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2018-04-02郭焕焕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云南建设

王 勇, 郭焕焕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拼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统战工作始终备受关注,它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效的有力支撑。高校作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高校统战工作对党的统一战线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集,并与多个国家接壤,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差异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存在,云南各高校就是处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的“小社会”,有其特殊的地域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致使其统战工作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和挑战。在当前举国上下大变革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云南高校的统战工作,对促进边疆地区发展、改革、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的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一、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国家“桥头堡战略”提出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在云南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云南的统战工作,对巩固云南社会发展、确保改革稳定大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云南的高校更是云南的知识分子聚集地、文化生长地、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在云南统战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智囊的作用,而且要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一)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表现。首先,高校是纯洁的圣地,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地,是新思想的孕育孵化地,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发展地。云南高校现在正培养着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党的思想的传播者,他们将是未来云南乃至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党的统一战线的思想要从高校这里传播给这些未来的建设者,再由他们向外传播,并形成“核裂变”式的效果,对建设和巩固统一战线,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聚集地。高校里汇集着党外诸多领域的知识分子,有国内科技领域的专家教授,也有国外前来求学的学者研究者,有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的行业内精英,也有海外学成归来的优秀人士,在高校里,思想碰撞激烈,意识形态也不尽相同。同时,高校聚集的有民主党派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归国华侨和留学人员等,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地,也是民主党派和党外干部人才的生源地。第三,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表现,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各项建设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也是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准则上的要求。首先,统一战线工作从国家层面上讲,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整合各种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统战工作在这个层面突出的就是“民主”与“和谐”,要达到“富强”和“文明”的效果。其次,统一战线工作从社会层面上讲,就是确保每位公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可以“自由”“平等”的参与,得到公平“公正”的礼遇,获得相应的“法治”保障。统战工作在这个层面上突出“平等”和“公正”的原则,能大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最后,统一战线工作从个人层面上讲,就是更大的激发每位公民的“爱国”情怀,弘扬“敬业”精神,提升个人“诚信”,发扬“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统战工作在这个层面上突出的是“爱国”和“友善”,团结党外人士,在强烈的爱国情怀驱使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也是在高校党外人士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健康科学良性发展的需要

高校不但是人才聚集地,更主要的是人才输出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建设输出更多更好优秀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使命。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党外人士都是高科技人才、学术带头人和教研主要力量。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健康科学良性发展的及时之需。首先,高校的健康科学良性发展,需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只有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才能为高校的建设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和可靠的智力支持。其次,高校的健康科学良性发展,需要广纳言、勤献策。高校的健康科学良性发展,需要高校的每一位成员的积极参与。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好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归国学者在高校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他们为高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出工出力。

(四)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维护高校稳定、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积极使用统一战线协调各种关系,化解现实矛盾,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新形势下高校人员异质性增强,云南高校更是突出,增大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高校统战工作,以统一战线为引领,加强协调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少数民族、社会阶层的关系架构,广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有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化解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从而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

二、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难点

(一)工作对象异常复杂,对象异质性增强

新形势下,云南高校因为受社会环境、地理地缘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客观存在,致使本就复杂的高校统战工作变得异常复杂。首先,统战工作的对象民族成分多样。云南本就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高校聚集了较多的少数民族人才,也承载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任务,他们大多是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其次,统战工作的对象学习生活背景复杂。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学习也在全球得到了大力推广,国际间学习与交流也更加频繁。以云南大学为例,自1986年以来,云南大学共迎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余名留学生及海外汉语教师的学习交流。现已与20多个国家的8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诸多的交流也给统战工作增加了难度。再次,统战工作的对象的信仰各异。受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统战对象的民族信仰不同,同时还存在着复杂的宗教信仰。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对社会主义信仰不坚定不认同的情形。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云南高校的资源也在全球共享,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致使云南高校也在不同程度的成为不同国家文化碰撞和博弈的场所。

据资料统计,云南有高校59所,在校教职工及后勤保障人员10多万人,随着高校服务保障管理社会化后,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异质性增强,即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差异性增强。尽管高校统战工作中,教职工是重点,但伴随高校改革深入,校园的开放化,保障的社会化,统战对象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入这些新生力量,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这些对象的加入,也是一个新变化、新形势、新问题,也从而导致了工作对象的异质性增强。

(二)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作战线进一步拉长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需求也同步扩大,为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大量的客座教授、外聘教师也应运而生,高校之间知识分子的交流活动也相应增加。随着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建、合作等改革,人才通过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传统的“单位人”被打破,英雄再不怕无用武之地,一个人身兼数职、校内外兼职也不再是什么秘密。这些新形势、新情况都丰富着高校统战工作的层面,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现在的云南高校校园网络化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网络技术在方便高校教学、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各种不良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非马反马”的意识形态等通过国际互联网渗入大学校园,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威胁到高校的稳定和谐,这迫使高校的统战工作战线还要进一步向网络延伸。

