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南朝时期儒学教育的变迁和影响

2018-04-02唐虎兵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私学官学玄学

唐虎兵

(绵阳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四川 绵阳 621000)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这使得儒学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推崇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使得儒学被统治者认可,达到了巅峰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共存,相互争论又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在魏晋南朝时期,很多有识之士一直没有停止对儒学的探索,他们不断为儒学的发展奔走,并不断为其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南朝动乱的年代,儒学并非一蹶不振,相反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这种效果其实是和南朝的儒学人士息息相关的。本文对南朝的儒学发展进行分析,梳理一下儒学在南朝的发展状况。

一、南朝儒学教育的变迁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在以后的六百年中,儒学教育一直保持着其权威性,特别是在官学中,儒学教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虽然在魏晋时期,玄学炙手可热,但是儒学以其权威盛行于世,特别是官学教育中,它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在以后玄学逐渐出现衰弱,儒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为玄学教育和儒学教育逐步平行的地位,还表现在史学教育的发展,以及文学教育开始独立发展,和儒学教育逐渐成为并行的阶段,他们也逐渐和玄学教育以及儒学教育一起,成为了并行的教育。

南朝官学教育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官学:国子学和太学,在这同时,也逐渐发展起另一种教育机构——学馆,它是属于国家主办,按照不同学习者的学术专长,而在主持者的选拔上,也是朝廷任命产生的。也正是这个教育机构的诞生,扭转了由儒学教育统领官学发展的局面。

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创立了“四学馆”,四学馆包含了儒学馆、玄学馆和史学馆以及文学馆。正是因为四学馆的成立,才逐渐地扭转了在汉魏以后的局势,不再是由儒学来统一整个中央官学,这种体制和局面的转变主要原因是门阀政治。自两晋以来,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门阀士族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从东汉末年开始,黄巾起义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没有统一的国家,这就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遭到冲击,他们越来越觉得,儒家思想并不是维系统治的唯一工具,因此,他们不断进行探索,希望找到其他工具,来代替儒学的地位,作为儒学的补充,从而满足不同的阶级利益需求,满足他们的思想要求。这时候,老、庄思想不断发展,也正适应当时的形势需求,可以维系人心,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就印证了历史上的记载,说部分儒仕,“雅好老庄”。老庄思想的核心是“自然”和“无为”,这和当时的局势正好相符合,设立的玄学馆正是说明了当时的玄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得到了广大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刘宋时期,建立史学馆不只是由于史学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因为,门阀要垄断政权,从而实行九品中正制。

在古代,仕人都十分在乎家世,并且十分重视“谱谍”,十分注重对历史的研究,因此,史学馆也是迎合了人们的这个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从文学的发展上来讲,从最初的先秦文学,到两汉时期的乐府,再到后来的建安风骨,从曹魏以来,文学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南朝时期,更是文人辈出。例如,当时的谢灵运,“少好学,博览书,文章之美,江左未逮”“这些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伴随着文学教育出现的文学馆。

虽然,玄学、史学和文学等思想并列出现,占据着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但是,这并没有打破儒学的地位,因为它对于统治阶级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纲常名教,对当时的阶级巩固最有利,就像王仲荤所说的那样:“在所有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的作用来说最为明显,它为伦常秩序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对统治阶级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不像玄学思想,里边带有大量的悲观和消极思想,也不像佛教,主张分割民户,这样便减少了国家的租调收入,增加了兵源危险,因此,统治阶级还是要利用和发展儒家思想。但是,纵观整个历史的教育发展来看,四学馆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它是对汉魏以来形式的突破,之前的中央官学都是将儒家奉为经典,进行教育思想的宣扬,但是,从此之后,官学不再是只有儒学,除此之外,还有了玄学、史学和文学等等,这就对中央官学来说,不仅扩大了其范围,而且丰富了其内容,这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元541年,梁武帝建立了士林馆,根据史料的记载,“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他们进行聚集,就是为了讲学。而且,没有固定的人来进行讲学,只要是有学问的,都可以到这个地方进行讲学,在《梁书 张给传》中有记载:在旧寸城的西边,开设了士林馆,在那进行学习的有右卫朱异等等。又比如,在《陈书 周弘正传》中有记载,在城西建立的士林馆,由(周)弘正进行讲学,在这听讲的人,大多都是朝野上比较出名的人。朱异和周弘等都在这里进行过讲学,并且,他们的讲述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儒学。周弘正向梁武帝奏陈了关于《周易》的五十条疑义,又请求解释《乾》《坤》《二系》诸篇。他们所涉猎的内容有儒、玄、文和史等等,这就表明了在当时的士林馆,就其教学内容来看,和四学馆是没有明显区别的。

在南朝时期,私学教育的发展也是由儒学教育变迁而决定的,南朝的私学虽然有着之前私学的特征,但是他们延续这种特征的时候,也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潮变迁影响,在教育内容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时的儒学教育,和两汉时期相比,其本质和内容都有着很大差距。魏晋以来,儒学失去了其独霸天下的地位,玄学炙手可热,佛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在南朝时也是如此。虽然,在这个时期,还是有很多人对儒家教育“情有独钟”,但是,这种现象已经不再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当时的儒学,受到玄学风气的很大影响,甚至是很多儒学大师,也都信奉和修炼玄学,而且得到世人的仰慕。比如皇侃,它撰写有《论语义疏》,其中的内容,受玄学影响很大,皮锡瑞曾经说过:“皇侃之《论语义疏》,名物制度,略而弗讲,多以《老》《庄》之旨,发为骄俪之文,与汉人说经相去悬绝。此南朝经疏之仅存于今者,即此可见一时风尚。”也就是说在那时候,进行儒学的教学时,大多都带有玄风色彩,追求的多是儒玄并修。

