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与实践主要形式的调查
2019-01-24贺学耘
张 敏, 贺学耘, 郎 勇
(1.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德克萨斯里奥格兰德河谷大学 写作与语言研究系,美国 德州 78539)
Gerber认为非正式学习就是不在教室正规学习以及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个人所从事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包含课外学习活动的各类形式。[1]568-583非正式学习发生于每天的生活中,无特定形式,经常被认为“经验学习”或“偶发性学习”。[2]69-89Kelly提出这些“非正规活动”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比“正规活动”更有意义。[3]7-8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也提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要通过两大课堂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4]308,第二课堂便指的是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2000年,新加坡教育部正式将课外活动改名为“课程辅助活动”,课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把课外活动看作是与课堂教学不同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渠道,两者是并列平行关系。[5]39-40可见,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作用绝不容忽视,鉴于此,本课题小组对当前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做了如下调查:
一、当前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
2006年教育部宣布设置“翻译”专业,截止2016年9月,已经有229所高校(其中一所被撤销)获批开办本科翻译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目前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为了指导和规范翻译专业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并出版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对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估与测试、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解读与说明,是本科翻译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仲伟合认为“课外学习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6]24《教学要求》[7]7-8把实践教学的形式划分为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和摸索,随着大家对课外学习与实践关注度的提高(见下表,所有数据截止2016年9月),该专业现有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形式已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势。
笔者以“课外活动”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共搜到1778条,“课外活动”相关文献数据统计表: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数量01124219404344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量809990115172182244301424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数量39051057457465266811691385748
以“课外实践”为关键词搜索的相关文献数据统计表(3906条):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数量3211061564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量1220223433476188111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数量145172220232281337682834536
以“课外学习”为关键词搜索的相关文献数据统计表(8647条):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数量171317244219404344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量809990115172182244301424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数量39051057457465266811701385758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 从2010年开始关于“课外”的研究进入高潮阶段,研究的文献数量增多。然后再分别以“翻译专业”和“课外活动”、“翻译专业”和“课外实践”、“翻译专业”和“课外学习”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均为到0,可见对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鉴于此,笔者首先将对当前开设本专业时间较长的部分院校进行调研来探讨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二、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本研究主要基于从2006至2009年获批的四批19所高校开展课外学习与实践的情况,这些高校已经完成了四届毕业生的输送工作,其人才培养相对于其他院校会更加完善。结合《教学要求》,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这些高校的翻译专业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调研,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本研究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不包括暑假社会实践和校外实践实习):
注:2006年第一批试点单位: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2007年第二批试点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2008年第三批试点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2009年第四批试点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
(一)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夯实学生翻译理论基础
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学习和创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翻译专业中开展讲座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课外活动方式,除了邀请校内外教师做学术讲座之外,有的还邀请了一些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的学者,比如四川外语学院邀请了市外侨办礼宾处副处长赵印为学生讲解翻译中的礼宾礼仪;山东大学邀请了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徐亚男举行了“从学外语到外事翻译”的主题讲座,并邀请了前国家外交部官员梁银柱、中国德润集团副总经理费益民做客外国语学院第八届外国文化节之“异海拾珍”外国文化名师讲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邀请了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北师大张政教授、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处长李正仁先生、China Daily专家在翻译学院讲授汉英新闻编译,并由主要负责《中国日报》党网和国内新闻部的有着14年的汉英新闻编译经验王建芬老师,为学生传授新闻题材的挖掘、汉英新闻编译技巧等方面的经验。最突出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的英华人文艺术中心,将讲座分为四种:英华人文系列讲座邀请了中外名师,内容侧重于文学,基本是关于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海外名家系列讲座,覆盖面广;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主要关于中国哲学;经典常谈读书会、中外人文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则对中外名作进行导读。
