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阻抗因素的现状与特点

2019-01-24魏晓俊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称维度

魏晓俊

(四川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有了教育,便有了依附于教育过程的各种技术。起初,传统教育中技术的出现,更多的是从教育内部衍生出来的,是教师主动追求教学 旨趣的结果。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以微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方式和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教育原有的生态结构。以各种理论培训和硬件升级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让基层教师应接不暇,这势必会产生教师应对信息化的茫然和阻力。在心理学领域,阻抗指个体出于本能会对外界的介入产生的防御心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诸如“三通两平台”、“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改革措施,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的异化和整合的阻力。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有效实施的主体,研究教师应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现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有利于追寻教育信息化的真正生命力,使教育信息化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四川省为例,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部分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涵盖小学、初中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其中男教师95名,女教师134名。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情况调查问卷》,首先对问卷进行了试测,然后再对问卷进行修订、调整,确定了25道题,包含三个纬度,认知阻抗(不合理信念、缺乏外部支持、信息素养认识不足),情感(体验)阻抗(实效性不强、技术忧虑、缺乏成就感),行为阻抗(主动性不强、融合力度不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28,各纬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67,0.842,0.841,问卷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阻抗的总体情况

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阻抗及各纬度上的得分见表1,中小学教师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的得分,情感(体验)阻抗得分〉行为阻抗得分〉认知阻抗得分。

表1 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阻抗及各纬度上的得分

(二)中小学教师阻抗在个体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性别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教师在教师阻抗上的(2.966)得分略低于女教师的得分(3.005),其差异并不显著(t=0.475,p=0.635)。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也不显著,具体情况为:认知阻抗(t=-0.003,p=0.997);情感(体验)阻抗(t=0.439,p=0.661);行为阻抗(t=0.730,p=0.466)。

2.年龄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的教师阻抗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 =5.634,p=0.001),51岁以上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108),41-50岁教师得分最低(2.727),在教师阻抗总得分上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51岁以上教师阻抗得分〉30岁以下教师阻抗得分〉31-40岁教师阻抗得分〉41-50岁教师阻抗得分。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具体情况为:认知阻抗(F =-6.965,p=0.000);情感(体验)阻抗(F =4.738,p=0.003);行为阻抗(F =2.704,p=0.001)。

(三)中小学教师阻抗在职业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任教科目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任教科目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师阻抗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8.827,p=0.000),体育、美术、音乐学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155),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得分最低(2.453),在教师阻抗总得分上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体育、美术、音乐〉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具体情况为:在认知阻抗维度上差异显著(F =6.685,p=0.000),体育、美术、音乐学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021),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得分最低(2.166);在情感(体验)阻抗上差异显著(F =8.079,p=0.000),体育、美术、音乐学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406),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得分最低(2.713);在行为阻抗维度上差异显著(F =4.353,p=0.000),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099),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得分最低(2.305)。

2.职称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职称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职称的教师阻抗及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721,p=0.001),小学教师阻抗显著大于中学教师阻抗。在教师阻抗总得分上,小学教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小教三级〉小教二级〉 〉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及以上,中学教师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中教三级〉中教二级〉中教一级〉中教高级及以上。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具体情况为:在认知阻抗维度上差异显著(F =2.575,p=0.014),小教三级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4365),小教一级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6260);在情感(体验)阻抗上差异显著(F =3.489,p=0.001),小教三级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7778),中教高级及以上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7911);在行为阻抗上差异显著(F =3.271,p=0.003),小教三级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5952),中教一级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6524)。

3.周课时量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周课时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周课时量的教师阻抗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F =1.363,p=0.258)。在教师阻抗总得分上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16课时以上教师阻抗得分〉10课时以上教师阻抗得分〉11-15课时教师阻抗得分。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具体情况为:在认知阻抗维度上差异不显著(F =0.913,p=0.403),10课时以下教师阻抗得分最高(2.9583),11-15课时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7315);在情感(体验)阻抗上差异不显著(F =0.414,p=0.662),16课时以上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3944),11-15课时教师阻抗得分最低(3.2465);在行为阻抗上差异不显著(F =1.892,p=0.153),16课时以上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2917),11-15课时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8715)。