(三)工作任务进一步加重,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始终是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国际间交流的深入,提防敌对势力通过国际间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时机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蚀,也成为了统战工作的一部分。云南高校日趋国际化、民族化、信息化,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

三、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的统战工作也不例外,需要各方面密切协作,齐抓共管。

(一)坚持党委领导,切实把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统”起来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与其他领域交叉互融,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这就决定了高校统战工作与高校建设必须是一盘棋,要在党委领导下,以统战部门为主,其他各有关部门支持和参与。根据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统发[2004]62号),从“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界定来看,对象明显扩大,数量也大幅增多。这是新形势下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坚持高校党委领导、统战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各团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形成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工作新格局,把统一战线的建设与学校各项建设结合起来,把统战工作任务与学校的其他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建立机制,让党委把统战工作“统”起来,让高校的统战工作为高校建设乃至社会建设服务。

(二)提高统战工作队伍素养,切实凝聚人心在云南高校建设上“战”起来

高校统战工作者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统战工作的成效。统战工作是聚人心、汇力量的工作,尽管有工作机制和体制约束,但大部分工作还是“感化”与“感召”的工作。建设一支精明能干、高素养高能力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切实做好统战工作,把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团结起来形成凝聚力,把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力量汇集起来形成合力,在高校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即战力。首先,提升高校统战工作队伍理论学习素养。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基本都是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精的优秀人才,高校统战工作队伍要想做好团结联合的工作,必须强化统战基础理论学习和统战工作专业能力培养。熟练领会中央及高校统战工作相关文件及方针政策,掌握高校统战工作的基础理论及相关要求。其次,加强高校统战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道德素养事关统战工作的公信力问题,高校统战工作队伍需立德树人、严于自律、以行立德。高校要把统战工作队伍的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传统模式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以规范和明确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使高校统战工作队伍的道德建设真正见到实效,统战工作队伍的道德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再次,提升高校统战工作队伍的业务素养。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果。高校统战工作队伍是高校党组织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提高统战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必然要求。云南高校应根据云南高校现实情况以及统战工作的新形势,加速提升云南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做好云南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凝心聚力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精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积极应对当前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局面。

(三)加强思想教育现实引导,切实把云南高校党内外人士“联”起来

云南高校是云南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传统领域和重要阵地。要做好云南高校统战工作,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导是关键。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包容,在道理事实基础上团结互助,解人之所需,帮人之所急。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要鼓励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定期派送党外人才到各级党校、各级干部学院等进行学习和理论提升,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的灌输,提升云南高校党外人士的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发挥云南高校党外人士作用的前提是给予信任、重要条件是鼎力支持,云南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真正把这些党外人士“联盟”起来,敢于交重任、压重担,鼓励他们立岗建业,鼓励他们积极为云南高校建设乃至云南的建设建言献策,利用好这些智囊,为云南高校建设尽心尽力,为美丽云南建设鞠躬尽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四)加强新媒体的应用,网络问题用网络“解”出来

在新媒体技术盛行的当下,信息化、网络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工作的困扰,云南高校统战工作也不例外。网络带来的问题用网络来解决是别无更优之选。首先,建立起云南高校统战宣传平台。利用高校的官网等平台,开辟统战论坛、统战聊天室等;建立高校统战微信公众平台或者高校统战微博等,宣传党的统战政策,扩大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影响,传递正确的统战舆论,吸引云南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关注,发挥统战网络的影响。其次,建立云南高校统战工作资料库。搜集党的统战政策方针、统战基础知识、统战历史资料等,以网页图片、音频视频、PDF文件等形式整理成库,以供学习、查阅等。其三,搭建云南高校统战工作调查平台。云南高校应利用网络平台鼓励高校的党外人士民主参与、在线交流,设立意见、问题、措施民主表达等专栏;设立电子意见邮箱;适时开展民主决策的网络问卷调查;建立民主决策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网络民主决策QQ群、微信群等,密切与高校党外人士的互动交流,联络与统战对象的感情。其四,云南高校应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防范。要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网络环境,必须强化对统战网络信息的管理。加强防范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统战的有害信息侵入,加强木马查杀、病毒防范、信息清理等,净化安全的网络统战环境。积极与公安部门、网络技术信息中心等的合作,对危害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网络信息问题及时处理,时时掌控云南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把控权和话语权。

猜你喜欢

云南建设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