫人、县丞、媒人不同社会层次人物的加入,从侧面进一步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特点——聪明善良、勤苦自持、委屈求全、坚贞不移,表现了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强烈愿望的深刻主题。然而诗中的个别语句和个别人物身份却存在着不同的解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诗的理解和欣赏。

有关《孔雀东南飞》的不同理解,主要集中在三点:

其一,“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此段是否存在着文字的脱漏?

《孔雀东南飞》中这段文字存在脱漏问题,最早见之于清人的注解。纪昀最早在《玉台新咏考异》提出《孔雀东南飞》存在文字的脱漏问题。其言: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请还二字未详】。说有兰家女【说,《乐府诗集》作谁,误。又吴显令注曰:序云刘氏,此云兰家,未详,或字之误也。按此二句,文义不属,说有,云有亦复。疑此句下脱失二句。不但字句有讹也】,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谓,宋刻作为,误。今从《乐府诗集》】。”[1]

由此,脱漏之说,代相沿袭,直至如今,如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2006年11月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的注释:“﹝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兰家有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恐仍有脱漏之句。”[2]

我们认为,此段文字虽确有大量省略,但并非是脱漏或者错讹,而恰是文言文行文简练的体现,我们可以根据语法的合理性作如下解读: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此句,前人多以为有脱漏或者错误,其实,可能是因为忽视了此句中有省略手法和被动句式的运用。“寻遣丞请还”一句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即主语还是前句中的“媒人”,而“遣”字当是被动语态,“遣”字之后省略了介词“于”,明白了这两点,这两句便语义畅通了。这两句应该是作者或者述者陈述,“媒人(在替县令家三公子做媒)去(离开)(刘家)数日(后),寻(不久)遣(于)丞(之请)(而)还(于刘家),就是:“上次到刘家提亲说媒的媒人,离开刘家几天之后,不久又受县丞的派遣回到(又一次返回到)刘家来了。”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此几句前人多以为“兰”字为讹误,或者强解为指称刘兰芝,其实这几句是先前为县令儿子说亲的媒人受县丞(或者府丞)的派遣,再次到刘家提亲说媒时,向刘家介绍提亲人家的基本情况的话语。(媒人)说有兰(大户人)家(之)女,承(户)籍(因某种原因承继家门宦籍身份)有宦官(或者嫁到拥有官宦地位的人家,也就拥有了官宦身份),(有人,或者兰家女)云(说)(她,兰家女)有(排行)第五(之)(儿)郎,骄(娇)逸(尚)未有婚(配),(兰家女或者太守)(派)遣县(郡)丞做媒人,(兰家女或者太守)(让)主簿(沟)通语言(传递消息)。就是:(我这个媒人)直接告诉你吧,这就是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儿郎,已经决定想要和您家的兰芝结大义(婚姻之亲),所以(他们,郡、县丞、主簿等)派遣我来到贵门。”

从行文语法上看,这样的解释完全讲得通,也最自然合理。故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卷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笺注中说:“共一千七百四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3]

其二,“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中的“兰家女”到底是谁?“兰家女”是指刘兰芝还是另指他人。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就是当时的民间歌谣,它继承了《诗经》的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孔雀东南飞》产生在东汉末年的庐江府,这里的庐江府,据专家考证,在东汉时期应该称庐江郡才对,管辖的应该是安徽西南部沿江江北的安庆、潜山、望江、宿松等一些地区。

在安徽有这样一种风俗,对于出嫁的女子,其家乡往往对她们有着特殊的称谓,在其夫家的乡里邻里,往往称呼这些出嫁来的女子为“老某家的”“老某儿”,这个“某”是其夫家姓氏,而在其娘家的乡里邻里,则称呼其为“某家”或者“某家女”,这里的“某”,则是其娘家的姓氏,而在女子娘家,能够被称为“某家”“某家女”的已婚女子,或者其娘家本就是当地的名门或者望族,或者是因为这个女子是嫁入了名门或者望族或者官门,这种称谓是一种昵称,也是一种敬称。而相应的在女子娘家的乡里或者邻里也会称呼该女子的丈夫为“老某家”,这里的“某”,则是女子娘家的姓氏。

据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认为,“兰家女”应该是指原本娘家姓“兰”的太守夫人,她或者因为原本家庭的显赫背景而仍被冠以娘家姓氏,或者因为嫁入豪门(太守家)而“兰”门显赫。或者是为了提亲说媒时为不张扬身份,避免因家庭背景引起婚事的复杂变故而故意隐去太守这样高贵的身份,仅以夫人娘家的普通身份姓氏说起亲事,只是在刘家未为所动时,媒人为避免出师无功不好向上官交差时,才不得已搬出太守的特殊身份背景,以期打动刘家。果然,刘兄的反应大异于前,一下子跳了出来表明态度,也才有了兄训诫妹屈从的一节。

其三,“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媒人究竟是谁?有几位媒人?

媒人应该是两位,身份可能不同。一位是先前到过刘家,为县令家的公子向刘兰芝提亲说媒的媒人。“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这两句里提及的媒人就是其人;而另一位则是由前一位媒人介绍提亲人太守家的情况引出的,“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这两句表明,太守是请县丞(或者府丞)为儿子当媒人的,还请了主簿担当起传递消息的工作。太守显贵之家向普通民间人家提亲,自然不能直接委托民间媒人,往往委派身边或者说亲对象所在地的官员处理提亲事务便较自然。这里的县丞是太守邀请做媒的人,然而县丞也不是亲自到刘兰芝家直接做媒提亲的人。说媒是一件“专业”要求很高的工作,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这种活动多是民间性质,县丞(或者府丞)这样的官方身份是不便亲自实施的。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县丞(或者府丞)在接受了太守的信任委派后,找到先前为县令到刘家说亲的媒人,派遣这位媒人再担当起为太守说亲做媒的“大任”。这两位做媒的人,一为民间人士(可能是男媒人,但更可能是媒婆),另一位就是县丞(或者府丞)这位名义上的媒人。两位媒人身份不同,分工不同,说媒活动中的职责也不同,县(府)丞所做的事和私媒没有大的差别,仅仅是有着官员的身份,却不是以官员身份承担媒人职责。这种安排既合情合理,又丰富了人物性格,更真实自然地展现了汉魏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

猜你喜欢

主簿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泪写《孔雀东南飞》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做官不识字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曹操割发代首
不知足诗
眼力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