其次,当时,玄学、道家、佛学、史学这四种思想和教学内容,都在私学中有讲授,而且备受学习者的喜爱。在两汉时期,多数士人,都十分重视经学,并把它作为正统学术来看待,认为其他的思想,都是雕虫小技,但是,魏晋南朝时期,当初的非正统思想,逐渐地受到大家的重视。根据《宋书 减熹传》记载:“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并且在私人讲学中,大部分也是靠这个来招收门徒的。

最后,在私人讲学中,精通众术之学的人十分常见。除了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私学以外,还有着很多的各家兼得,各种思想合作的私学。很多的学者,他不仅是儒家,而且也是道家和佛家,这种一身兼二家的现象在当时十分常见。因此,由他们创办的私学,通常是既有儒学的讲授,也有着道家和佛家的讲授,这几种兼容并包,从而汇集着不同的思想。例如,徐孝克当时遍通五经,亦善属文,博览史籍,而文不逮义,之后东游,在钱塘之佳义里居住,每天都和很多僧人讨论释典,于是便著作了《三论》。每天都在二时进行讲课,在早上,讲述佛经,在晚上,则讲述《礼传》,跟着他进行修道的有一百多人。还有周续之,“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高祖践柞,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这些人不只精通儒家教育,而且也对道家也有着很深入的研究,而且也通解阴阳,并且擅长数学和算术,在当时,可以说是兼通众家了。他们在私人讲学中,以其研究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丰富了传统私学内容,并且大大扩宽了其教学范围,这就使得私学已经不只是官学的附属品,而是作为独立和正规的专门教育,逐渐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南朝儒学教育的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在南朝,儒学教育的变化和变迁,对当时及以后隋、唐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在选官标准上的变化。在汉武帝时,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学成为国家的主流思想之后,“通经”便成了多数仕人成功走向仕途最为便捷的方式,在那时有着很多“通经入仕”的相关记载。虽然,从魏晋时期,开始采用九品中正制度进行官员的选拔,家势和阀阅是其主要的选择条件和方式,但是,还有一项重要的条件就是是否精通经术,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魏晋社会,儒家的经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南朝开始,史学、文学和玄学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逐渐和儒学成为并列的关系,这也使得在选官标准的设定上产生了一些改变。参考之前的文献可知,当时选官的标准已经不止限于儒家经学,史学也逐渐被列入了选择的标准。

其次,家学教育逐步被重视。正是因为南朝时期儒家的这种变化,导致了很多的豪门大族都开始重视自身教育,也致使家学教育逐渐被重视,成了维系家族的重要纽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例如,吴郡张氏,一心专注于玄学的研究和传承,这就使得张氏的子孙在仕途上,保持官居二品的地位,从而成了有声誉和威望的豪门家族。再比如,陈郡谢氏,在其家学中一直重视对文学教育的研究和传承,谢灵运也因为其山水诗而出名,被称为“江左第一”。自此,谢氏的子孙也被统治者所欣赏,官居二品。

第三,儒学的变迁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南朝时期,政治动荡,政权更替十分频繁,但是,玄学和佛学的发展和盛行促进了思想的活跃,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并且,儒学的发展和变迁,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学术繁荣,对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隋书 经籍志》中,记录了在南朝时期近二百年内的著作,《隋书 经籍志》记录的书籍总数里,南朝时期的目部数,虽然还不到五分之一,但是,如果和四部的总数相比,已经处于大致相当的程度,并且很多都超过了三分之一。从数量上来看,不管是四部总数,还是经、史、子、集等等,这些都在三分之一以上。另外,在《隋书 经籍志》中,它记录最多的一个部门就是四部中的史部,并且,可以将其所著书籍进行划分,分为13类。在南朝,在不同的门类中都有著作,当时的著作都是多体裁,并且十分具有规模。另外,在这个书籍的记载中,也有着佛和道的记录,并且数量多达两千多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最为兴盛,因此,可以推测,这些记录和著作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而也有着南朝的很多部分。从该书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朝的学术创作也是十分可观的,对于我国学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无论是在文字领域,还是音韵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比如,在这时候出现的著作《玉篇》,以及由周兴嗣编著的《千字文》等,这些都标志着在当时的研究和创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来看,当时也有着很高的成就,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在天文学和历法上,出现很多的成就,也涌现出了很多的研究者,其中有的是对现代都影响深远的,比如祖冲之,他对圆周率进行了推算,使其更加精确。就医学领域而言,也有着很多的研究和成果,比如经络学和针灸学,以及外科学等等,涌现出很多医学著作,比如由王叔和著作的《脉经》,陶弘景著作的《名医别录》等等都是影响至今的医学著作。不过,当时的这些还没有发展为真正的学术创作的主流,也并不是作为一项专门的学科来创设的。

上述虽然只是大体的统计,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就是在南朝时期,虽然当时的政治动荡频繁,而且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困苦。但是,当时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却没有因为政治的衰微而走向衰败,相反,它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当时的学术和文化的发展,也是根植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的,和其政治思想也是分不开的,而当时儒学教育的变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其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南朝的政治局势虽然动荡不安,并且社会思潮迭起,致使影响了我国很久的儒家教育发生了变迁,使得史学和文学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和儒学并列的专门学科。这种思想文化方面的变迁,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选官标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学术繁荣。

猜你喜欢

私学官学玄学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试论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平衡
金代的官学教育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