(二)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比赛,促进翻译实践教学的开展
形式多样的校园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营造了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
1.语言知识与能力方面
语音、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形式各异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语言基础学习的兴趣。
(1)英语语音比赛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举行的新生口语风采大赛紧张而有趣,要求选手用英语描述自己所抽取到的物品,并在限定时间之内向评委观众推销,比赛准备的丰富新颖的现代电子产品让学生耳目一新;华东师范大学坚持每年都举办语音语调大赛,包括根据单词朗读、新闻播报、天气预报朗读、电影配音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届英语语音语调大赛,首先朗诵指定的个人独白,然后是电影配音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对新生实行新生语音辅导计划,由高级翻译学院党员对其语音互助辅导,并在全院举办“高翻好声音”语音语调大赛。
(2)英语词汇比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的“谁是词汇达人”英语词汇竞赛首先要求选手作答100个单词选择题,时间限定是60分钟,然后按上一轮竞赛的成绩排名,选出每班排名前两名的同学进行合作用英语描述单词,然后本班其余同学参与竞猜,在限定时间内统计猜到单词数目,最后将两轮成绩加总,得分最高的班级获胜;复旦大学也举行了“单词英雄”单词听写比赛。
(3)英语阅读比赛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英文悦读坊,由老师主持进行英文阅读活动;西安外国语大学为本科一至三年级学生开设零课时英语课外阅读课程,此外,还举行了英语阅读大赛,题型分为阅读理解、人文常识两类,主要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知识;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了英华爱心阅览室,收集了由本院教师、学院毕业生赠送或捐款购买的各个领域的中英文书籍,为广大同学提供了“爱读书、读好书”的平台,并且开展一系列有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品味书籍的读书交流活动。
(4)英语写作口语比赛
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计划”辅导活动小组,由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每周两次采取集体学习辅导的形式帮助大一新生纠正英语语音问题,并协助任课老师抽查课后布置的任务;西安外国语大学组织的英语仿说大赛,首先由选手们进行影视配音,然后是才艺展示,更好地促进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复旦大学的“说东道西”中外热剧配音大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演讲与朗诵工作室定期举办诗朗诵活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文朗诵大赛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然后编排成戏剧,由配音小组和表演小组一起合作表演,让枯燥的写作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外语表达能力。
2.演讲与辩论能力方面
演讲与辩论能力比赛增强了选手们的外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辩论和相互协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反应能力和沟通技巧,为选手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搭建了平台。
(1)英/双语主持人比赛
复旦大学举行了双语主持人大赛;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主持人大赛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对英文视频材料进行话题评述。
(2)演讲比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演讲大赛(连续举办了二十届)、山东大学成才大讲堂演讲比赛、复旦大学的演讲大赛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演讲大赛一直吸引了同学们。
(3)英语辩论赛
西安外国语大学举办了第六届西北高校联盟英语辩论赛(NPUEDL)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辩论表演赛;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文化节”之“往来之间论成败”英文辩论大赛不仅局限于翻译和外语专业,还成立了非专业组。
3.翻译知识与技能方面
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在训练翻译技能的同时,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与翻译职业相关的各类知识,做到技能与知识并重。
(1)口译比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连续举办了二十二届口译大赛;第二届西安外国语大学口译大赛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院内选拔赛、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环球网杯”口译大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
(2)笔译比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笔译大赛连续举办了十五届,大赛沿用“韩素音全国青年翻译竞赛”的题目,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西安外国语大学院团工委举办第二届“博译杯”时事翻译大赛,选取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华盛顿邮报》等国际媒体网站关于“两会”热点问题的报道,面向全校热爱翻译的学生征集译稿,此外,还举办了英汉笔译大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我为两会做翻译”大赛选取了2016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的视频资料和TED演讲进行翻译。这些比赛共同向学生展示了把握最新资讯,及时了解国家及国际动态的重要性。
4.相关知识与能力方面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之外,学校还举行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从事翻译行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比赛,涉及风土人情、时事热点、外交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旨在锻炼学生针对不同外交外事情景进行应变和解决各类问题和障碍的能力。
(1)外交外事礼仪大赛
山东大学外语学院举办“展梦世界”外交外事礼仪大赛,要求选手模拟新闻发言人根据所给时事政治材料进行事件阐述;西安外国语大学“礼韵怡情——魅力西外”校园礼仪大赛,通过礼仪展示、才艺表演、知识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活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中外社会文化知识竞赛