(四)中小学教师阻抗在环境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学校层次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学校层次为自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小学教师阻抗得分(3.124)明显高于初中教师阻抗得分(2.850),其差异显著(t=-3.436,p=0.001)。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小学教师阻抗得分明显高于初中教师阻抗得分,差异显著,具体情况为:认知阻抗(t=-3.001,p=0.003);情感(体验)阻抗(t=-2.949,p=0.004);行为阻抗(t=-3.062,p=0.002)。

2.学校地理位置差异

以教师阻抗以及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学校地理位置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学校地理位置对教师阻抗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F =9.390,p=0.000),农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489),城市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364),在教师阻抗总得分上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农村教师阻抗得分〉县城教师阻抗得分〉城市教师阻抗得分。在教师阻抗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具体情况为:在认知阻抗维度上差异显著(t=7.507,p=0.000),农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292),城市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151);在情感(体验)阻抗上差异显著(t=9.010,p=0.000),农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022),城市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222);在行为阻抗上差异显著(t=5.718,p=0.000),农村教师阻抗得分最高(3.292),城市教师阻抗得分最低(2.151)。

四、分析与讨论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阻抗的总体特征

教师阻抗在技术忧虑、缺乏成就感、实效性不强、融合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维度上得分较高。这可能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相比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上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传统教学实施过程相对容易;其次是技术异化因素,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到教育领域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一部分教师对技术产生了忧虑,“教师失业论”、“技术取代教师论”等观点甚嚣尘上,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心理阻抗;最后是实施效果,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成功案例不是很广泛,部分教师对整合效果并不满意,同时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导致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抗。[2]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阻抗的差异特征

1.个体变量

在性别上,男女教师阻抗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维度上,女教师在认知维度上高于男教师,但在情感和行为维度上低于男教师,这可能由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擅长动作技能的学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更好一些。在年龄方面,41-50岁中年教师阻抗最小,51岁以上教师阻抗得分最高,这可能由于41-50岁年龄阶段教师子女已经成年,家庭事业处于成熟期,对事物的各种看法更加趋于理性;而51岁以上教师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相对滞后,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愿意改变。[3]

2.职业变量

在任教学科方面,艺体类学科教师阻抗最大,文科类教师阻抗大于理科类教师阻抗。这可能由于首次艺体类课程更关注于艺术、体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次文科类课程可能注重语言能力的学习,而理科关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比而言,理科类课程更加抽象,理科类教师更愿意借助信息化手段改善课程的教学方式。在职称方面,教师阻抗和教师职称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低职称教师阻抗大于高职称教师阻抗,这可能由于相比低职称教师,高职称教师更擅长于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希望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效果。在周课时方面,教师阻抗和周课时之间差异不显著。[4]

3.环境变量

中小学教师阻抗体现出明显的环境差异,首先是小学教师阻抗大初中教师阻抗,这可能由于小学和初中学科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差异很大,总体来看,小学课堂教学活泼,任务难度小,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初中课堂教学容量大,任务难度增加,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相比初中课堂,小学课程更注重活动的开展,如果依赖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丧失教师的成就感,再者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成熟,上课时借助于动画、视频等教学媒体,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农村教师阻抗大于城市教师阻抗,这可能由于相比农村,城市、县城学校的硬件实施比较完善,提供给了教师实施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此外城市、县城的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认知更加深入人心,实施信息化教学更能获得学生和学校的认可。[5]

五、研究结论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中小学教师阻抗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处于阻抗程度的观望和怀疑水平;但是在具体各维度上存在一些差异,表现为情感(体验)阻抗得分〉行为阻抗得分〉认知阻抗得分。

男女教师之间阻抗差异不显著;在年龄方面,教师阻抗和年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41-50岁中年教师阻抗最小。

在职称方面,教师阻抗和教师职称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低职称教师阻抗大于高职称教师阻抗;在任教学科方面,教师阻抗和任教学科存在显著差异,艺体类学科教师阻抗最大,文科、理科次之;教师阻抗和周课时因素差异不显著。

中小学教师阻抗体现出明显的环境差异,农村教师阻抗大于城市教师阻抗;小学教师阻抗大于初中教师阻抗。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职称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光的维度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