河北师范大学“恰同学少年”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在音乐、舞蹈的配合下诠释了诗词的韵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由外教负责指导的英文戏剧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八届;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仲夏寻梦,重温巨匠”活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莎翁及莎剧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及其对近年来改编莎剧的看法,指导学生制作“戏迷手册”进一步普及莎士比亚作品,带领学生在上海戏剧学院进行实地采访越剧版莎翁作品《仲夏夜之梦》的主创人员,让学生观摩学习从英国伦敦发来正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上演的《驯悍记》的一手报道。山东大学外语学院也很重视为学生普及莎翁作品的活动,在其举行的“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了“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海右’博士论坛——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专题活动”、“莎剧公演”、“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化节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专场”、“异海拾珍”、“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专场学术讲座”等;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文化节的戏剧比赛,让大家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大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文档写作等知识技术,为了使大家对国内外语言信息服务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提高CAT技术和技术传播水平,学会更多本地化和技术传播的知识技术,提供一个展示自身语言综合素养的机会和同国际沟通交流的平台,北京大学已经举行了五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技术传播大赛受到了很多高校的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都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文化素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了与外籍教师同行的文化之旅,让大家接受岭南文化的熏陶,体验宣传中国文化知识;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陕西历史博物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在西安美术馆感受中澳电影周论坛的浓厚文化氛围,带学生赴韩国参加中韩青年论坛“通过人文相见——韩中青年论坛”。
(四)参与志愿者翻译服务,在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
提倡翻译专业学生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亲身体验翻译过程,志愿者服务是最有效的翻译实践活动之一。四川外语学院学生曾为“第六届中意产业创新合作重庆峰会项目对接会”、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相关涉外活动提供了翻译志愿者服务,另外还为参加“16家加拿大教育局西南行——中小学生赴加留学咨询会”及“16家加拿大公立教育局西南行——中加教育研讨会”的加拿大代表团、相关学生、家长、留学机构中介以及学校代表提供翻译与志愿者服务;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则组织学生走向街头普及英语学习,宣传一些重要的西方节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志愿者为2011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提供志愿服务,为运动员们、裁判员们、媒体记者对国外运动员的采访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另外还参与了2011西安世园会VIP翻译志愿者、欧亚经济论坛、2011APEC构建共同孵化网络会议、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贵宾进行了翻译志愿服务;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参加“张园看世界”跨文化艺术社区互动志愿者活动;浙江师范大学选派了30名学生组成MTI(Making foreign friends,Telling Jinhua stories, l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志愿者服务队为在浙江义乌举行的首届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提供联络陪同翻译服务。
(五)倡导大学生科研活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大学生科研活动就是让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开展研究,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养成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大学生科研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大学生科研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教学活动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西安外国语高级翻译学院本科2011级学生郭易卉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译文数篇,其中该生在《价值工程》杂志2014年第11期发表论文“外国语专业大学生课外知识获取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三、结语
通过对这19所高校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调查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形式覆盖了《教学要求》对本科翻译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各方面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很多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各校之间差异较大,登陆有的学校网站几乎很难发现有相关活动的记录,Eccles和Barber及他们的同事们在对不同种类的课外活动效用进行研究后指出“较多参与课外活动有比较高机率大学顺利毕业,能够实现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将会有积极的教育和职业成果”[8]10-43, 可见积极开展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目的语环境中去,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检验和完善;第二,总体而言当前本科翻译专业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实则绝大多数高校都只以讲座和比赛为主,在对翻译专业的学生“通识教育”板块中就提出要求学生掌握中外社会文化、语言学语文学知识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9]21,本科翻译专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相关翻译工作[10]2,因此举行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无疑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第三,与课堂教学之间缺乏关联,课外活动所创设的真实的交际情景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模拟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能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将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实现两者的互补,实现高效课堂效果;第四,课外活动的“翻译”特征孱弱,展现翻译专业特色、检验学生专业素养的活动较少,举行和翻译技能相关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增加更多专业性课外学习和实践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批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本科翻译专业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还处于摸索阶段,对这些开办此专业较长的高校的情况进行调研,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紧跟时代结合翻译专业特色不断创新,举办更丰富更科学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
注:各校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均从各校官网查询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